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09篇 |
免费 | 986篇 |
国内免费 | 95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57篇 |
综合类 | 1466篇 |
化学工业 | 1391篇 |
金属工艺 | 657篇 |
机械仪表 | 686篇 |
建筑科学 | 752篇 |
矿业工程 | 428篇 |
能源动力 | 249篇 |
轻工业 | 1531篇 |
水利工程 | 365篇 |
石油天然气 | 258篇 |
武器工业 | 145篇 |
无线电 | 108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25篇 |
冶金工业 | 452篇 |
原子能技术 | 223篇 |
自动化技术 | 17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137篇 |
2022年 | 321篇 |
2021年 | 342篇 |
2020年 | 303篇 |
2019年 | 242篇 |
2018年 | 234篇 |
2017年 | 258篇 |
2016年 | 242篇 |
2015年 | 418篇 |
2014年 | 559篇 |
2013年 | 779篇 |
2012年 | 1021篇 |
2011年 | 1119篇 |
2010年 | 1021篇 |
2009年 | 952篇 |
2008年 | 1015篇 |
2007年 | 1000篇 |
2006年 | 808篇 |
2005年 | 690篇 |
2004年 | 446篇 |
2003年 | 236篇 |
2002年 | 221篇 |
2001年 | 207篇 |
2000年 | 195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研究了同向泵浦分布式拉曼放大器(DRA)中泵浦-信号间的四波混频(FWM)效应.基于分段求和法,导出了不同零色散波长光纤组成的前向泵浦DRA中FWM功率的计算公式.考虑受激拉曼放大的情况下,数值模拟了DRA中FWM引起的信道串扰随光纤传输距离的演变,以及FWM与光纤零色散波长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了色散补偿光纤(DCF)对FWM串扰的抑制效应.计算结果表明,在采用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ZDSF)作为传输介质的DRA中,泵浦-信号间存在着较强的FWM效应,严重影响了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的传输性能.引入适量DCF,不仅能降低DRA中FWM引起的信道串扰,还可有效消除色散导致的波形失真. 相似文献
42.
43.
44.
电子既是电荷的载体又是自旋的载体。电子作为电荷的载体,使二十世纪成为了微电子学的天下。而随着1988年巨磁电阻(GMR)效应发现以来,通过操纵电子的另一量子属性——自旋,使新一代的电子器件又多了一维控制手段。电子自旋的研究涵盖了金属磁性多层膜、磁性氧化物、磁性半导体等众多体系,探寻这些体系中自旋输运的基本原理是研究的重点。目前,基于传统自旋阀中极化输运及自旋电子学的发展,对新材料和新结构的研究尚不成熟,还有众多科学问题亟待解决,诸如:如何在室温下获得更大的巨磁电阻变化率、提高器件的稳定性及灵敏度、自旋阀中交换偏置场产生的物理根源、实现自旋同半导体完美结合的材料、结构及方法等。因此,基于国内外自旋电子学研究的重点,首先围绕最基本的自旋阀纳米多层膜结构,开展了自旋阀多层膜制备、设计、结构优化、自旋阀交换偏置核心结构物理机制探索等研究;其次,提出了三种异质结新结构,并以大自旋极化率Fe3O4磁性半金属为核心材料,开展了自旋阀、新异质结研究;最后,在理论与材料研究的基础上,对自旋器件进行了设计与实验研究,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1)理论方面,基于自旋电子器件进一步发展对新结构、新材料发展的需求,提出了磁性半导体/半导体、磁性半导体/磁性半导体、自旋滤波材料/自旋滤波材料的新自旋异质结模型。理论分析发现,利用磁性半导体/半导体异质结,在负偏压的作用下可实现自旋电子的极化输运,而利用磁性半导体/磁性半导体、自旋滤波材料/自旋滤波材料异质结可实现趋于100%的磁电阻变化率。