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17篇
  免费   2546篇
  国内免费   1280篇
电工技术   1672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1839篇
化学工业   3286篇
金属工艺   1256篇
机械仪表   1526篇
建筑科学   1769篇
矿业工程   759篇
能源动力   752篇
轻工业   1530篇
水利工程   541篇
石油天然气   1038篇
武器工业   226篇
无线电   27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73篇
冶金工业   943篇
原子能技术   236篇
自动化技术   2971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436篇
  2022年   792篇
  2021年   1115篇
  2020年   871篇
  2019年   659篇
  2018年   779篇
  2017年   842篇
  2016年   757篇
  2015年   985篇
  2014年   1243篇
  2013年   1389篇
  2012年   1601篇
  2011年   1652篇
  2010年   1490篇
  2009年   1264篇
  2008年   1298篇
  2007年   1121篇
  2006年   1064篇
  2005年   843篇
  2004年   679篇
  2003年   738篇
  2002年   815篇
  2001年   713篇
  2000年   514篇
  1999年   393篇
  1998年   282篇
  1997年   224篇
  1996年   247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王星  阮莹  陈敏维  舒勤 《高电压技术》2021,47(10):3664-3673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etal oxide arrester,MOA)阻性电流测量受环境干扰、高频噪声干扰和脉冲干扰等因素的影响,阻性电流实测信号必然含有多种强干扰成分.针对传统阻性电流去干扰方法在多种并发干扰情形下难以适用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EMD-WPT-SVD和指数加权平均的MOA阻性电流去干扰方法.首先,依据阻性电流中周期干扰的基波频率、采样频率和特征频率是否被间谐波浸没的特点,选取最佳分解层数和最优小波基;其次,对MOA阻性电流进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将含有特征频率的模态分量再使用小波包变换(wavelet packet transform,WPT),使每个子信号最多含有一个特征频率;再采用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准确提取所有子信号中的周期分量;最后,从原信号中准确消除阻性电流受到的周期干扰,然后通过指数加权平均算法得到能真实反映MOA工况的阻性电流变化趋势.将模拟信号和工程实测数据与多种经典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证明:所提方法能消除阻性电流的多种干扰,得到能真实反映MOA实时工况的阻性电流,其结果满足实际工程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2.
探讨一种直观、易于理解且反映雷击放电机理的实验方法,以评价不同类型避雷针的雷击接闪效能差异,对雷电防护领域形成共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论文首先分析了雷电环境下地面目标物上避雷针的雷击接闪过程,指出不同类型避雷针接闪效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迎面放电过程的影响上;接着,提出了如下实验评价方法:采用针-板间隙的放电实验布置,对4m及以上间隙施加1.2/50μs标准雷电波模拟迎面流注放电过程,对6m及以上间隙施加250/2500μs标准操作波模拟迎面先导放电过程;然后,通过比较非传统避雷针与传统避雷针的放电起始时刻与平均发展速度2个指标,以评价不同类型针的接闪效能差异;最后,利用所提方法对典型提前放电(early streamer emission,ESE)非传统避雷针与传统避雷针开展了接闪效能差异的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ESE针与传统避雷针的评价指标基本一致,不具备研发商所宣称的引雷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3.
结合±800 k V直流输电线路重冰区的实际工程数据,基于脱冰数值计算理论,通过数值方法模拟了六分裂导线在不同档数、档距、高差等复合因素影响下导线的脱冰动力响应过程,分析不同参数条件下导线和地线脱冰对悬垂绝缘子串和耐张绝缘串的冲击效应,得到最不利脱冰冲击效应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不同档距和高差组合下,档距和高差均最大时脱冰后的冲击效应最强;对于连续档,不同档脱冰时,对其相邻档导地线串的冲击效应最大;脱冰水平冲击效应主要受水平档距的影响,垂直冲击效应主要受高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4.
