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0篇
水利工程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研究了孔隙比、钙质砂含量、不均匀系数与曲率系数对不同钙质砂含量下粘性土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土样渗透系数与10e(e为孔隙比)之间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且两者的相关性程度较大;渗透系数随着钙质砂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钙质砂含量对渗透系数的影响变大会造成渗透系数数量级的变化;土样不均匀系数与曲率系数对土样渗透系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2.
针对现有基坑支护计算理论的缺点,运用FLAC3D对西安市某深基坑在无支护条件下的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基坑的变形和失稳机理,确定出基坑的破坏模式。据此,对原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优化,优化方案又用FLAC3D进行了模拟和现场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方案是可行的,同时也证实了FLAC3D可以用来对深基坑支护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介绍了适合室内和野外应用的金硅面垒型β,γ,α射线探测器的辐射性能及其抗恶劣环境性能。该探测器对β射线(~(90)Sr+~(90)Y)与对γ射线(~(60)Co)探测效率之比可达150:1。因此,可在较强γ场中测量β射线。它还能在β,γ,α混合场中测α射线。  相似文献   
44.

钢筋混凝土受弯结构的长期挠度预测对于评价其全寿命周期的可服役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传统的经验法难以考虑所有的影响因素,为了能够准确预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期挠度,本文使用稀疏多项式混沌展开(polynomial chaos expansion, PCE)模型预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期挠度,并对影响结构挠度的参数进行全局灵敏度分析。使用实验数据集建立和评估稀疏PCE模型,与常见的代理模型(RBF、SVR和Kriging)和常见的机器学习模型(BP神经网络)进行比较,采用十折交叉验证算法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检验。结果表明,稀疏PCE模型在预测钢筋混凝土结构长期挠度方面均优于常见的代理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其相关系数R2、相对平均绝对误差(RAAE)、相对最大绝对误差(R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70、0.108、0.537和0.062。稀疏PCE模型的RMSE值远远优于经验方法。最后,基于稀疏PCE的全局灵敏度分析结果对影响结构挠度的参数进行了重要性排序,其中,瞬时或即时测量的挠度 a(i) 、跨深比 l/h 、龄期 t'混凝土强度 fc' 重要性程度较高,且依次递减。稀疏PCE模型可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长期挠度预测,并且可量化评估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长期适用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5.
研究了超声波/紫外光(US/UV)-纳米Fe0类芬顿法处理高浓度络合态重金属废水的适宜条件,探究该方法对化学需氧量(COD)和络合态重金属的去除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US/UV作用下,纳米Fe0类芬顿法处理COD浓度1738.86 mg/L、总铬473.14 mg/L、总镍43.35 mg/L、总铜8.53 mg/L的络合态重金属废水,在pH值为3、温度为65℃、振荡速度150 r/min时,纳米Fe0最佳用量为9.6 g/L、H2O2投加量为1 mL/L,反应20 min后,COD、总铬、总镍和总铜的去除率分别为96.75%、99.99%、99.94%和99.57%。相较于传统芬顿法,该方法加快反应速率,反应时间缩短了66.6%,去除效果提高10%,且污泥量减少13%。纳米Fe0重复利用3次后,对络合态重金属的去除率仍在50%以上,可见纳米Fe0重复利用性好。因此,纳米Fe0在处理高浓度络合态重金属废水方面具有...  相似文献   
46.
低碳城市建设对节能减排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准确评价建设成效是衡量建设思路推广价值的重要指标。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具有显著低碳效应的城市社区,从能源体系、建筑体系、交通体系、资源体系和碳排放管理体系等方面,开展实地调研和监测数据分析,提出了智慧低碳城市建设思路与建设路径,基于碳计量方法,量化分析城市碳源碳汇的碳数据,优化低碳城市的管理制度与模式;为有效控制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营的碳排放量,分析碳源和碳汇的不同属性和功能,提出合理可行的低碳减排措施,为智慧低碳城市的碳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