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176篇 |
免费 | 2726篇 |
国内免费 | 178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973篇 |
综合类 | 2595篇 |
化学工业 | 3026篇 |
金属工艺 | 1699篇 |
机械仪表 | 1505篇 |
建筑科学 | 1840篇 |
矿业工程 | 1124篇 |
能源动力 | 621篇 |
轻工业 | 2875篇 |
水利工程 | 794篇 |
石油天然气 | 829篇 |
武器工业 | 444篇 |
无线电 | 228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714篇 |
冶金工业 | 1089篇 |
原子能技术 | 388篇 |
自动化技术 | 28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9篇 |
2023年 | 466篇 |
2022年 | 1036篇 |
2021年 | 1276篇 |
2020年 | 896篇 |
2019年 | 591篇 |
2018年 | 671篇 |
2017年 | 790篇 |
2016年 | 671篇 |
2015年 | 1079篇 |
2014年 | 1360篇 |
2013年 | 1647篇 |
2012年 | 2009篇 |
2011年 | 2009篇 |
2010年 | 1959篇 |
2009年 | 1873篇 |
2008年 | 1861篇 |
2007年 | 1806篇 |
2006年 | 1453篇 |
2005年 | 1060篇 |
2004年 | 770篇 |
2003年 | 551篇 |
2002年 | 500篇 |
2001年 | 470篇 |
2000年 | 402篇 |
1999年 | 131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59年 | 4篇 |
1951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电网基础数据类型多、变化关系复杂,地理空间、时间周期跨度大,数据追溯困难,该文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网多源数据追溯方法。根据电网基础数据时空分布及数据流变动性特点,建立了基于区块链的多源数据追溯架构,研究了数据追溯依赖关系及溯源路径结构。提出了基于有限状态机模型的数据溯源的路径结构分析图,及路径构建算法,研究了多源时空数据区块的平行追溯方式。构建了基于有限状态机溯源路径的电网多源时空数据追溯优化流程,研究了多层次溯源数据区块时空序列关联性。工程实例表明,基于区块链、有限状态机可高效灵活追溯电网基础多源时空数据的完整可信分布序列。 相似文献
62.
目的为应对地下储气库中的垫层气损失,采用经济气体CO2作为垫层气,目前,CO2作垫层气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各种条件限制,且对其在关井阶段的应用研究较少,有必要对在关井阶段CO2作垫层气对天然气储气库的运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方法利用有限元模拟CO2作储气库垫层气时,研究关井阶段储气库动态参数(注气压力、注气速率和CO2垫层气比例)对混气带的影响规律。 结果注气压力对混气带的影响不大,将其控制在12 MPa左右最为合理,此时混气带占储气面积的比例为23.731 5%;混气带面积占比随注气速率的增大而减小,但是在注气口附近会出现混合区域,导致回采天然气时出现大量的混合气体,所以注气速率控制在0.7×108 m3/d时最为合理,这时混气带面积占比为18.324 6%;CO2作垫层气的比例对天然气-CO2之间的混合影响明显,当CO2垫层气比例为20%时,混气带面积占比为7.236 5%。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设计针对混气带的控制措施,当注气压力控制为12 MPa时,注气速率为0.7×108 m3/d,当CO2垫层气比例为20%时,能让储气库的运作更为经济,实验结果可为实际储气库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介绍了低压VDMOS的结构和各个参数及相互间的关系,并按TSUPREM-4工艺仿真软件的工艺流程顺序给出了各步工艺的设计思路、方法、注意事项。对外延层厚度进行了计算,并用该软件实现了耐压55 V,导通电阻11 MΩ的低压VDMOS器件结构的工艺设计,绘出了仿真结构图。 相似文献
64.
