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58篇
  免费   1961篇
  国内免费   1048篇
电工技术   1273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1454篇
化学工业   4129篇
金属工艺   1356篇
机械仪表   1545篇
建筑科学   1722篇
矿业工程   929篇
能源动力   775篇
轻工业   1654篇
水利工程   463篇
石油天然气   1462篇
武器工业   158篇
无线电   250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01篇
冶金工业   1327篇
原子能技术   230篇
自动化技术   2678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422篇
  2022年   623篇
  2021年   983篇
  2020年   733篇
  2019年   648篇
  2018年   768篇
  2017年   797篇
  2016年   740篇
  2015年   912篇
  2014年   1190篇
  2013年   1472篇
  2012年   1513篇
  2011年   1598篇
  2010年   1443篇
  2009年   1307篇
  2008年   1311篇
  2007年   1226篇
  2006年   1194篇
  2005年   1065篇
  2004年   742篇
  2003年   679篇
  2002年   701篇
  2001年   582篇
  2000年   536篇
  1999年   592篇
  1998年   478篇
  1997年   408篇
  1996年   372篇
  1995年   313篇
  1994年   295篇
  1993年   223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5篇
  1954年   4篇
  194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为研究西南地区木结构传统民居的抗震性能,对一个位于7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的两层、两跨穿斗式木构架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试验中选用3条天然波和1条人工波作为输入地震波,对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地震剪力及耗能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输入加速度峰值的增加,模型结构自振频率减小,阻尼比增大。在加速度峰值为022g的地震作用后,模型结构X向和Y向的一阶自振频率分别降低了1069%和1997%,相应阻尼比分别增大到1606%和1747%。结构各层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加速度峰值的增加而降低,檐柱顶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在整个结构中最小,说明檐柱顶处榫卯节点在振动过程中减震作用明显。在加速度峰值为022g的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53,此时未见模型有显著破坏,表明模型木构架具有良好的整体变形能力和抗倒塌能力。整个试验过程中,一层柱架耗能作用最大,柱脚耗能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972.
为明确活性粉末混凝土RPC(reactive powder concrete)中带肋钢筋搭接连接的受力性能,合理确定RPC中纵筋的搭接长度,以纵筋搭接长度、RPC强度、搭接钢筋净距和配箍率为试验参数,对39个RPC中的钢筋搭接连接试件进行对拉试验,获得各试验参数对RPC中带肋钢筋搭接连接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拉荷载作用下,RPC中带肋钢筋搭接连接分别出现钢筋拔出和拉断两种破坏模式,对于保护层厚度小于2倍钢筋直径的拔出破坏试件,一般还伴随外围RPC劈裂裂缝的出现;对于拔出破坏试件,搭接区域的搭接强度随搭接长度增大而略有减小、随RPC强度和配箍率的增加而增大;相较于搭接长度为100mm的试件,搭接长度为150mm试件的搭接强度约减小5%;强度等级为100MPa、120MPa和150MPa的RPC与直径为20mm带肋钢筋间的搭接强度分别约为17.5MPa、19.5MPa和21.1MPa;相较于未配箍筋试件,配箍率为0.34%和0.75%试件的搭接强度分别提高7.8%和13.1%;相较于钢筋净距为20mm试件,净距为0和40mm试件的搭接强度分别约减小5%和8%,但净距40mm试件搭接强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试件RPC保护层厚度过小,使得钢筋外围RPC产生劈裂所致。根据试验结果,建立搭接区域钢筋表面搭接强度及临界搭接长度的计算公式,并以该文及其他研究者的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公式的适用性,据此可确定带肋钢筋在RPC中的临界搭接长度。  相似文献   
973.
