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966篇 |
免费 | 7319篇 |
国内免费 | 293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024篇 |
技术理论 | 5篇 |
综合类 | 5354篇 |
化学工业 | 9116篇 |
金属工艺 | 3944篇 |
机械仪表 | 4718篇 |
建筑科学 | 5497篇 |
矿业工程 | 2494篇 |
能源动力 | 2094篇 |
轻工业 | 4998篇 |
水利工程 | 1679篇 |
石油天然气 | 3289篇 |
武器工业 | 1003篇 |
无线电 | 838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555篇 |
冶金工业 | 2742篇 |
原子能技术 | 1021篇 |
自动化技术 | 1030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36篇 |
2024年 | 1830篇 |
2023年 | 1633篇 |
2022年 | 2623篇 |
2021年 | 3528篇 |
2020年 | 2728篇 |
2019年 | 2132篇 |
2018年 | 2138篇 |
2017年 | 2387篇 |
2016年 | 2177篇 |
2015年 | 3153篇 |
2014年 | 3760篇 |
2013年 | 4368篇 |
2012年 | 5215篇 |
2011年 | 5395篇 |
2010年 | 4869篇 |
2009年 | 4667篇 |
2008年 | 4521篇 |
2007年 | 4039篇 |
2006年 | 3774篇 |
2005年 | 3192篇 |
2004年 | 2101篇 |
2003年 | 1399篇 |
2002年 | 1314篇 |
2001年 | 1124篇 |
2000年 | 1031篇 |
1999年 | 845篇 |
1998年 | 489篇 |
1997年 | 445篇 |
1996年 | 413篇 |
1995年 | 364篇 |
1994年 | 244篇 |
1993年 | 197篇 |
1992年 | 179篇 |
1991年 | 105篇 |
1990年 | 93篇 |
1989年 | 63篇 |
1988年 | 56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37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59年 | 9篇 |
195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2.
肥胖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与肠道菌群有一定的联系.为分析大豆和猪肉来源的高蛋白饮食对小鼠肥胖的干预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采用高脂膳食诱导构建C57BL/6J小鼠肥胖模型,随后将肥胖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高脂饮食(HF)组、普通恢复(NR)组、高大豆蛋白饮食(HSP)组和高猪肉蛋白饮食(HPP)组,进行为期12周的膳食干预,同时设置空白对照(NC)组,通过对炎症因子及脂肪结构等指标的检测,分析大豆和猪肉来源的高蛋白饮食对肥胖小鼠的干预作用;同时,取盲肠内容物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差异性.与NR组相比,HSP组及HPP组小鼠体质量和血清脂多糖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质量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肝脏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HSP组和HPP组小鼠肝脏脂肪沉积明显减轻(P<0.05).高脂饮食和高蛋白饮食显著降低了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及进化关系的多样性,而对物种多样性与均匀度无显著影响(P>0.05).高蛋白饮食改善了小鼠的肥胖,并改变了肥胖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研究旨在为通过饮食干预调控肠道菌群预防和改善肥胖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针对配电系统电能质量综合评估存在的评估指标权重分配过于主观或客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雷达图法的配电系统电能质量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最小偏差组合权重法计算各评估指标的最优组合权重。并在传统雷达图的基础上对各指标轴间夹角值的确定和特征向量的选取两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改进。首先采用扇形区域取代原始的三角形区域,并利用最小偏差组合权重法计算各指标轴间夹角值。其次选择新的特征向量构造评估函数对配电系统电能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最后通过对某钢铁厂棒材变电站10kV配电系统电能质量进行综合评估,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较传统雷达图而言,改进雷达图法解决了传统雷达图法中各指标间信息共用以及评估结果不唯一的问题,使评估结果更加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994.
为了研究非饱和重塑与结构性黄土在等向压缩条件下宏微观力学性质,进行了等向压缩室内试验的离散元数值分析。运用本团队提出的非饱和结构性黄土三维胶结接触模型,根据室内真三轴试验标定三维接触模型参数,进行了非饱和重塑与结构性黄土的等向压缩离散元模拟,并与室内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宏微观力学机理。结果表明:离散元模拟结果能较好的定性反映黄土的力学特征,非饱和黄土的孔隙比随平均应力先缓慢下降,后在屈服压力附近开始过渡到快速下降;胶结接触在达到某阈值平均应力时开始发生破坏;胶结开始发生大量破坏的阈值与压缩曲线上的结构屈服应力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95.
