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243篇 |
免费 | 4939篇 |
国内免费 | 228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745篇 |
技术理论 | 5篇 |
综合类 | 3357篇 |
化学工业 | 8113篇 |
金属工艺 | 2802篇 |
机械仪表 | 3415篇 |
建筑科学 | 3919篇 |
矿业工程 | 1336篇 |
能源动力 | 1645篇 |
轻工业 | 2885篇 |
水利工程 | 879篇 |
石油天然气 | 3333篇 |
武器工业 | 387篇 |
无线电 | 583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997篇 |
冶金工业 | 2333篇 |
原子能技术 | 621篇 |
自动化技术 | 68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4篇 |
2023年 | 801篇 |
2022年 | 1373篇 |
2021年 | 1883篇 |
2020年 | 1476篇 |
2019年 | 1282篇 |
2018年 | 1415篇 |
2017年 | 1606篇 |
2016年 | 1429篇 |
2015年 | 1792篇 |
2014年 | 2289篇 |
2013年 | 2772篇 |
2012年 | 2836篇 |
2011年 | 3147篇 |
2010年 | 2724篇 |
2009年 | 2602篇 |
2008年 | 2657篇 |
2007年 | 2487篇 |
2006年 | 2659篇 |
2005年 | 2210篇 |
2004年 | 1613篇 |
2003年 | 1802篇 |
2002年 | 2050篇 |
2001年 | 1800篇 |
2000年 | 1422篇 |
1999年 | 1551篇 |
1998年 | 1106篇 |
1997年 | 959篇 |
1996年 | 950篇 |
1995年 | 727篇 |
1994年 | 635篇 |
1993年 | 480篇 |
1992年 | 331篇 |
1991年 | 240篇 |
1990年 | 185篇 |
1989年 | 166篇 |
1988年 | 162篇 |
1987年 | 95篇 |
1986年 | 59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27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11篇 |
1976年 | 1篇 |
1971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EDMA实时传输数字视频图像信号的方法,给出了利用双通道EDMA实现数字视频信号传输的实例;实验证明,利用这个方法可以在没有CPU干预的情况下,有效地完成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72.
两部件串联可修模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典型的两部件串联可修模型.在一个部件的失效分布为Erlang分布,另一个失效分布和两个维修分布均为连续型的假定下,利用补充变量方法求得了系统的全部可靠性指标.这种模型能用来分析某些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3.
Xintong Liu Jianyu Wang Zhupeng Li Zuoqiang Shi Xing Fu Lingyun Qiu 《光:科学与应用(英文版)》2021,(10):1967-1986
Non-line-of-sight imaging aims at recovering obscured objects from multiple scattered lights. It has recently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due to its potential... 相似文献
74.
Lattice可编程器件测试程序开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可编程器件测试方法以及测试程序设计技术。介绍了功能测试模型、测试程序生成软件以及测试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75.
在惯性约束聚变(ICF)高功率激光装置中,自适应光学波前控制技术是确保装置安全顺畅通光以及光束质量达标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我国ICF激光装置中波前控制技术从概念的提出到大规模应用的研究和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在装置不同发展阶段针对装置的需求所研究和发展的关键系统技术,包括基于远场焦斑优化的爬山法波前控制技术、基于双波前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全装置波前控制技术,以及旋转腔激光装置结构中基于双变形镜的全系统波前控制技术,并介绍了相关技术在装置上的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76.
77.
78.
随着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机器人技术正在从机器人3.0时代迈向机器人4.0时代.这除了要求机器人具备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协作外,还要求其具有理解和决策的能力,最终实现自主的服务.尽管人工智能研究已经借深度学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要实现机器人如人类一样做出决策,依然是非常具有挑战的目标,还有许多难点亟待解决.对有望解决这些问题的3项关键技术——持续学习、时空智能和边缘计算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持续学习,机器人能够将旧任务的知识快速迁移到新的任务中,并解决灾难性遗忘问题;通过时空智能让机器人对周围的环境建立起从高层到底层的表示,并像人一样从不同的粒度上分享和解决问题;最后充分利用边缘计算提供更高性价比的服务,把各种智能和知识很好地组合起来,实现规模化部署. 相似文献
79.
异源图像配准中,由于图像的成像机理差异,图像像素强度关联和旋转畸变是不可避免的两大问题,针对图像像素强度关联问题,提出了基于辐射不变特征变换(radiation-variation insensitive feature transform,RIFT)的图像配准算法,对图像间像素关联差异小的图像对配准有良好的精度,但对旋转畸变图像会产生较多错误匹配。对于旋转畸变问题,传统的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算法,对旋转图像的配准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对于强度变化不明显的图像对,特征点检测质量较低,配准精度不理想。因此本文将相位一致性(phase consistency,PC)融合进ORB算法,利用相位信息代替传统的图像强度信息,再构造旋转不变性BRIEF特征描述子,对图像像素强度变化和旋转畸变均具有鲁棒性。用图像像素强度关联不明显的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进行配准实验,本文算法针对不同旋转幅度的图像的配准精度较高,RMSE稳定在1.7~2.1,优于RIFT算法,在特征点检测数量、配准精度和效率等性能上均有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80.
Na Li Qingyu Yu Sidi Duan Yingjie Du Xiaojiao Shi Xinyu Li Tifeng Jiao Zhihui Qin Ximin H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24,34(12):2309500
As hydrogels rapidly advance for diverse technologies,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s implantable artificial tendon becomes promising, yet challenging. It requires similar anisotropic fibril structures, matching water content, high mechanical strength,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stable performance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Furthermore, the capabilities of real-time joint motion monitoring and implant condition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for the precise assessment of rehabilitation processes. However, it is challenging to realize all these properties simultaneously. Herein, this work reports an intelligent implantable artificial tendon based on strong and conductive anisotropic hydrogel, by coupling prestretching-induced ordered structure with drying-enabled strengthening. The fiber structure fixed during drying/rehydration produces a dense and stable network with a hierarchically anisotropic structure. The resulting anisotropic hydrogel presents excellent anti-swelling ability (<3%), high tensile strength (3.71 MPa), and toughness (9.86 MJ m−3) upon hydration, at a tendon-matching water content of 72.5 wt%. The in vitro and in vivo tests demonstrate its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with significant protein resistance. With reliable strain sensing, the hydrogel can act as an intelligent artificial tendon to restore and real-time monitor joint motion in an in vitro model. The SD rats with tendon defects display restored motor function after implantation of the hydrogel as tendon substitutes, facilitating malfunction tissue therapeutics and rehabilit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