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55篇
金属工艺   20篇
矿业工程   1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篇
冶金工业   4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1.
介绍了用X射线衍射(XRD)测定炭素材料石墨化度的原理和方法,指出:用高纯硅粉作内标校准测量误差是必要的;当炭石墨的衍射线呈现不对称时,必须进行多重峰分离,这说明试样含有不同石墨化度的组分,同时可计算出它们相应的含量。  相似文献   
32.
采用MTS-H2-Ar体系通过等温化学气相沉积(CVD)在石墨基底表面沉积了SiC涂层。研究了沉积温度、气体总压和气体流量对涂层形貌和组成成分的影响。SEM和AFM观察表明,SiC一次颗粒尺寸在100nm以内。在本实验的沉积条件变化范围内,Ar流量增大使涂层表面变粗糙,温度升高使涂层变厚。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分析显示沉积物主要为3C型的β-SiC。气体总压和H2流量都增大时易生成游离Si。气体总压较小而H2流量较大时易生成游离C。当气体总压为5kPa,H2流量为500mL·min-1时可得到化学计量比的SiC。  相似文献   
33.
自2002年渤海自营油田开始试行电潜泵租赁以来,各电潜泵出租方为适应从采购模式到租赁模式的转换,满足承租方提出的租赁要求,出租方在投标策略、供应链、质量体系、技术改进等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使运行周期延长、租赁收益增加,获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4.
采用短纤维树脂模压+液态聚合物浸渍/裂解+原位反应的工艺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对其催化石墨化过程进行初步研究。首先分析"炭硅反应"工艺对石墨化度的影响,发现"炭硅反应"加强了硅对硼的活化作用,使炭材料的石墨化度从87.9%提高到97.3%;对制备样品的形貌分析及成分测试表明,石墨化过程伴随着"炭硅反应",碳化硅在材料内部分布均匀;其次探讨了硼对石墨化的催化作用,C/C-SiC复合材料中硼酚醛树脂炭的质量分数从69.9%降低至46.3%时,石墨化度随之由91.6%降至70.4%;最后研究了硅对石墨化的影响,提出硅硼协同催化石墨化机理,当硅的添加量从0增至6.3%,石墨化度由78.1%提高至90.7%。  相似文献   
35.
以干法成型技术所制备的聚丙烯腈基炭纤维纸作为炭纸坯体,添加有石墨粉的酚醛树脂溶液作为浸渍剂,通过浸渍、模压固化和热处理工艺制得PEMFC用炭纸。结果表明,随石墨含量的增加,炭纸的厚度、孔隙率逐渐增加,透气性、导电能力逐渐增强,密度和抗拉强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当石墨粉质量分数达到5%时炭纸的综合性能最佳,其基本性能参数为:厚度0.23 mm,密度0.53 g·cm-3,气透率2 080 mL·mm·cm-·2h-·1mmAq-1,孔隙率66%,平面电阻率2.6 mΩ·cm-1,拉伸强度19.4 MPa,符合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对炭纸的要求。采用Pt载量为0.5 mg·cm-2的MEA,在H2/Air=1.2/2.5、温度65℃、常压条件下进行单体电池性能测试,电流密度为800 mA·cm-2时输出电压为0.65 V,电池输出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6.
采用普通碳毡作为增强体, 丙烯作为碳源气体, 氢气作为稀释气体, 在自制的化学气相沉积炉中使用多元物理场化学气相渗透工艺(MFCVI)制备了C/C复合材料。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设计了一组正交实验, 以最终密度和石墨化度为指标对材料的制备过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 在沉积控制温度650 ℃、丙烯分压12 kPa、总气流量为40 mL/s、总压力为20 kPa条件时, 在15 h沉积时间内可以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指标。验证实验结果表明,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 材料的密度达到1.70 g/cm3, 石墨化度可达67.1%, 密度分析结果表明, 其密度分布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特征, 材料的密度分布可以满足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37.
以CVD工艺预增密至一定密度的自制刹车用炭/炭(C/C)复合材料和国外C/C复合材料刹车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中温沥青及高温沥青为浸渍剂,对C/C刹车片进行浸清-炭化新工艺补充增密处理.结果表明:自制及国外C/C刹车片均具有较好的可浸渍性;可以采用沥青浸渍-炭化法高效增密;两种沥青相比,高温沥青残炭率更高,但也易产生难石墨化炭;针对整个沥青而言的宏观残炭率与只针对样品而言的实际残炭率的差距随着炭化压力提高而变小,因而,为了快速制取C/C复合材料刹车片,必须提高炭化压力;新工艺补充增密后C/C复合材料刹车片样品各项性能比增密前均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38.
C/C复合材料抗氧化技术(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C/C复合材料氧化的机制及其抗氧化途径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重点综述了涂层抗氧化的研究现状、制备方法、制备涂层的关键问题及典型的抗氧化涂层,指出该研究领域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9.
C/C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及其与工艺、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38,自引:15,他引:23  
对化学气相渗透(CVI)C/C复合材料在偏振光下的显微结构(偏光显微结构)类型、结构的形貌特征及对应炭的基本物理性能、材料的制备工艺参数-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C/C复合材料具有三种基本偏光显微结构,即RL、SL和ISO。这三种基本偏光结构的炭对应于不同的形貌特征,可从消光十字形、旋光性、光学反射性、生长特征、表面织构、择优取向性和环形裂纹等特征将其分辨出来。工艺参数对沉积炭偏光显微结构的影响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可循,影响因素除了温度、压力、气体成分、气体流速外,还与炉子的几何尺寸及试样的堆积尺寸有关,对不同的CVI体系,都应当摸索出一套适合其运行的最佳工艺参数。C/C复合材料的偏光显微结构与材料的性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结构下,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通过归纳与分析,获得了对C/C复合材料偏光显微结构全面、系统的认识,明确了它在C/C复合材料研究中的重要性,为制备具有单一、均匀偏光显微结构及所需性能的C/C复合材料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0.
聚丙烯腈(PAN)基预氧丝的炭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正交实验,探索了PAN基预氧丝的炭化工艺条件,重点讨论了升温速度、炉内所气压和张力大小对最终获得的聚丙烯腈基炭纤维(PAN-CF)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炭化工艺条件在1000℃炭化时,可制得拉伸强度为2.79GPa,拉伸模量为278.8GPa的PAN-C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