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192篇 |
免费 | 11737篇 |
国内免费 | 521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334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8488篇 |
化学工业 | 10586篇 |
金属工艺 | 5332篇 |
机械仪表 | 5442篇 |
建筑科学 | 5789篇 |
矿业工程 | 3542篇 |
能源动力 | 2400篇 |
轻工业 | 10030篇 |
水利工程 | 2695篇 |
石油天然气 | 3000篇 |
武器工业 | 1319篇 |
无线电 | 784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828篇 |
冶金工业 | 9332篇 |
原子能技术 | 1345篇 |
自动化技术 | 108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1篇 |
2024年 | 1719篇 |
2023年 | 1821篇 |
2022年 | 3440篇 |
2021年 | 4238篇 |
2020年 | 3112篇 |
2019年 | 2179篇 |
2018年 | 2241篇 |
2017年 | 2590篇 |
2016年 | 2364篇 |
2015年 | 3674篇 |
2014年 | 4512篇 |
2013年 | 5321篇 |
2012年 | 6427篇 |
2011年 | 6785篇 |
2010年 | 6489篇 |
2009年 | 5966篇 |
2008年 | 6083篇 |
2007年 | 5814篇 |
2006年 | 5131篇 |
2005年 | 4088篇 |
2004年 | 2916篇 |
2003年 | 1984篇 |
2002年 | 1886篇 |
2001年 | 1705篇 |
2000年 | 1358篇 |
1999年 | 789篇 |
1998年 | 2299篇 |
1997年 | 1346篇 |
1996年 | 922篇 |
1995年 | 540篇 |
1994年 | 471篇 |
1993年 | 492篇 |
1992年 | 128篇 |
1991年 | 129篇 |
1990年 | 121篇 |
1989年 | 111篇 |
1988年 | 93篇 |
1987年 | 81篇 |
1986年 | 76篇 |
1985年 | 48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35篇 |
1981年 | 34篇 |
1980年 | 65篇 |
1979年 | 17篇 |
1977年 | 133篇 |
1976年 | 232篇 |
1959年 | 2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本文介绍了在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及广佛线工程商铺、票亭施工中,针对轨道交通站商铺、票亭传统焊接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烟雾、粉尘,造成地下密闭空间消防自动报警和施工效率低等问题,研发出由工厂生产的轻型钢结构框架、架空地板、墙面(玻璃)板、操作台及管线等集成,通过现场组装或整体吊装快速完成安装的商铺、票亭技术.该技术具有降... 相似文献
982.
本文以五跨双塔自锚式悬索桥——成都云龙湾大桥为工程背景,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该桥空间结构静力特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根据设计需求,分析并讨论了恒载、活载、温度等效应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并进行了荷载效应组合下结构受力性能检算,为桥梁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同类型桥梁的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3.
984.
洛阳隋唐城应天门遗址保护建筑平面呈凹形布置,结构分缝后分为中部城楼、东西飞廊+朵楼+连廊、东西阙楼5个结构区段.为避让遗址和展示古代建筑形态,结构体系下部采用单跨斜柱支撑结构,中部采用空间桁架转换结构支撑上部框架结构,属于平面和竖向不规则体系.介绍了典型单体中部城楼区段、西飞廊+朵楼+连廊区段、西阙楼区段的设计方案、结构特点、分析结果及抗震设计原则.对各结构单体分别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分析方法结果吻合,结构能够满足预期抗震性能目标.采用Push down分析方法考察下部遗址层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下部遗址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塑性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985.
986.
987.
黄土地区公哇岭隧道位于山体坡积体处,左侧围岩侧压力较大,围岩收敛变形明显.为分析隧道开挖过程中隧道结构和围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针对CRD工法施工工序展开数值模拟.经过分析,采用CRD工法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应力最大为1.29 MPa,位于临时中隔墙的顶部和底部,拱脚位置围岩应力也较大,拱顶沉降值57.5 mm,水平扩张89.9 mm,地表最大沉降53.0 mm,计算结果和现场监测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88.
搭建了自然通风型光伏双层皮幕墙全尺寸实验房,采用了 4种自然通风循环模式,分别对外层皮透过率为100%及20%的双层皮幕墙热工参数进行实验测量.结果表明,4种自然通风循环模式的光伏双层皮幕墙结构均能够起到有效阻隔室外热量传递,并具备发电功能.透过率20%的光伏双层皮幕墙内外玻璃温差10℃以上,太阳得热系数0.1以下,U值2 W/(m2·K)左右;透过率100%的光伏双层皮幕墙内外玻璃温差5℃以下,太阳得热系数0.15以上,U值2.5 W/(m2·K)左右.外循环模式更好的带走空腔内热量,在降低室内得热方面为最优;贯穿型只加强了自然通风,不能有效的带走空腔内的热量;内外循环模式能够将室内热量带出室外,相比外循环模式可以形成由内到外的通风形式;内循环模式将空腔内的热量带入室内,形成了空调负荷,为不利的循环模式.本研究为自然通风型光伏双层皮幕墙在建筑光伏一体化中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9.
通过试验研究与有限元模拟计算,分析了铝合金筋嵌入式加固混凝土梁的破坏模式和承载能力,对比了不同的剥离承载力计算模型,获得了铝合金筋应力和应变以及界面黏结应力沿梁跨度方向的分布曲线,推导出界面黏结-滑移关系和剥离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 表明:铝合金筋加固混凝土梁界面剥离破坏模式分为界面剥离破坏和混凝土保护层剥离破坏,混凝土... 相似文献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