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40篇 |
免费 | 474篇 |
国内免费 | 34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53篇 |
综合类 | 431篇 |
化学工业 | 558篇 |
金属工艺 | 263篇 |
机械仪表 | 276篇 |
建筑科学 | 287篇 |
矿业工程 | 183篇 |
能源动力 | 106篇 |
轻工业 | 384篇 |
水利工程 | 169篇 |
石油天然气 | 149篇 |
武器工业 | 55篇 |
无线电 | 47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59篇 |
冶金工业 | 185篇 |
原子能技术 | 75篇 |
自动化技术 | 6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144篇 |
2021年 | 175篇 |
2020年 | 117篇 |
2019年 | 84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98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153篇 |
2014年 | 211篇 |
2013年 | 249篇 |
2012年 | 320篇 |
2011年 | 346篇 |
2010年 | 375篇 |
2009年 | 360篇 |
2008年 | 365篇 |
2007年 | 368篇 |
2006年 | 307篇 |
2005年 | 258篇 |
2004年 | 191篇 |
2003年 | 108篇 |
2002年 | 119篇 |
2001年 | 118篇 |
2000年 | 71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食品基体标准物质是目标分析物和食品基体的结合,与真实检测样本的成分具有一致性,可以更好地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作者从食品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与分类、国内外食品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阐述,以期为食品安全检测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近年来,蓝莓蜜作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一个新近开发蜜种,由于产量有限,市面上的蓝莓蜜质量参差不齐,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蓝莓蜜,对蓝莓蜜的基本品质特性、抗氧化性及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蓝莓蜜的挥发性成分;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方法测定蓝莓蜜的理化性质、微生物和污染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4种蓝莓蜜中总酚、总黄酮、脯氨酸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来分析蓝莓蜜的品质特性。结果:理化性质检测结果表明采自长白山蜂场的蓝莓蜜LM17为一级品(优质蜂蜜),不含呋喃果糖酶(BFF)、大米糖浆标志物(SMR)、甜菜糖浆标志物(SMB)、甜菜糖浆(BS)、糖浆标志物(SMX)、大环内酯类物质和甘露糖,属于无掺假、无添加的纯天然蜂蜜;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计数、嗜渗酵母计数均低于蜂蜜国家标准指标。镉、铅、蝇毒磷、氟胺氰菊酯和双甲脒五种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远低于蜂蜜国家标准指标或未被检出。4个蓝莓蜜样品总抗氧化性由强到弱分别为:LM17>LM-MJ18ZH>LM-MJ18ZZ>LM18TH,其中各样品的抗氧化物质总酚、总黄酮、脯氨酸的含量均有显著差异。蓝莓蜜样品中共检测出6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3-甲基-戊酸、庚酸、顺式-芳樟醇、苯甲醛4种物质属于致香成分,其致香成分数量与其他香味明显的蜂蜜(如野坝子蜜和椴树蜜)所含的致香物质数量相当,由此也可推断蓝莓蜜的清香滋味应该主要来自这些成分;其中蓝莓与蓝莓蜜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为乙醇、苯甲醛、辛烷三种;而1-甲基-4-(1-甲基乙烯基)-苯、1,2,4-三甲基-5-(1-甲基乙基)-苯、(S)-(+)-3-甲基-1-戊醇、顺式-5-乙烯基四氢-α,5-三甲基-2-呋喃甲醇、5,5-二甲基-3-氧代-1-环己烯-1-甲醛、3-(2,2,6-三甲基-7-氧杂双环[4.1.0]庚-1-基)-2-丙烯醛、(E)-1-(2,6,6-三甲基-1,3-环己二烯-1-基)-2-丁烯-1-酮、1- {2-[3-甲基-3-(5-甲基-呋喃-2-基)-丁基]-环氧乙烷-2-基}-乙酮、4,5-二氢-5,5-二甲基-4-异亚丙基-1H-吡唑、8-丙氧-塞德兰这10种物质则为蓝莓蜜特有的挥发性成分。结论:通过对蓝莓蜜的基本理化性质、抗氧化性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及挥发性成分等的分析,蓝莓蜜的所有挥发性成分中属于致香成分的有4种,综合基本理化性质、微生物、农药残留、污染物、抗氧化性、挥发性成分及致香成分的研究,鉴定了采自长白山蜂场的蓝莓蜜(LM17)属于优质蜂蜜。 相似文献
103.
