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1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20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4个采用插筋灌浆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连接试件进行静力加载试验,采用已有的界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对插筋灌浆连接拼缝的受剪性能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轴压比、插筋数量以及界面粗糙程度对拼缝受剪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件的初始破坏为拼缝处混凝土与砂浆的界面破坏,拼缝处出现明显的剪切通缝;混凝土与砂浆界面黏结破坏以后,界面剪力主要由拼缝处的插筋承担,试件呈现良好的延性;达到极限荷载以后,随着试验墙体劈裂裂缝的不断增加以及裂缝处混凝土剥落,试件荷载下降。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为了尽量避免拼缝破坏发生在预制构件破坏之前,应按照要求增大拼缝插筋配筋率或选取较高强度等级的插筋。  相似文献   
82.
斗轮取料机的悬臂皮带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极为严重,皮带寿命较低,因此,皮带的成本费用也一直居高不下。本文阐述了取料机悬臂皮带异常损耗的原因,认为皮带损耗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设备在原始设计上有个别疏忽之处,对此提出了一系列防治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83.
采用微Raman光谱仪对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CF/EP(纤维体积分数为30%)的湿热残余应力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湿热残余应力能够使碳纤维Raman光谱发生频移,根据频移可对纤维所受湿热残余应力进行表征;选择合适的试验点是复合材料湿热残余应力Raman测试成功的关键;在湿热环境下长期吸湿,纤维所受轴向残余应力由吸湿前的热残余压应力转变成吸湿后的湿热残余拉应力;由吸湿后碳纤维所受湿热残余拉应力减去吸湿前热残余压应力获得的吸湿拉应力非常大,平均为2272 MPa,接近所用碳纤维的拉伸强度(2800 MPa);适当的加工热残余压应力有利于降低吸湿导致的应力。  相似文献   
84.
钢板剪力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津津塔是我国首座采用钢板剪力墙的超高层建筑,也是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钢板剪力墙结构,其主要抗侧力体系为钢板剪力墙和钢管混凝土柱所构成的核心筒。为研究这种结构体系及其构造做法的实际受力性能,并为设计计算提供试验依据,完成了2个2跨5层1∶5缩尺比例的钢板剪力墙模型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试件变化的主要参数包括钢板剪力墙与周边框架的连接方式以及钢板剪力墙的加劲构造措施。试验表明,钢板剪力墙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稳定的滞回性能。未设置加劲肋的钢板剪力墙试件,在加载初期即发生平面外屈曲,其滞回曲线呈现一定的S形捏拢趋势;设置有4道竖向加劲肋的钢板剪力墙试件,在加载过程中未发生平面外屈曲,其滞回曲线呈饱满的纺锤形。此外,采用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的钢板剪力墙试件在加载过程中有较大噪声,可能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85.
研究了不同界面结合状况的三维编织炭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吸湿行为,通过对炭纤维表面氧化处理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对复合材料的断口和吸湿复合材料的表现形貌进行了SEM观察。结果表明,吸湿过程满足Fick扩散;强界面结合抑制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吸湿,降低了水的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86.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300 K时不同He浓度下(001)[010]和(121)[111]2种取向bcc-Fe裂纹模型的扩展行为。结果表明,当模型中不存在He时,裂纹取向不同,裂纹扩展机制不同:(001)[010]取向裂纹的扩展机制分为弹性变形、相变、裂纹尖端沿相变区解理断裂;(121)[111]取向裂纹的扩展机制分为弹性变形、堆垛孪晶、孪晶尖端应力集中诱发多空洞合并断裂。(121)[111]取向裂纹的屈服应力和应变大于(001)[010]取向裂纹,说明(121)[111]取向裂纹具有较强的抵制裂纹扩展的能力。He浓度对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当He浓度较低(0.9%,原子分数)时,He的存在减缓了相变或者孪晶转变速率,降低了裂纹扩展速率;当He浓度较高(6.0%,原子分数)时,大量He团簇的存在促进了空洞形成,导致2种裂纹模型的断裂机制均变为He团簇诱发多空洞合并断裂,未出现相变或者孪晶。  相似文献   
87.