采用MTS-CMT5105电子万能试验机,在温度为250~400℃、初始应变速率为10-4~10-1s-1,最大变形量为40%的条件下,对铸态Mg-2.5Sn(wt.%)和Mg-2.5Sn-0.2Y(wt.%)合金进行压缩变形。结合真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显微组织、本构方程、DMM加工图,研究了微量Y(0.2 wt.%)对铸造Mg-Sn合金热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Y的添加,在较低应变速率时,会使Mg-Sn合金热压缩峰值应力增加30%以上;但在较高应变速率时,却对其影响不大。会改变合金塑性变形机制的控制方式,即由扩散控制变为位错的滑移和攀移。会抑制动态再结晶。会降低功率耗散系数,扩大加工失稳区。  相似文献   
974.
采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比分析了两种应变方式(单向轧制和交叉轧制)对大变形量(厚度方向压下量90%)纯镍形变组织和织构以及随后热处理过程中组织和织构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向与交叉轧制纯镍的形变微观组织均以层片状组织为主,但前者储存能高于后者;单向轧制纯镍的宏观织构是典型的铜型冷轧织构,而交叉轧制纯镍的主要织构组分是黄铜和旋转型黄铜织构,且前者的织构强度明显高于后者。对两种方式形变样品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发现单向轧制样品中形成了以立方织构为主的再结晶织构,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立方织构的强度逐渐增强;而交叉轧制样品则形成了弱的再结晶纤维织构,其强度远小于单向轧制样品的再结晶织构强度。另外,单向轧制样品在高温800°C保温处理后,出现了少量异常长大晶粒,这是由于取向相近的立方取向晶粒聚集形成团簇,使得微观取向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而交叉轧制方式可以抑制热处理过程中的晶粒异常长大。  相似文献   
975.
本文采用电镀镍、低温包埋渗铝在P92铁素体耐热钢表面制备不同稀土Ce含量的Ni-Al化合物复合涂层,并对复合涂层进行650 ℃×132 h的抗氧化实验。利用OM、SEM、EDS、XRD,分析涂层氧化前后的截面微观形貌,化学元素分布及物相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均符合抛物线规律。不含Ce的复合涂层平均氧化速率为0.4412×10-6 g/cm2/s,渗铝剂中加入2%CeCl3的涂层抗氧化性明显增强,平均氧化速率为0.2957×10-6 g/cm2/s,而加入过量CeCl3(4%、6%)则会在氧化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孔洞,恶化了涂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氧化速率相对加入2 % CeCl3的涂层有所升高。另外涂层中加入Ce元素增加了氧化膜的粘附性,对Al元素的向内扩散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76.
利用十二烷基苯磺酸 (DBSA) 对本征态的聚苯胺 (PANI) 进行掺杂,将不同含量的掺杂后的聚苯胺分别加入到光固化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 (6071) 中,制备了一种低VOC排放的光固化聚苯胺防腐蚀涂层。通过实时红外以及漆膜性能的测试选择了合适的光引发剂,通过电化学阻抗谱、盐雾实验以及极化曲线对涂层的防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加入0.4%DBSA-PANI的光固化涂层具有最佳的防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977.
随着开采深度的进一步增加,软破岩工程变得越来越突出。本文在分析软破岩石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据软破岩石三轴试验,而建立其破坏准则,为对软破岩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条件,同时为岩石强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实用途径。  相似文献   
978.
三年前,地矿部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研制成功移动式选金装置,并设计建成了一些移动式选金厂,取得了良好结果。本文介绍了几个处理量为10—50t/d移动式选金厂的运行状况,着重讨论了所处理的矿石性质、工艺流程及获得的生产技术指标或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979.
分析了锯齿式接链环结构的不合理性和其换代产品弧齿式接链环结构的合理性,并对两者的技术性能、使用寿命等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弧齿式接链环具有较高的破断强度和疲劳强度,是目前井下使用的接链环更新换代的最佳产品。  相似文献   
980.
英落菱镁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菱镁矿矿石中脉石杂质的赋存特点,采用常规反正浮流程,使用Na2CO3反浮矿浆调浆,六偏磷酸钠加水玻璃抑制白云石和硅酸盐脉石杂质,并结合浮选前脱泥的工艺,达到了镁钙硅有效分离的目的,较常规工艺提高了浮选精矿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