为全面探究紫菜粉对面条品质的影响,将0~4%的紫菜粉加入面粉中制作鲜湿面,研究紫菜粉对混粉(小麦粉-紫菜粉)、面团和面条的加工特性和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粉质特性和糊化特性方面,添加了紫菜的混合面粉弱化度减小51.38%,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分别增大和降低了21.56%和48.97%,峰值粘度和谷值粘度分别降低了27.64%和21.96%。面团的弹性模量、损耗模量和正切值均与紫菜粉的添加比例成负相关。对宏观品质来说,紫菜粉赋予了面条独特的紫菜风味和绿色外观,在添加量为2%时感官得分最高;随紫菜粉添加量的增加,面条的硬度显著增加(P<0.05)、弹性和回复性显著降低(P<0.05),蒸煮损失率和吸水率逐渐增加,紫菜用量为2%以内时,蒸煮损失率在优质面条的最大蒸煮损失率范围以内。傅里叶红外和低场核磁共振的结果分别表明,紫菜的添加增加了蛋白质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的占比、缩短了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的弛豫时间,降低了面条的水分流动性。在微观结构方面,随紫菜粉添加量的增加,面片表面变暗、参差程度加剧,添加量超过2%时,面筋网络结构遭到明显破坏。总体来说,在不添加品质改善剂的情况下,紫菜粉在面条中的添加比例不宜超过2%。 相似文献
104.
为了分析和脱除羊栖菜的腥味,本研究使用金银花、柠檬、抹茶和葡萄籽皮等天然植物作为脱腥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结合NIST14质谱数据库比对、保留指数分析、气相色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等方法对其风味物质进行鉴定、分析和综合比较,确定最佳的脱腥剂和脱腥工艺。结果表明:羊栖菜中共检测出2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醛酮醇类化合物是腥味的主要来源;通过对比四种天然植物,其中金银花除腥效果最佳,共检测出19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且不仅显著降低了羊栖菜中醛、酮、醇类等主要腥味化合物,还增加了花香味;金银花除腥工艺的最佳条件:4wt%金银花粉、加热温度55 ℃,加热时间60 min。该研究为羊栖菜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商业化转基因农作物广泛种植,转基因农产品被大量用作食品和动物饲料。我国和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实行转基因生物强制标识制度。转基因农产品的现场监督检测急需稳定可靠的快速检测手段。本文论述了主要的基因水平检测方法包括PCR、基因芯片、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和蛋白质水平检测方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法)。通过比较分析上述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LAMP和胶体金试纸条法是当前最理想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评定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nductivelycoupledplasmaemissionspectrometry,ICP-AES)测定茶叶中铝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检测茶叶样品中铝含量,根据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和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方法要求对各不确定度分量和合成不确定度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茶叶样品中铝含量为825.2mg/kg,测量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为40mg/kg,当k=2置信区间为95%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80 mg/kg。结论茶叶中铝含量测定中影响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是曲线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评价液体乳中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产品。方法 采用空白基质加标的方式制备了三聚氰胺3个不同浓度水平的牛奶盲样,并验证盲样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对3个不同厂家的三聚氰胺胶体金试纸条、3台不同的便携式拉曼光谱仪进行评价测试,系统性地研究了快速检测产品评价方法。结果 评价结果表明,各快速检测产品灵敏度分别为100%(5个)和99.3%(1个),特异性均为100%,假阴性率为0%(5个)和0.7%(1个),假阳性率均为0%。结论 本研究用于液体乳中三聚氰胺检测的快速检测产品符合性能指标的要求,满足市场监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0.
布傣族群是古骆越人的后裔,属于壮族的一个支系,是中国与越南的跨境民族。“长袍黑衣”是布傣族群女子演奏天琴时所穿着的服饰,地域性特色鲜明,与其他壮族支系有较大的区别;服饰款式与制作工艺独特,具有较强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后,解析了“长袍黑衣”服饰的款式特点及形成原因,阐释了布傣族群的服饰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挖掘布傣族群服饰的特色与价值,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有待关注与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