为了研究包覆结构对高聚物粘结炸药(PBX)动态损伤的影响,基于非局域近场动力学理论(Peridynamics, PD),结合Voronoi方法构建了含单层或双层包覆结构的高聚物粘结炸药(Polymer bonded explosive, PBX)的PD计算模型,模拟了不同加载条件下PBX的损伤响应。模拟结果显示,采用粘接剂1包覆时,相比于单层包覆而言,当加载速度分别为20,40 m·s-1和60 m·s-1时,双层包覆结构使HMX晶粒的损伤分别降低了42.8%,87.2%和46.8%,明显降低了PBX中HMX晶粒的损伤。HMX晶粒采用单层包覆结构时,损伤模式主要表现为穿晶损伤,采用双层包覆结构时,损伤模式转变为沿晶损伤。研究还得到了双层包覆结构下不同包覆材料对HMX损伤影响的定量结果,并据此得到了不同包覆结构的性能排序。同时发现包覆结构能够影响HMX晶粒内应力状态,从而影响HMX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5.
测井解释成果是储层参数计算和油气评价的基础,为油田地质及开发研究提供重要数据依据。随着油气勘探及开发逐步转向"深、低、非、老",测井解释面临"低信噪比、低对比度、多因素",其解释方法不一、涉及的数学方法和计算步骤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优劣差异。基于此,提出"定性评价油气层位、定量评价油气含量、定域评价油气分布、定向评价油气通道",并从目标、手段、分析方法、输出结果等进行内涵阐述,梳理出"四定"的具体研究方法,该方法的深入应用,能够进一步拓展测井在油田全生命周期的作用,将为测井评价技术及其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6.
67.
68.
基于化学链燃烧的原理,利用固定床反应器,以铁触媒为催化剂和载氧剂,CaO为吸附剂,研究了化学链燃烧法净化合成氨原料气的可行性。系统考察了还原阶段CaO、汽气比、温度、CaO与铁触媒质量比等因素对原料气脱碳效果的影响,以及氧化阶段温度对铁触媒氧化和CaCO3热分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还原阶段,铁触媒既是CO变换反应的催化剂又是过程的载氧剂,而吸附剂CaO的存在,不仅能快速吸附CO2,而且能有效促进CO的变换反应,同步脱除CO和CO2,且适宜的还原条件为:汽气比8.0左右、温度500~550℃、CaO与铁触媒质量比3:1。在氧化反应阶段,当操作温度为800℃时,还原态的铁触媒Fe3O4可迅速被氧化为Fe2O3,CaO可完全再生,铁触媒的氧化反应热能有效促进CaCO3的热分解。 相似文献
69.
Suzuki-Miyaura反应是一类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C-C键合成反应。反应多数是在均相金属钯配体催化剂催化下完成。均相催化具有催化效率高、产品选择性好等优点,但催化剂回收困难,增加了反应成本,限制了其应用。非均相金属钯配体催化剂是将均相金属钯配体催化剂固载到载体上,使其在不影响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同时,实现循环使用,已成为Suzuki-Miyau-ra反应的研究热点。对几年来以有序介孔材料MCM-41和SBA-15、无机载体SiO2和Al2O3、聚苯乙烯和聚乙二醇等合成材料以及天然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制备非均相金属钯配体催化剂的方法及其催化性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0.
纳米MgAl2O4粉体的溶液燃烧合成及烧结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氨基乙酸和尿素为燃料,用溶液燃烧合成法制备了 MgAl2O4 纳米粉体,并研究了氨基乙酸和尿素的摩尔比(0:1,2:9 和 1:1)对粉体特性和烧结性能的影响。对粉体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分析发现:用两种混合燃料制备的 MgAl2O4 粉体呈多孔状结构,且实验所用混合燃料有利于 MgAl2O4粉体的分散。结果表明:颗粒(团聚体)的平均粒径随所用燃料中氨基乙酸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小,粉体的比表面积随氨基乙酸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表明所用的混合燃料能显著降低 MgAl2O4粉体的团聚程度。此外,MgAl2O4粉体的烧结性能随所用燃料中氨基乙酸含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