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1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4篇 |
综合类 | 10篇 |
化学工业 | 59篇 |
金属工艺 | 34篇 |
机械仪表 | 9篇 |
建筑科学 | 14篇 |
矿业工程 | 25篇 |
能源动力 | 14篇 |
轻工业 | 6篇 |
水利工程 | 5篇 |
石油天然气 | 10篇 |
武器工业 | 3篇 |
无线电 | 2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6篇 |
冶金工业 | 10篇 |
原子能技术 | 6篇 |
自动化技术 | 3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7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亚胺型共价有机框架 (COFs) 材料多用于膜分离技术、气体储存和分离等,然而由于其较差的导电性和较低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少有应用于电催化析氢中。为了得到高稳定性且高活性的电催化剂,采用更为简便的溶剂热法合成了亚胺型COFs材料 (TAPA-TFB-COF) ,再以Co(OAC)2·4H2O为Co源,通过高温热解得到了二维片层自组装为3D微球结构的Co3O4复合氮掺杂碳材料 (Co3O4/NC) 。研究表明,由于3D微球结构、高温热解促进材料石墨化以及Co与杂原子N的协同作用,Co3O4/NC展现了优异的电催化析氢活性,起始电位从−0.92 V (vs. RHE) 降到了−0.27 V (vs. RHE),电流密度提升为TAPA-TFB-COF的14倍,Tafel斜率仅为151 mV·dec−1,电化学反应电荷转移电阻 (R ct)小至80.8 Ω。 相似文献
72.
73.
油页岩干馏过程中发生挥发分物质的析出,导致颗粒的孔隙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进而会对油页岩半焦的燃烧反应、成灰等特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氮气吸附/脱附法对不同干馏温度、不同干馏时间下制备得到的桦甸油页岩半焦进行了孔隙分析,并与前人针对相同样品的油页岩半焦燃烧特性实验研究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随干馏温度增加,受热解二次反应产生的焦炭对孔隙堵塞的影响,油页岩半焦孔隙比表面积和比容积先增加后减小;随干馏时间增加,伴随着小孔之间的合并,油页岩半焦孔隙比表面积先增加后减小,比容积单调增加。 相似文献
74.
采用人工汗液浸泡法及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试了316L不锈钢(/%:0.023C,17.57Cr,11.23Ni,2.03Mo)11种成型和表面处理工艺条件下的镍释放率。试验结果表明,50%压下率冷轧、1050℃固溶,镜面抛光的316L不锈钢型材镍释放率只有0.02 μg/cm2/周,很好地满足了欧盟新标准EN1811:2011的要求。但是成型工艺(冷轧态,铸态)表面处理方式(粗糙度)、取样方式(纵、横向)都会直接影响材料的镍释放率,使其提高3~26倍。 相似文献
75.
76.
密相区内自由移动的煤颗粒表面传热系数是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参数。利用石墨球模拟煤颗粒,在小型流化床实验台上对由粒度较小的石英砂颗粒组成的密相区内自由移动的石墨球表面传热系数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显示,随着流化风速的增加,石墨球表面传热系数首先升高,当流化风速达到某一临界值时,继续增大流化风速,传热系数将保持不变,从传热的角度证明了流化床内煤颗粒基本停留在乳化相内。在多数情况下,石墨球表面传热系数随床料粒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在较低流化风速的情况下,随着床料粒度的增大,石墨球表面传热系数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当流化风速和床料粒径保持不变时,石墨球表面传热系数随着石墨球直径的增大而减小,且下降的趋势随石墨球直径的增大而减弱。而随着床层高度的增加,石墨球表面传热系数将会略有 升高。 相似文献
77.
78.
79.
本文通过对CITECT驱动程序的工作方式分析.讨论了CITECT软件与其提供的驱动程序之间交换数据和命令的方式.研究了基于二进制代码的CITECT驱动程序的可重用性。 相似文献
80.
随着软件的演化,软件规模和复杂性的上升往往会造成代码设计质量的退化,进而导致代码可维护性下降。已有大量软件度量指标用于量化代码设计质量,但是由于数量众多,不同指标体系度量结果可比性较差,使得开发人员难以找到存在设计质量问题的模块。系统调研并整理归类了现有的规模、耦合、内聚、封装、继承和多态等6方面软件度量指标。结合度量指标关系以及实验分析,从每个方面的指标集中发现了与代码设计质量关联度最高的6个指标,从而提出一种面向代码设计质量监控的软件度量指标集。实验表明,该指标集可以有效挑选出存在代码设计质量问题的类,可作为开发人员监控和定位代码设计问题的重点关注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