李鹏  张颖  张琼  黄远 《电子测试》2014,(Z1):91-9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网络需求的日益增长,网络技术的革新已然成为了不变的社会时代焦点.电信网络,作为互联网、信号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拓展自己的业务成为了他们发展和追求的目标。因此,数字化技术在电信网络技术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字化电信网络技术在信号传输、信号处理中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优越性也是可见一斑。因此,快速的、大力的将数字化投入到电信网络中有着广大的前景,关于数字化的的网络技术研究也成为了众多专家学者在各个领域中研究的重点。在这样的社会行业背景下,笔者在本文的论述中,选择从电信网络技术这一侧面,对数字化网络技术进行一番剖析。  相似文献   
88.
利用纳米多孔活性结构诱导和促进W和Cu直接合金化,主要包括3步骤:首先,通过两步阳极氧化和还原退火在W表面制备纳米多孔结构;然后,在纳米多孔W上电沉积Cu层;最后,在近Cu熔点温度(980℃)下退火,得到W/Cu层状复合材料/连接件。W/Cu界面的表征结果表明,2种金属间的扩散距离约为27 nm,W和Cu之间成功实现直接合金化。同时,针对此前建立的不互溶金属直接合金化热力学模型存在的问题,改进了表面能和压力能的计算方法,解决了表面原子层数选用导致表面能结果具有随意性的问题和热力学计算中的单位尺度问题,实现了基于纳米活性结构的不互溶W-Cu直接合金化的热力学计算。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W表面纳米多孔化之后W-Cu体系的表面能大幅提升,可以作为W和Cu直接合金化的热力学驱动力。分析认为,除具有高表面能的晶面增多之外,纳米结构形状也是W表面纳米化后表面能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9.
为了研究压拱和悬链线阶段的受力机理,采用SAP2000软件建立了装配整体式框架(PCF)模型并用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析模型,选取A2模型对这2个阶段的受力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将该阶段承载力与经典塑性铰理论承载力相比,定义了压拱和悬链线机制承载力提高系数η和ξ,研究了跨高比、层数、配筋率等参数对结构抗倒塌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底部配筋率由0.44%增加到0.88%后,压拱机制承载力最大值F_(u.a)和悬链线机制承载力最大值F_(u.c)分别增加了37%和88.7%,η由1.25减少到1.22,ξ由1.06增加到1.45;顶部配筋率由0.66%增加到1.03%后,F_(u.a)增大了25%,η由1.25减少到1.20,而F_(u.c)变化很小,ξ由1.57减少到1.16;改变跨度导致跨高比由8增加到15时,F_(u.a)和F_(u.c)分别减小了67%和59%,η由1.33减小到1.18,ξ由1.44增加到1.59;改变梁高导致跨高比由8增加到15时,F_(u.a)和F_(u.c)分别减小了87.7%和59.9%,η由1.35减少到1.08,ξ由1.44增加到3.85;层数增加时,η减小,ξ增大;侧向约束的刚度对悬链线效应的影响较大,当柱相对抗弯刚度大或侧向约束的跨数多时,悬链线效应对抗力的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0.
黄远居 《矿山机械》2000,28(8):84-86
取料机QLK1200.51的中心落料斗是悬臂上的物料输送到地面皮带上的过道和导料装置,由于悬臂皮带上的落料口与地面皮带的受料口落差高达7m左右,因此,中心落料斗在各类矿粉和块矿的冲击下,其下半部经常被物科磨通,焊补以后造成落料口千疮百孔、焊疤焊板集结,不仅表面凹凸不平极不雅观,而且焊补效果愈来愈差。其次,由于中心落料斗的下部导科槽没有设计安装落科点的调节装置.因此,落料斗下悬挂的地面皮带由于物料品种不同所受冲击力也不同,常常无规律跑偏而得不到有效调整,致使撒料严重(撒料落在返程皮带上极易造成尾轮包料而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