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50篇
  免费   8766篇
  国内免费   5441篇
电工技术   7018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7163篇
化学工业   11429篇
金属工艺   4923篇
机械仪表   5995篇
建筑科学   7441篇
矿业工程   2485篇
能源动力   2513篇
轻工业   6811篇
水利工程   2082篇
石油天然气   3713篇
武器工业   993篇
无线电   977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070篇
冶金工业   3112篇
原子能技术   1050篇
自动化技术   12386篇
  2024年   280篇
  2023年   1197篇
  2022年   2421篇
  2021年   3261篇
  2020年   2539篇
  2019年   1985篇
  2018年   2316篇
  2017年   2569篇
  2016年   2357篇
  2015年   3358篇
  2014年   4493篇
  2013年   4978篇
  2012年   5962篇
  2011年   6279篇
  2010年   5845篇
  2009年   5721篇
  2008年   5826篇
  2007年   5278篇
  2006年   5144篇
  2005年   4148篇
  2004年   3318篇
  2003年   3137篇
  2002年   3813篇
  2001年   3219篇
  2000年   1970篇
  1999年   1448篇
  1998年   822篇
  1997年   696篇
  1996年   564篇
  1995年   466篇
  1994年   394篇
  1993年   255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73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5篇
  1959年   17篇
  1951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91.
低渗透压裂井网两相渗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低渗透油田压裂开发过程中流体在不同流动区域内的不同流动特征建立了基质渗流区、裂缝控制区及裂缝的三区物理模型.建立了三区耦合理论模型:基质渗流区内依据平面径向非定常渗流规律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非达西渗流模型;裂缝控制区内依据扰动椭圆建立了基质-裂缝耦合的椭圆渗流模型;裂缝内依据二项式渗流模型建立了高速非线性流动模型,推导出了低渗透油藏不同压裂井网两相渗流数学模型.试验区不同压裂井网开发效果分析表明:菱形反九点井网的开发效果最佳,其次是矩形井网、正反九点井网,正五点井网开发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992.
根据实测的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压力资料所展示的地层压力分布与气藏的特征关系,分析了不同类型储层气藏压力成因机制、演化及与油气成藏关系.正常压力系统,多处于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岩性以云岩为主,储集类型多为孔隙型,气藏一般甲烷含量低、硫化氢含量高;异常高压或超高压系统,多处于海槽区或台内云岩欠发育区,储层岩性以灰岩为主,气藏甲烷含量高、不含或含极少量的硫化氢,主要为裂缝型气藏;孔隙型气藏和裂缝型气藏具有明显不同的成压演化机制:以孔隙型储层为主的气藏经历了印支末期-燕山早期古油藏常压阶段,燕山中-晚期液态烃类热裂解成气的超压气藏阶段,TSR反应及其作用和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抬升使孔隙型储层降压为正常压力系统并最终定型为常压气藏阶段;以裂缝型储层为主气藏经历了燕山中-晚期高压天然气充注和燕山晚期构造挤压作用下古高压气藏阶段,喜马拉雅晚期强烈构造挤压超高压气藏定型阶段.  相似文献   
993.
解析法是水平井产量研究的重要方法,是从数学模型出发,通过相应的假设条件,简化方程的初始、边界条件,利用保角变换、镜像映射、势的叠加原理及等值渗流阻力法等得到水平井的产量公式并求出解析解.在调研水平井计算公式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水平井泄油体的简化、分解和流场的三维处理,遵循水平井远井区域水平平面渗流和近井区域垂面径向流的基本渗流规律,运用等值渗流阻力法推导出一种新的水平井产量公式,通过与常用水平井产量公式在经典算例下的对比研究表明,该公式是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994.
欠驱动自主水下航行器轨迹跟踪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基于级联方法,研究了欠驱动AUV的水平面轨迹跟踪控制问题。将跟踪误差分解为位置跟踪和航向角跟踪2个相互级联的系统,独立设计跟踪控制器,级联系统理论则保证了整个轨迹跟踪误差的全局一致渐近稳定性。其中,采用反演方法获得位置跟踪的全局一致渐近跟踪控制器,并且针对参考航向角速度为非零常值的一类参考轨迹,推导出保证系统全局一致渐近稳定的控制参数及参考轨迹条件。仿真研究表明该轨迹跟踪控制器是有效的,控制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995.
DBD等离子体反应器高频电源下的放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监测DBD(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温度变化情况,探讨了温升所引起的热转移机理,得出DBD热变化表达式,并推导出相应的能量分配式及ΔTave计算式.实验结果表明:高频放电过程中,DBD反应器温度随电压升高和时间延长而上升,它们之间呈非线性关系;DBD反应器温度随频率提高和时间延长而升高,随气体速度的提高而降低,温度变化与时间、频率及气体速度均呈现出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评判施力盘作用下地面的承载安全,进行了一般均质地面承载力静态与动态荷载现场试验.采用平板载荷静态加载方法进行了模拟施力盘静态荷载的平板载荷试验,根据相似准则π定理进行了缩比施力盘动载试验.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静载条件下沉降量随时间变化的S-t曲线,不同尺寸承载板在相应载荷作用下的地面土体沉降量之间关联关系的P-S/D曲线及动、静荷载下载荷与沉降量关系的P-S曲线以及动静载荷对比的P-S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进行现场试验的均质地面,S-t曲线表明静态加载方法合理;P-S/D曲线在极限载荷内呈线性比例关系;动载下的沉降量S远远小于静载条件下的沉降量S,动载下的土体变形刚度较静载下的变形刚度高,瞬间动态荷载造成的地面沉降可忽略.  相似文献   
997.
以小波变换为基础,采用小波自适应控制方法,利用压电陶瓷片作为传感器和执行器对汽车顶棚进行振动主动控制.分析了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及基于D-LMS算法的小波自适应控制原理.设计了相应的实验系统,并搭建了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小波自适应控制方法,对轿车顶棚进行振动主动控制是可行的,且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解决传统仲裁机制故障覆盖率和故障诊断成功率低的问题,针对容错计算机,提出了一种基于仲裁处理器的仲裁机制,并设计了仲裁系统和仲裁算法.其中仲裁处理器使用三模冗余系统和芯片级的容错设计技术,仲裁算法采用分级方式,同时采用自检测和心跳监测相结合的故障监测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单点故障和检测成功率低的问题.最后通过故障注入方式验证了仲裁系统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999.
针对传统平面阵列天线圆极化轴比带宽窄的不足,将顺序旋转馈电技术与共面波导馈电相结合,对一种共面波导馈电的圆极化天线阵进行了改进,适当选择天线单元的旋转角度并对馈线进行相应的相位补偿,就可以增加圆极化天线阵的轴比带宽.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阵列天线轴比带宽由传统的0.9%增加到3.7%,同时阵列天线的阻抗带宽也由传统的3.2%增加到6.9%.  相似文献   
1000.
由于方面化中间件平台DCAM的方面内核实现机制没有提供对分布式环境下方面构件通信的支持,扩展了DCAM中方面内核的方面调用机制,提出了分布式方面构件模型以及分布式环境下方面构件的协同框架。扩展后的DCAM平台不仅保持了原平台对POJO的支持,同时通过对分布式协同框架的引入,使平台在分布式环境下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满足了按需计算的需求。最后通过应用实例对DCAM的分布式模型进行了可行性验证并给出了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