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166篇
  免费   27916篇
  国内免费   15706篇
电工技术   20860篇
技术理论   45篇
综合类   25383篇
化学工业   59642篇
金属工艺   20801篇
机械仪表   22456篇
建筑科学   27612篇
矿业工程   11678篇
能源动力   9694篇
轻工业   23992篇
水利工程   6742篇
石油天然气   23414篇
武器工业   2795篇
无线电   387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354篇
冶金工业   18517篇
原子能技术   3624篇
自动化技术   45412篇
  2024年   1455篇
  2023年   5562篇
  2022年   9858篇
  2021年   13857篇
  2020年   10431篇
  2019年   8542篇
  2018年   9853篇
  2017年   11060篇
  2016年   10132篇
  2015年   13862篇
  2014年   17444篇
  2013年   20893篇
  2012年   22689篇
  2011年   25167篇
  2010年   22233篇
  2009年   21056篇
  2008年   20641篇
  2007年   19686篇
  2006年   20052篇
  2005年   17652篇
  2004年   11963篇
  2003年   10691篇
  2002年   9893篇
  2001年   8809篇
  2000年   8754篇
  1999年   9387篇
  1998年   7175篇
  1997年   6134篇
  1996年   5811篇
  1995年   4787篇
  1994年   3886篇
  1993年   2622篇
  1992年   2073篇
  1991年   1569篇
  1990年   1233篇
  1989年   995篇
  1988年   831篇
  1987年   524篇
  1986年   410篇
  1985年   258篇
  1984年   206篇
  1983年   164篇
  1982年   128篇
  1981年   76篇
  1980年   97篇
  1979年   43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23篇
  1976年   28篇
  197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实验应变/应力模态分析若干问题的进展评述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本文评述了实验应变/应力模态分析进展的若干基本问题。主要是:应变响应与位移响应的关系;应变频响函数矩阵的特点及其测量方法;应变模态的加权正交性及其识别方法;以及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182.
183.
新型迷宫式气锚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洪山 《石油机械》1998,26(10):36-37,50
新型迷宫式气锚将重力分离原理和离心分离原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基本型气锚主要由上、下两级组成。上级为离心式螺旋气锚,下级为重力分离式和离心分离式综合气锚,可使油气流经同一长度锚筒时,达到双倍的分离效果。可根据油井气量的大小(气液比值)组成任意级数,实现油气的高效分离。还可对低产能井、沉没度易出现负值的油井进行油气分离,维持油井一定时间的生产。现场28口井的应用表明,新型迷宫式气锚油气分离效果理想,能有效地提高泵效,平均泵效由原来的28.9%提高到43.8%。  相似文献   
184.
本文研究短程透镜的焦点位于端面外的球差特性。对焦点位于波导外部(包括端面)的情况给出了一种精确测量焦距新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测量精度取决于读数显微镜的读数精度(0.01mm)。  相似文献   
185.
给出了滑移线场近似作图法的原理、证明以及近似滑移线场的特点,为进一步利用计算机求解应力分布和变形规律,尤其是为近似滑移线的计算机绘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6.
从冷却曲线上相变段倾角最小原则出发,研究了新型激冷剂的配比与热分析法检测铸铁成分精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能使相变段倾角最小的成分配比,也能提高对铸铁成分的热分析和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7.
WC对Cu/WC_P复合材料性能及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WC含量对WC/Cu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冷压-烧结法制备Cu/WC材料的适宜WC含量为10vol%左右。并就WC对该材料组织和再结晶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8.
珠江口盆地开平凹陷油气聚集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口盆地自新生代以来,曾先后受到不同方向张应力的作用,造成了不同时期构造体系的交叉叠合.中中新世以来构造运动强烈,并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对油气的运移与聚集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平凹陷的剧烈断裂和断陷活动始于始新世,并在同期沉积了巨厚的文昌组.晚渐新世以后,由于断裂活动非常微弱,在成熟的烃源岩与其上地层之间缺乏有效的油源断层,因而自生自储、近距离运移可能是开平凹陷油气聚集的基本特征.在凹陷内部,因重力滑动和欠压实泥岩共同作用所形成的KPll-1构造带可能是该区最具有油气远景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9.
新型无灰分散剂的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薄膜渗析、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皂化反应等一系列手段建立了一套对无灰分散剂的系统分析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得到了一种新型无灰分散剂及其衍生物的平均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分散度等重要结构信息,得出该新型无灰分散剂的结构与传统无灰分散剂的结构不同。  相似文献   
190.
A hydraulic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made of beta-tricalcium phosphate [beta-Ca3(PO4)2], monocalcium phosphate monohydrate [Ca(H2PO4)2-H2O], and water was used as a delivery system for the antibiotic gentamicin sulfate (GS). GS, added as powder or as aqueous solution, was very beneficial to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ement. The setting time increased from 2 to 4.5 min with 3% (w/w) GS and then slowly decreased to 3.75 min with 16% (w/w) GS. The tensile strength increased from 0.4 to 1.6 MPa with 16% (w/w) GS. These effects were attributed to the presence of sulfate ions in GS. The release of GS from the cement was measured in a pH 7.4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solution at 37 degrees C by USP paddle method. Factors such as cement porosity, GS content and presence of sulfate ions or polymeric additiv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amount of GS released was roughly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root of time up to approximately 50% release. Afterwards, the release rate markedly slowed down to zero. In all but two cement formulations, the total dose of GS was released within 7 days, indicating that no irreversible binding occurred between the cement paste and the antibiotic. When small amounts of hydroxypropylcellulose or poly(acrylic acid) were added to the cement, the maximum fraction released was a few percent lower than the total GS dose, suggesting some binding between the polymer and GS. The GS release rate wa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presence of sulfate ions in the cement paste and by the cement porosity. The higher the sulfate ion content of the cement paste, the lowe the GS release rate. This influence was attributed to the finer cement micro-structure induced by the presence of sulfate ions. Furthermore, when the initial cement porosity was increased from 38 to 69%, the release rate almost tripled (0.16 to 0.45 h-1/2). Finally,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GS in the cement was maintained, as measured by assaying the release medi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