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90篇 |
免费 | 510篇 |
国内免费 | 53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36篇 |
综合类 | 437篇 |
化学工业 | 539篇 |
金属工艺 | 596篇 |
机械仪表 | 344篇 |
建筑科学 | 366篇 |
矿业工程 | 141篇 |
能源动力 | 91篇 |
轻工业 | 408篇 |
水利工程 | 109篇 |
石油天然气 | 106篇 |
武器工业 | 61篇 |
无线电 | 51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01篇 |
冶金工业 | 1453篇 |
原子能技术 | 100篇 |
自动化技术 | 5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174篇 |
2021年 | 239篇 |
2020年 | 159篇 |
2019年 | 142篇 |
2018年 | 134篇 |
2017年 | 143篇 |
2016年 | 137篇 |
2015年 | 174篇 |
2014年 | 234篇 |
2013年 | 276篇 |
2012年 | 330篇 |
2011年 | 323篇 |
2010年 | 342篇 |
2009年 | 349篇 |
2008年 | 316篇 |
2007年 | 342篇 |
2006年 | 298篇 |
2005年 | 224篇 |
2004年 | 153篇 |
2003年 | 136篇 |
2002年 | 110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90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460篇 |
1997年 | 265篇 |
1996年 | 158篇 |
1995年 | 94篇 |
1994年 | 86篇 |
1993年 | 101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16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25篇 |
1976年 | 84篇 |
1975年 | 4篇 |
197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83.
两点源诱偏是对抗反辐射导弹(ARM)的一种有效的手段。首先采用数学方法研究了两点源诱偏反辐射导弹的原理,讨论了两点源诱偏作用下被动雷达导引头的瞄准方向,给出了两点源诱骗反辐射导弹的脱靶距离模型和案例分析,为研究靶场诱偏系统的试验方法和使用原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85.
针对管道全位置机器人自动焊,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目主被动视觉结合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asmetal arc welding,GMAW)焊接偏差测定方法。设计出一种调光玻璃,使采集到的同一帧焊接图像中包含了激光条纹和焊丝尖端等信息。首先,根据焊接图像噪声类型呈高斯分布这一特性,针对性的采用LoG算子分别对电弧区域和激光条纹区域图像进行滤波处理;然后,设计图像处理算法分别提取出焊丝和焊缝坡口中心位置坐标;最后,计算出两坐标点在Y轴方向的偏差值。试验证明,此方法能在填充焊焊接图像中实时测定出焊接偏差量,焊接误差可以控制在02mm以内,可为实现管道焊接机器人自动焊缝跟踪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6.
87.
88.
围绕特种车辆重负载下的快速起竖需求,针对气液混合驱动方法较难达到15s内起竖的问题,开展了对传统气液驱动方式与起竖结构的优化研究。采用高压蓄能器驱动三级缸起竖的方案,结合实际需求优化三铰点起竖结构与缓冲装置,利用AMESim软件对快速起竖方案进行了仿真验证,并搭建实验样机进行快速起竖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通过高压蓄能器驱动起竖机构,通过迅速释放装置中储存的高压气体来推动蓄能器中的活塞,使液压油快速流入液压缸中,并通过节流的方式进行换级与末段缓冲,可实现大负载下12.7 s起竖至95.3°,再耗时1.8 s达到振幅小于1°,起竖角度稳定在95°,快速起竖过程共用时14.5 s,相比传统液压泵驱动起竖提高71.5%。由于实验样机车身跨距较大,受多级缸换级冲击影响,由实验样机弹性形变导致换级时振幅变大,所以还需对实验样机缓冲结构进一步优化,以保证起竖过程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89.
光电跟踪系统在载体运动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扰动,对系统的跟踪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滑模控制拥有较好的鲁棒性,在工程上容易实现,可考虑运用在这类系统中。使用摩擦反馈并将速度环滑模控制与跟踪环PID控制相结合,可得到一种应用于光电跟踪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它提升了光电稳定平台的稳定精度,同时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能使运行中的系统在外界环境变化时对变化的扰动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以二维伺服转台为被控对象设计了滑模控制器,进行仿真实验并与现有基于PID方法的控制方案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在给定扰动下,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的光电稳定平台将速度环稳定误差从72″/s降低到了12″/s,均方根从37.0″/s降低到了1.46″/s,提出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对提升光电稳定平台的稳定精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