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55篇
金属工艺   20篇
矿业工程   1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篇
冶金工业   4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将三组不同纤维体积含量的整体毡采用等温CVD进行沉积热解炭增密,结合CVD沉积过程中整体毡内气体传质数学模型,研究了整体毡的纤维体积含量对CVD增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体积含量低的整体毡沉积时增重率高;纤维体积含量高的整体毡容易获得较高密度的C/C复合材料;纤维体积含量超过35%的整体毡经过300h的化学气相沉积,坯体的体积密度能达到1.52g/cm^3。  相似文献   
62.
试验条件对C/C 复合材料滑动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MM-2000 环-块摩擦试验机上测试了C/C 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通过对试样在不同时间、不同载荷、不同润滑状态下的摩擦磨损试验得出:随时间的延长, C/C 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趋于稳定。在摩擦试验后期, 材料摩擦系数一直保持在0.12。载荷对磨屑膜有着重要影响, 材料平行试样和垂直试样在150 N 摩擦5 h 后, 其摩擦系数仅为0.12。水润滑和油润滑状态下, 材料的摩擦系数降低, 仅为0.05~ 0.08。水润滑时材料磨损量增加, 油润滑时磨损量较小, 干态时磨损量最小。  相似文献   
63.
通过负压力炭化实验,研究了2种PAN基预氧丝在不同温度下的炭化结构和性能,并将所得炭纤维的性能与相同条件下测试的,T300和TX-3相比较。研究表明:在相同炭化工艺条件下,国产PAN基预氧丝炭化后所得CF的失重率、微晶尺寸较大,层面间距较小,最佳性能超过了T300和TX-3;国外预氧丝获得的炭纤维性能在1300℃前炭化时比国产预氧丝稍差,但其最佳性能也超过T300和TX-3。  相似文献   
64.
利用正交实验,探索了PAN基预氧丝的炭化工艺条件,重点讨论了升温速率、炉内气压和张力大小对最终获得的聚丙烯腈基炭纤维(PAN-CF)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采用适宜的炭化工艺条件炭化时,可制得拉伸强度(σ)为2.79 GPa,拉伸模量(E)为278.8 GPa的PAN-CF。  相似文献   
65.
炭/炭复合材料浸渍用沥青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高温粘度计、核磁共振(^13C-NMR)、差热/热重(DTG/TG)、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观察检测手段,对炭/炭(C/C)复合材料浸渍用太钢沥青和武钢沥青的软化点、元素组成、族组成、炭组成、流变性、残炭率、炭化所形成焦炭的形貌及可石墨化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作为C/C复合材料浸渍法生产的原料,在相同处理条件下,太钢沥青的软化点、粘度、残炭率比武钢沥青的高,但其所形成焦炭的石墨化性能比武钢沥青的销差,结构更复杂。  相似文献   
66.
分别用葡萄糖与石墨烯作为碳源,用乙酸锆为锆源,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纳米ZrC和二维片层结构的ZrC,研究碳源与处理温度对ZrC形貌及物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作为碳源时,在1 400℃开始生成ZrC,在1 600℃时完全转变为ZrC纳米晶,粒径为120~220 nm,而以石墨烯作为碳源时,在1 600℃下得到二维片层结构的ZrC,片层厚度约为240 nm。石墨烯不仅作为碳源参与反应,同时为ZrO_2的析出与ZrC的长大提供模板。  相似文献   
67.
采用基体改性技术将ZrC引入C/C复合材料中,制备了一种新型的C/C—ZrC复合材料。通过氧乙炔焰烧蚀实验,研究了ZrC含量及烧蚀时间对C/C—ZrC复合材料高温耐烧蚀性能的影响。用XRD和TEM对烧蚀后材料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ZrC被氧化的主要生成物为ZrO2,伴有少量ZrC和C,含26.46%ZrC的C/C—ZrC复合材料,在氧乙炔焰烧蚀50s后,在材料表面生成致密的ZrO2膜,阻挡了氧对基体的扩散,并有隔热作用,有效保护复合材料被烧蚀和冲刷。实验表明,复合材料在高温氧乙炔焰烧蚀20s后,线烧蚀率和质量饶蚀率分别为0.012mm/s和0.0033g/s,比C/C复合材料分别降低7.6%和50%。  相似文献   
68.
碳源的石墨化度、气孔率与金刚石合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验研究了碳源的石墨化度和气孔率对金刚石合成的影响 ,分析其影响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合成金刚石用碳源的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炭布叠层/热解炭复合材料导热系数与石墨化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福勤  黄伯云  黄启忠  熊翔 《功能材料》2003,34(4):464-465,467
采用脉冲激光闪光法和XRD,分析了一种炭布叠层/粗糙层结构热解炭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与石墨化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定量数学模型,并运用声子导热机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平行于层面方向的室温导热系数约为垂直方向的2倍,但均随石墨化度的升高、石墨微晶尺寸的增大而逐渐升高.两个方向导热系数与石墨化度之间关系可分别表示为:λ=31.22 8.62exp(g/27.10)及λ=6.08 892exn(g/33.99)。  相似文献   
70.
CVD沉积密度对2-D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CVD法增密至1.34g/cm^3和1.61g/cm^3的两组试样热处理后进行力学性能测试,作为对比,将另外两组起始密度相近的样品经过树脂补充增密至1.80g/cm^3以上,经热处理后也作了力学性能检测。检测结果发现,对纯CVD法增密的试样来说,密度高的样品的力学性能值也较高;树脂浸渍补充增密后,样品的和力学性能明显优于纯CVD的低密度试样,浸前CVD起始密度高的样品的力学性能值也相对较高。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初步分析认为,C/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失效方式不仅受材料密度的影响,而且也受基体炭种类,性质,如可石墨化,热处理温度等因素影响。相同条件下,石墨化度高的样品力学性能值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