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17篇 |
免费 | 1783篇 |
国内免费 | 127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463篇 |
综合类 | 1639篇 |
化学工业 | 1803篇 |
金属工艺 | 1011篇 |
机械仪表 | 1102篇 |
建筑科学 | 1110篇 |
矿业工程 | 669篇 |
能源动力 | 420篇 |
轻工业 | 1823篇 |
水利工程 | 532篇 |
石油天然气 | 518篇 |
武器工业 | 326篇 |
无线电 | 150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259篇 |
冶金工业 | 624篇 |
原子能技术 | 296篇 |
自动化技术 | 21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1篇 |
2023年 | 257篇 |
2022年 | 620篇 |
2021年 | 785篇 |
2020年 | 567篇 |
2019年 | 427篇 |
2018年 | 424篇 |
2017年 | 465篇 |
2016年 | 462篇 |
2015年 | 674篇 |
2014年 | 850篇 |
2013年 | 1081篇 |
2012年 | 1284篇 |
2011年 | 1404篇 |
2010年 | 1275篇 |
2009年 | 1171篇 |
2008年 | 1141篇 |
2007年 | 1205篇 |
2006年 | 1005篇 |
2005年 | 770篇 |
2004年 | 548篇 |
2003年 | 408篇 |
2002年 | 319篇 |
2001年 | 338篇 |
2000年 | 234篇 |
1999年 | 79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1篇 |
1986年 | 7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11篇 |
1977年 | 10篇 |
1973年 | 8篇 |
1966年 | 6篇 |
1965年 | 16篇 |
1964年 | 7篇 |
1959年 | 15篇 |
1957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厚油层层内夹层对剩余油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厚油层层内夹层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北一区东中块葡Ⅰ组油层为例,分析了厚油层层内夹层的分布特征,并对夹层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同时,利用北一区断东中块相关资料建立数值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应用正交试验分别研究了侧积夹层、水平夹层不同发育形态下的剩余油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侧积夹层逆夹层注水、水平间距及倾角越小,遮挡区域的纵向驱替面积越小,剩余油越富集;而水平夹层数量越多,位于油水井异侧,因夹层的隔挡作用,易形成剩余油富集区.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995.
996.
DSC技术在管道熔结环氧粉末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技术,研究了两种管道用熔结环氧粉末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动态DSC曲线.运用温度-升温速率图外推法.获得了每种管道用熔结环氧粉末涂料的固化工艺参数.即凝胶温度、固化温度和后处理温度;并采用Kissinger方程和Crane方程分析计算确定了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应用建立的固化动力学方程式,预测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每种熔结环氧粉末的反应速率常数.按照标准求得了相应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固化反应放热焓变。通过分析认为:DSC技术可很好地应用于管道熔结环氧粉末的开发研究中。 相似文献
997.
大庆油田稠油酸值低,影响三元复合驱的应用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稠油采收率,提出微生物与三元复合驱结合的开发思路。进行了菌种作用后稠油性质的变化、作用后稠油对三元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菌液注入拌气比例及微观模型驱油和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等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作用后稠油性质得到改善,流动性变好,作用后稠油酸值较未作用稠油提高20倍以上,与三元体系界面张力进一步降低。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先注入0.05 PV菌液,再用三元体系驱替,比单独化学驱油采收率增加8.66%。应用微生物技术与三元复合驱结合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降低三元复合驱成本,为低酸值油藏提供一种?济有效的开采方法。 相似文献
998.
克拉2气田地表为山丘、冲沟及河流,地震资料录取和处理难度大;目的层以上为高陡地层,岩相、厚度变化大,盐层、石膏、软泥、高压水层发育;需要准确预测复杂地质层位深度以防漏、卡、溢、喷.用实例阐述了常规的邻井层位厚度对比法和地震剖面法预测新井层位的局限性及误差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依据新完钻井不断修正层速度构造成图预测复杂层位界面深度的方法.该方法的应用,提高了克拉2气田复杂地层预测的精度,推广到迪那2气田的应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其他类似或大井距油气田的钻井地质设计和跟踪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9.
1000.
在对井控程度不同却有类似沉积环境的油藏进行类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储层参数统计分析,建立类似储层岩相知识库。利用综合了基于象元方法以及基于目标方法两者优点的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南堡油田馆2油层组辫状河岩相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质规律约束下,以露头资料和井控程度较高井网区储集层地质知识库所得到的砂体规模形态参数作为重要约束条件,对于河流相等具有复杂地质形态的储层岩相精确建模,该方法比传统方法更有优势,模拟结果与理论及实际模型有好的接近性,可以给出较好的储层岩相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