组串式LCL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结构广泛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其高阶输出滤波器与非隔离特性极易引起逆变器输出电流谐振甚至导致系统不稳定.为抑制其输出电流谐振,首先根据组串式并网逆变器的结构和控制建立闭环控制模型;然后针对此结构和控制的特点提出了有源阻尼算法的基本方案,并派生出四种有源阻尼方案;再利用系统闭环零级点对四种方案进行比较得出抑制效果较好的方案,并对其电网阻抗适应性进行分析.最终,通过搭建20 kW实验平台,对该有源阻尼的谐振抑制效果和电网阻抗适应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55.
裴士锋  钟良  黎思琦  党兴  何云飞 《电镀与涂饰》2021,40(19):1483-1488
先通过酸蚀去除钛合金表面的氧化膜,再由二次浸锌使TC4钛合金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锌,最后进行化学镀镍.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主要工艺阶段中基体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利用能谱仪对施镀后的基体表面成分进行分析,采用热震法检测镀层的结合力,并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机和显微硬度计分别测得镀层的表面摩擦因数及显微硬度.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几项工艺参数:首次浸锌时间90 s,二次浸锌时间120 s,镀液温度85°C,pH 4.5.使用最优工艺所得镀镍层组织致密,表面均匀光洁,摩擦因数在0.25~0.30之间,显微硬度为593.7 HV,经5次循环的热震实验后,镀层表面保持完整,无开裂、剥落现象,表明其具有优异的减摩性、较高的显微硬度且结合力良好.  相似文献   
156.
粉煤灰是燃煤电厂中煤粉燃烧后的固体废弃物,其日益累积不但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会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近年来粉煤灰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受到广泛关注。激发粉煤灰的潜在活性是提高粉煤灰综合利用率的关键。对粉煤灰的物理活性和化学活性来源进行了介绍,并对粉煤灰活性的物理激发、水热激发及化学激发技术与激发机理进行了综述,为后续粉煤灰的活化研究和大规模利用提供了参考。不同手段均能激发粉煤灰活性,但采用单一手段激发时存在活化成本高、激发程度低等问题。未来粉煤灰激发技术将朝着多种手段并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7.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N元素在Nb微合金化钢筋中的作用,降低生产成本以及为钢筋成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力学试验机对不同N含量的Nb微合金化高强抗震钢筋进行显微组织表征及力学性能测试,探究N含量对Nb微合金化钢筋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轧制过程中的奥氏体组织,随着N含量的增加,平均奥氏体晶粒有所减小;最终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随着N含量的增加,铁素体平均晶粒尺寸而减小,片层状珠光体的连续性增加,片层间距减小;析出相Nb(C,N)随着N含量的增大,沉淀析出的第二项颗粒体积分数增大,颗粒尺寸随之减小;在力学性能方面,屈服强度逐渐增加,抗拉强度先增加后减少。  相似文献   
158.
采用20 t电弧炉-AOD-LF-铸锭的生产工艺制备316L不锈钢,并通过LF钙处理与底吹氩的方法降低钢中夹杂物含量。其中喂钙量通过经验参数与热力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运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LF钙处理比例系数(实际喂Ca量/理论喂Ca量)1.65和2.95及喂Ca后软吹时间对钢锭中非金属夹杂物组成、分布及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钙处理比例系数约为2.95,钙处理后钢液中夹杂物主要为铝酸钙类化合物和硅酸盐类化合物;延长软吹时间对于大尺寸夹杂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在0~25 min,随着软吹时间的延长,钢锭中夹杂物的数量减少,平均尺寸减小,最优的软吹时间为20 min。  相似文献   
159.
活性炭吸附法分离铼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活性炭吸附法分离铼和钼 ,实验表明调整吸附液的pH值能使铼钼有效分离 ,当pH >8.2时 ,分离系数SRe Mo   >3 0 42 ,铼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  相似文献   
160.
通过对难变形钢3Cr2W8V进行实验,证明了合理地选择锻造工艺参数,也是解决表面裂纹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