能耗和资源等绿色需求是嵌入式系统发展不容忽视的因素.数据分配作为编译后端的重要优化手段,对能耗以及资源的利用率有着重要影响.为提高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率,构建了数据分配过程的绿色评估模型,并以此为指导,提出了一种迭代式多目标分配优化方法,从能源消耗和资源的均衡使用度2个方面出发,利用可交换类指令重排优化和寄存器重分配优化,对总线和存储系统的绿色指标进行改进.模拟实验表明,该方法相对于GCC编译器,能够获得23%左右的绿色指标提升值,为满足更高的绿色需求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96.
通过精细油源对比、气源对比,明确了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方里集构造带的油气来源;基于流体包裹体的光性特征和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确立了油气成藏时间及期次,恢复了油气成藏过程。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沙三段原油和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相近,具有自生自储特征,沙二段和沙三段天然气以煤成气为主,为断层输导成藏。沙三段油包裹体荧光下呈蓝色,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30 ℃~140 ℃,原油成藏期为明化镇组晚期—平原组中期(距今1~3 Ma)。根据山西组—本溪组煤系烃源岩的热演化史,煤成气的成藏期为东营组时期,早于原油的成藏时间。油气成藏过程恢复表明:在东营组中期至东营组剥蚀期间,煤成气通过断层输导,形成沙二段气藏和沙三段早期气藏;在明化镇组晚期—平原组中期,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就近充注于沙三段气藏中,形成了沙三段油气藏。方里集构造带具有“双源两期”的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997.
基于三线双极结构的高压直流(TWBS-HVDC)输电系统能够较大程度地发挥直流线路的输电能力,是一种实现交改直和线路增容改造的有效方式。针对TWBS-HVDC系统与双极直流系统在接线形式上的差异,文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两端TWBS-HVDC的直流侧短路故障电流计算方法。首先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暂态等效电路建立两端TWBS-HVDC在不同直流侧故障发生至线路直流断路器动作阶段的暂态等效模型。以暂态等效电路中独立回路数和动态元件阶数为标准,将所有直流故障归纳为3类,分析推导各类故障下的状态方程,通过求解状态方程中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得到故障电流解析表达式。最后在MATLAB/Simulink数字仿真平台中,搭建两端TWBS-HVDC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验证了所提TWBS-HVDC直流侧短路故障状态方程求解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直流断路器选型和限流电抗器参数整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储能参与微电网的优化运行能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所引起的系统安全稳定问题.基于双层规划理论建立以负荷波动、系统成本以及储能SOC偏差为目标的储能优化配置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该模型.依据最优相似度来指导惯性权重的取值,适时引入交叉变异操作,在保证算法收敛性的同时,提高其跳出局部最优解的能力.为保... 相似文献
999.
研究设计基于高速环形振荡器的皮秒量级事件计时器。利用代表事件的信号上升沿去触发高速环形振荡器,产生与事件同步的时钟脉冲信号,对正弦参考信号采样,再通过全相位FFT算法处理,大幅提高事件计时测量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弦参考信号中心频率f0=10 MHz,全相位FFT运算点数N=8 192,ADC的量化位数b=14 bits,采样频率fs=140 MHz的情况下,事件计时器能够获得约3.16 ps rms的单次测量精度,时间稳定性优于±0.31 ps/h,实验结果与基于理论分析的误差范围一致,达到皮秒量级事件计时测量。 相似文献
1000.
合成并表征了N-(2-(二苯基膦酰)乙基)-N-甲基-1,1-二苯基膦胺(L1)、N-(2-(二苯基膦酰)乙基)-N-异丙基-1,1-二苯基膦胺(L2)和N-(3-(二苯基膦酰)丙基)-N-异丙基-1,1-二苯基膦胺(L3)3种新型PN(CH2)nP型配体。3种配体分别与CrCl3(THF)3、脱除挥发性组分的甲基铝氧烷(Driedmethylaluminoxane,DMAO)和三乙基铝(Aluminumtriethyl,AlEt3)组成催化体系,考察其催化乙烯齐聚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类配体组成的催化体系,具有催化活性高和C6~C8线性α烯烃选择性高的特点;L2组成的催化体系,在4.0 MPa和100 ℃时,催化活性可达1.71×10.7 g/(mol Cr·h);在1.0 MPa和100 ℃时,1-己烯和1-辛烯总选择性达到93%。与配体L1相比,配体L2骨架N上的异丙基增加了催化剂空间体积,显著提高了催化活性及催化体系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