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随着电影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影放映技术也在不断变化和进步,多年来一直延用的电影放映技术教材,无论从结构还是内容上,都已不能很好适应当前放映技术培训和教学工作的需要。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为适应新形势下影视技术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考核工作,武警部队文化工作总站组织专门力量,从时代发展和放映技术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近年来基层放映人员培训和教学工作的实践,编写了一套新的电影放映技术教材。 相似文献
12.
简述和分析了双工通信中回声的产生,并根据回声电平实际的衰耗要求,着重研究了双工通信系统中回声对消问题。运用自适应滤波技术,回声信号可得到有效的对消。对采用功率倒置算法自适应回声对消技术的性能作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了影响其对消效果的因素,并指出了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圈闭地质风险评价方法的优点是能充分考虑各种地质因素并能发挥人的作用,缺点是评价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并且评价结果可靠性受研究区资料完整程度影响较大。Trinity软件是一种新的油气圈闭地质风险预测软件,该软件能够运用已有的地质数据进行生、排烃模拟,通过模拟计算圈闭汇聚烃量来对圈闭进行评价。该方法不受资料完整程度和人为因素影响,能有效地弥补传统评价方法的不足。在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两种评价方法共同应用,互相校正,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实践中分别用两种方法对松辽盆地滨北地区圈闭进行了评价,优选出6个有利圈闭,为油田下步的勘探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内目前发现的最有潜力的两大凹陷,区内构造复杂,断裂十分发育,油气藏的发育大都与断层密切相关。按成因将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藏分为与断层有关的背斜油气藏、与断层有关的地层油气藏、与断层有关的岩性油气藏、与断层有关的断块油气藏4大类共13种油气藏。油气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受优质源岩中心展布,有利岩相带及断层的走向、断距大小等的控制而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纵向上油气主要分布在主力烃源岩层下白垩统南屯组及其上、下的大磨拐河组、铜钵庙组及兴安岭群和布达特群;平面上油气主要分布在烃源灶周围的苏仁诺尔构造带、巴彦塔拉构造带、呼和诺仁构造带、霍多莫尔构造带和苏德尔特构造带内,油气较为富集在源岩附近、断距在200~300 m之间、北东东走向的断裂附近的粉砂岩和砂砾岩储层中。 相似文献
15.
数年前还颇神秘的高保真音响系统和神乎其神的AV系统 ,时下已普及为一般基层俱乐部和众多家庭的普通家电成员 ,其发展速度和趋势就像当年的彩电和卡式录音机一样。但音响作为一个系统配置 ,并不像购置一台卡式录音机那样简单。笔者曾陪同一位朋友去专卖店购置音响系统 ,他选择了当时价值万元的“雅马哈”顶级AV功放 ,主音箱和环绕中置乃至超低音音箱都是价格不菲的上乘之品 ,惟独选择音源时 ,他坚持要一台普通VCD机 (因为当时国内市场非常流行 )。一般稍有专业知识的人都知道 ,即使质量再好的VCD机 ,也只能解读普通的立体声信号 ,…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油气藏裂缝型储层预测方法——以济阳坳陷古潜山为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济阳坳陷富台油田的潜山主要由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组成。采用特征重构和属性反演技术,分析了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机理,认为其储层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深侧向电阻率(Rlld)变化不大,浅侧向电阻率(Rlls) 的值相对降低。通过重构反映储层裂缝发育程度的特征曲线,并选取相关的地震属性作为井间信息,用概率神经网络反演获得反映裂缝发育程度的特征属性数据体,预测裂缝发育带的空间展布。预测结果表明,所述方法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含油气盆地中热液流体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已经成为油气地质研究的热点。基于钻井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测温、碳氧同位素、元素地球化学及地层水分析等实验技术方法,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马家沟组五段(马五段)碳酸盐岩储层中热液活动特征,探讨热液活动对油气的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靖边气田马家沟组热液活动特征主要体现在热液黄铁矿充填溶孔、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异常增高、脉体方解石的碳氧同位素和天然气中H2S硫同位素均指示了高温热液异常、白云岩稀土元素显示明显的δEu正异常和δCe负异常,且样品全部分布在Ya/La—Yb/Ca交会图的热液成因区域,部分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因热液作用显著增加。地层水特征显示出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推断深部热液流体通过基底断裂和古断裂上升,沿着马五段顶部不整合面和古断裂进入马家沟组。前期可对岩石中的不稳定组分进行溶蚀,形成大量的次生溶蚀孔洞,对储层起建设性作用。后期随着热液流体温度的降低及压力系统的改变,热液流体形成的黄铁矿、石英和方解石开始大量沉淀,充填溶蚀孔洞和裂缝,对储层起破坏性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