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电工技术   33篇
综合类   18篇
化学工业   42篇
金属工艺   20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76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3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篇
冶金工业   10篇
自动化技术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黄婷 《机电信息》2010,(12):48-48
对目前电缆的敷设方式进行了介绍,并就电缆拉管与开挖敷设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2.
采用混凝强化微电解工艺深度处理造纸中段废水,通过考察废水CODCr、色度的去除效果,得到其最佳工艺条件:常温下,pH值4.0,用铁量40g·L-1,活性炭用量8g·L-1,反应时间60min,PAC用量120mg·L-1,PAM用量1mg·L-1。结果表明:出水色度36倍,去除率90%;CODCr96mg·L-1,去除率66%,达到造纸行业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3.
镁合金在航空航天、汽车及通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进一步改善镁合金的耐磨性,在不同温度下对Mg-8.14Zn-1.44Y-0.5Zr合金进行了时效处理,并测试了铸态和时效态合金的硬度及高温条件下摩擦磨损行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载荷及环境温度条件下合金的摩擦磨损表面进行观察,并分析了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在240 ℃时,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合金的硬度值呈现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当时效温度为240 ℃,时间为12 h时,Mg-8.14Zn-1.44Y-0.5Zr合金具有最高的硬度值; 铸态合金的磨损体积损失明显高于时效态合金,两种合金的磨损体积损失均随载荷和环境温度增加而增大,且时效态合金发生严重磨损时对应的转变温度滞后于铸态合金; 环境温度低于250 ℃时,合金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环境温度为300 ℃时,磨损机制变为剥层磨损和黏着磨损.时效处理可显著提高Mg-8.14Zn-1.44Y-0.5Zr合金的硬度及耐磨性.  相似文献   
84.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新的教育方法,本文针对传统计算机程序语言教学的不足,分析研究了任务驱动式教学运用于计算机程序语言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和实施策略,形成了计算机程序语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5.
刘森  黄婷  赵璨  张磊 《激光与红外》2023,53(2):271-275
针对制冷型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倒装互连工艺中的铟柱高度展开了调研,结果显示目前行业内关于该工艺中的铟柱高度设计的离散性较大,铟柱高度范围为5~24μm,差值达到了19μm。本文构建了包含探测器芯片、铟柱、填充胶、钝化层和UBM的像元级有限元仿真模型,并根据不同的铟柱直径和高度开展了60组仿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绘制了p-n结区最大应力值的变化曲线,并分析了应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6.
采用实验室规模连续流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处理人工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不同碳氮比(C/N)和溶解氧(DO)工况下改变缺氧池容积对A^2/O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C/N和好氧阶段DO含量较低时,增大缺氧池容积有利于提高TN的去除率和除磷效率,在COD/ρ(TN)(ρ(TN)≈40 mg/L)约为7,DO的质量浓度在0.9~1.2 mg/L的条件下,缺氧池容积增加1倍,TN去除率可达71.1%,PO4^3--P去除率可达94.0%;在高C/N和好氧阶段DO含量较高时,增大缺氧池容积在提高TN去除率和改善出水水质方面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87.
李海燕  曹凌霞  陈籽先  黄婷  程雨 《红外》2023,44(2):8-12
为实现大尺寸锑化铟混成芯片的高质量、高成品率背减薄,介绍了一种单点金刚石车削与磨抛相结合的背减薄工艺。该工艺采用单点金刚石车削技术实现锑化铟芯片大量厚度去除,然后通过旋转磨削工艺进一步去除车削损伤,最终实现了1280×1024元(25■m)大尺寸锑化铟混成芯片背减薄(材料表面的半峰宽值约为8.20~11.90 arcsec)。与传统磨削工艺相比,该工艺对尺寸大、面型差的半导体芯片兼容性强,解决了大尺寸芯片在传统磨削工艺中因面型带来的裂片率高、减薄厚度不均匀的问题。  相似文献   
88.
采用新型功能添加剂,在缩短硫化时间避免涂膜难干或发粘的同时,解决了体系储存稳定性下降的问题;选择使用阻燃剂,有效提高其阻燃性并赋予涂覆膜自熄性,且保证涂膜原有的透明性;最终成功制备出透明保形涂覆液.涂覆液固化时间短(20min内完全表干),涂膜具有良好的粘附力且阻燃性好(氧指数为49%),介电强度高(37kV/mm),完全可以满足实际电路板涂覆生产线要求.  相似文献   
89.
目的 使用飞秒激光在Cu箔表面深刻蚀织构化,制备微纳沟槽结构,提高锂离子电池Si电极循环稳定性。方法 系统研究激光能量密度、单位点有效脉冲数对厚度为9 μm的Cu箔的表面形貌和微纳结构的影响规律,根据结果设计不同沟槽密度和沟槽深度的Cu箔,并组装成Si电极锂离子半电池,通过循环测试及循环后电极形貌揭示其稳定性提升的内在机理。结果 最佳的激光能量密度为3.18 J/cm2,此时改变单位点有效脉冲数和扫描间距可有效控制刻蚀沟槽的密度和深度。Si电极的循环稳定性随着Cu箔表面沟槽密度和沟槽深度的增加而逐渐提升,当沟槽密度为75%、沟槽深度为6 μm时,循环300圈后剩余的容量高达911 mA.h/g,保持率为89%,电极形貌相对最完整、稳定。结论 刻蚀表面纳米结构增加了电极层与集流体之间的黏结强度;微米沟槽结构进一步保护了电极层,缓解了体积膨胀效应。采用Cu箔集流体深刻蚀显著改善了Si电极的剥离和开裂现象,实现了其电化学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90.
为进一步探明搅拌对甲烷水合物生成和分解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借助容积约为522mL,最高操作压力21MPa的高压全透明反应釜装置,开展了不同搅拌条件下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分解和浆液流动实验,得到了搅拌对水合物生成量、生长速率和分解速率的影响规律,基于搅拌电机扭矩值分析了不同搅拌速率下水合物浆液的流动特性。搅拌电机型号ViscoPakt Rheo-57,带有扭矩测量功能,测量最大范围57N·cm,精度±0.04N·cm。结果表明:在水合物开始快速生成的前期,水合物的最大生成量、最大生长速率及平稳生长速率都随搅拌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进一步验证了传质是控制水合物生成过程的首要因素;在水合物分解阶段,搅拌能提高水合物颗粒的分散性,促进分解气的运移产出;此外,不同搅拌速率下,水合物浆液的电机扭矩随着水合物体积分数的增大都呈现先保持平稳再逐渐增大最后剧烈波动的规律,由此得到了水合物浆液携带固相颗粒的临界体积分数。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水合物的生长和分解机理,为动力学预测模型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