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23篇
化学工业   30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2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冶金工业   33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矿产资源的开发受制于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准确评价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7个重要环境约束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加权平均综合评价模型,对云南省60个矿产资源开发区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依据综合评价结果,将60个开发区环境承载力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类型区,其中环...  相似文献   
62.
我国现有大量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砌体结构住宅,这类住宅材料强度较低,抗震性能较差,大都有抗震加固、增设电梯等结构安全性与建筑功能提升的需求。为避免两项需求单独实施引起的资源浪费,减少入室施工等对房屋正常使用与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既有多层砌体住宅增设电梯与抗震加固综合改造技术,并制作了一组多层砌体结构缩尺(1∶4)模型,即模型A(未加固的五层无筋砌体结构模型)和模型B(增设电梯、抗震加固综合改造模型),进行了振动台模型对比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砌体住宅采用综合改造技术加固后,刚度、基底剪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结构整体抗震能力明显提高,其脆性破坏的特征亦有显著改善;此外,由于增设的电梯井剪力墙显著增强了结构横向的抗震能力,使得房屋纵、横两个方向的抗震性能趋于均衡,有效地改善了多层砌体结构住宅存在明显抗震强、弱向的自身缺陷。  相似文献   
63.
结合胜利油区生产实际,对探井试油测试中呈特低渗透性的典型地层进行了追踪分析,提出了识别该类地层的含油依据和挖潜措施。其对寻找蕴藏于该类储层中的石油储量和提高勘探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
使用感应熔炼法制备cu山合金,并尝试使用单辊甩带法制备连续均匀的cu-In合金薄带,利用XRD,SEM和EDs对制得的Cu-In合金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In合金凝固过程存在偏析现象,合金内部呈现出不连续的富cu区域和连续的富In区域,并且在富In区域中心部位存在着许多细小裂纹,单质In仅存在于裂纹周围.感应熔炼的cu-In合金具有Cu11In9和In混合物相结构,它为研究CulnSe2薄膜太阳电池提供了一种新材料;但使用单辊甩带法无法制备In含量为55%(摩尔分数)的连续均匀cu-In合金薄带.  相似文献   
65.
为了进一步提高Fe55自熔性合金粉末的性能,利用二氧化碳保护焊在45#钢上堆焊Fe55自熔性合金粉末以及Fe55与碳化钨、碳化硅的混合粉末。利用XJL-02A金相显微镜对焊缝区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对比,采用2500PCX-ray衍射仪对堆焊层金属的物相成分进行分析,对堆焊层的显微硬度、耐磨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Fe55+15%W+6%SiC堆焊层与基体实现了冶金结合,堆焊层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并有W3Cr12Si5、Cr3Si等增强相。显微硬度达913HV,耐磨性较Fe55提高2倍。  相似文献   
66.
为了进一步解决对历史建筑钢筋材料强度缺乏了解的问题,对历史文献进行了调研,并对上海某近代混凝土建筑改造工程现场截取的不同规格型号的钢筋进行了拉伸试验及里氏硬度试验。结合历史文献调研结果及钢筋制造工艺、拉伸试验及里氏硬度试验结果,对近代混凝土建筑中实测钢筋里氏硬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在相当于我国当前标准的HPB235级和HRB335级钢筋之间尚存在屈服强度275MPa的钢筋;当采用表面硬度法对近代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强度等级进行判别时,若实测钢筋里氏硬度代表值大于400,可判别为G40级;若实测钢筋里氏硬度代表值小于375时,可判别为G33级;在两者之间时,建议取样检测或偏保守判别为G33级;G33级钢筋屈服强度可按HPB235级钢筋取值,G40级钢筋屈服强度可按275MPa取值;扭钢属于冷扭钢筋,在进行承载力验算时扭钢的屈服强度可按335MPa取值。  相似文献   
67.
针对磨粒流加工中椭圆孔腔表面加工质量因表面曲率半径变化而不一致的问题,提出通过置入相似模芯实现磨粒流均匀化光整加工的新方法。运用非牛顿流体的幂律方程,建立了磨粒流加工的微元体动力模型,分析磨粒流加工中表面剪切应力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而后通过COMSOL软件进行了数值计算与模拟仿真论证;最后,开展实验研究,对椭圆孔腔壁面压力及表面粗糙度等进行相关数据测量。研究结果显示:置入相似模芯后,椭圆流道的长、短轴方向剪切应力的理论值误差由置入模芯前的9.87%降为0.39%,长、短轴方向剪切应力分布趋于一致;椭圆流道的轴向、径向平均压力差仅为0.03 MPa、0.11 MPa,且表面粗糙度(Ra)差值由置入芯轴前的0.212μm下降为0.005 μm,加工压力与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趋势均趋于一致。置入相似模芯的方法改善了磨粒流加工中剪切应力分布不均的状况,为椭圆孔的高质量精密加工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制造与服务融合中服务运作环境和服务功能需求分析,提出了一种模块化智能服务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制造物联环境,采用模块化技术来实现,包含智能服务功能设计初始化、智能服务功能设计重构和智能服务功能模块化。利用设计结构矩阵分析智能服务的功能关系,提出了智能服务功能的模块化设计策略,确定智能服务的功能重构。通过具体实例应用,证明了制造物联环境中智能服务功能模块化设计策略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9.
Ca0.15Sr1.85Bi4Ti5O18 (CSBT-0.15) ferroelectric ceramics were developed by the conventional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 under various sintering atmospheres. The influences of these sintering atmospheres on grain orientation, grain size, oxygen vacancies,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and leakage mechanism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samples sintered under N2 showed higher a-axis orientation and smaller grain sizes than those sintered under O2 and air. From XPS analysis, it can be observed that the amount of Ti3+ in the ceramics sintered under N2 is relatively high, which indicates a high number of oxygen vacancies in these samples. The samples sintered under N2, air and O2 all delivered well-saturated hysteresis loops with a remnant polarization (2Pr) of 13.8?μC/cm2, 12.4?μC/cm2 and 7.2?μC/cm2 and corresponding coercive fields (2Ec) of 100?kV/cm, 86?kV/cm and 80?kV/cm, respectively. At 70?kV/cm, the leakage current densities of the samples sintered under N2, air and O2 are 4.2?×?10?6 A/cm2, 1.9?×?10?6 A/cm2 and 1.0?×?10?6 A/cm2, respectively. The leakage conduction mechanism transformed from Ohmic conduction in a relatively low applied electric field range (0–15?kV/cm) to space-charge-limited conduction (SCLC) in higher electric field ranges.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