另外通过计算,对可实现的磁阻效应及对材料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研究,为新材料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2)虽然基于自旋阀核心结构的自旋电子器件研究已开展了多年,但如何进一步提高自旋电子器件的磁电阻效应、灵敏度、工作范围、工作稳定性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物理机制,仍是自旋电子学中的一个热点。因而,首先基于Mott二流体模型发现自旋阀巨磁电阻受磁性材料、非磁性材料、自旋极化率、自旋扩散长度、厚度、尺寸、电阻率等影响明显,因而可通过改善制备工艺条件及各层的材料、厚度改善自旋阀的性能,探寻提高巨磁电阻变化率、灵敏度等的有效途径。其次,以理论分析为指导,实验上首先制备Ta/NiFe/Cu/NiFe/FeMn传统自旋阀多层膜,研究了自由层、隔离层、钉扎层、反铁磁层厚度对巨磁电阻效应的影响,找到了最佳的制备工艺;其次,研究了缓冲层材料对自旋阀灵敏度、巨磁电阻效应的影响。发现由于缓冲层元素表面自由能的影响导致了自旋阀灵敏度的改变,指出选择适当表面自由能的缓冲层,可有效改善自由层薄膜的性能,为提高器件的灵敏度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最后,基于室温磁场下制备自旋阀交换偏置场较小、工作范围较窄的问题,通过对传统结构的改进,提出了新型双交换偏置场自旋阀模型,为增大器件工作稳定性、人为调制器件工作范围,提供了有效手段。(3)交换偏置在自旋电子器件中具有核心地位,但到目前为止,其产生的物理根源、影响其大小的因素仍是未解决的难题。因而,基于自旋阀的核心结构——铁磁/反铁磁交换偏置效应,研究了NiFe/FeMn双层膜钉扎层、被钉扎层厚度、材料微结构、底钉扎、顶钉扎结构等对交换偏置的影响,分析了交换偏置产生的物理根源;研究了制备磁场大小对钉扎场大小的影响,发现了利用大磁场可实现提高交换偏置的新方法,并利用52kA/m(650Oe)的大磁场在1~2nm的NiFe钉扎层中实现了接近48kA/m(600Oe)的交换偏置场。(4)基于自旋阀测试,研究了初始测试磁场平行与反平行于交换偏置场方向,测试电流的大小对交换偏置场的影响。并用大脉冲电流,在初始测试磁场反平行于交换偏置场方向的样品中,首次实现电流矩在电流沿膜面流动自旋阀结构中对钉扎场的翻转,为铁磁/反铁磁双层膜体系产生交换偏置的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并对自旋阀的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5)为探寻高自旋极化率的新材料,开展了半金属磁性材料Fe3O4薄膜制备工艺的研究。通过改变溅射功率、退火温度、缓冲层、磁场沉积等,在200W溅射功率、300℃的退火温度、24kA/m(300Oe)沉积磁场的最佳条件下获得了高晶粒织构、成分单一的Fe3O4薄膜,并通过对氧气氛的调节,实现了无缓冲层高性能Fe3O4薄膜的制备。(6)利用所制备的Fe3O4薄膜,进行了基于Fe3O4自旋阀的制备,发现Fe3O4薄膜同其它金属材料间电阻率的失配,是造成巨磁电阻效应低的原因;另外,基于理论提出的磁性材料/半导体异质结,制备了Fe3O4/n-Si纳米结,初步实现了磁性材料到半导体的自旋注入与输运。 相似文献
45.
46.
47.
UHF频段双频馈源辐射性能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一种由振子和腔体组合的双腔双频组合馈源技术。从基本结构特征出发,分析了双频馈源的工作原理,优化设计了组合模型,给出了辐射方向图的优化计算结果,满足抛物面天线的边缘照射电平要求。给出了实际工程中双频馈源的实测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一致,并应用到50m天线工程中。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在UHF频段具有较高效率,验证了该双频馈源的良好性能,说明双腔组合双频馈源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49.
文章针对采样频率为44.1kHz的16位数字音频信号,采用CookBook方法,研究设计了用于过采样率为64倍的音频数模转换器的五阶3比特输出sigma-deha(∑-△)调制器。该调制器通带内信噪比(SNR)的matlab仿真实验结果达到了120dB以上,能够很好的抑制通带内噪声。该调制器设计结构采用前反馈和负反馈分支的∑△型.大大降低了电路的复杂性,使硬件实现十分方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