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475篇 |
免费 | 5440篇 |
国内免费 | 241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647篇 |
技术理论 | 9篇 |
综合类 | 3680篇 |
化学工业 | 9589篇 |
金属工艺 | 2989篇 |
机械仪表 | 3398篇 |
建筑科学 | 4029篇 |
矿业工程 | 1544篇 |
能源动力 | 1884篇 |
轻工业 | 3617篇 |
水利工程 | 1111篇 |
石油天然气 | 2883篇 |
武器工业 | 648篇 |
无线电 | 735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213篇 |
冶金工业 | 2929篇 |
原子能技术 | 766篇 |
自动化技术 | 803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1123篇 |
2023年 | 1114篇 |
2022年 | 1884篇 |
2021年 | 2582篇 |
2020年 | 2047篇 |
2019年 | 1804篇 |
2018年 | 1739篇 |
2017年 | 1834篇 |
2016年 | 1728篇 |
2015年 | 2315篇 |
2014年 | 2721篇 |
2013年 | 3445篇 |
2012年 | 3572篇 |
2011年 | 3793篇 |
2010年 | 3325篇 |
2009年 | 3235篇 |
2008年 | 3110篇 |
2007年 | 2948篇 |
2006年 | 2976篇 |
2005年 | 2468篇 |
2004年 | 1854篇 |
2003年 | 1615篇 |
2002年 | 1672篇 |
2001年 | 1531篇 |
2000年 | 1318篇 |
1999年 | 1330篇 |
1998年 | 1159篇 |
1997年 | 989篇 |
1996年 | 802篇 |
1995年 | 670篇 |
1994年 | 495篇 |
1993年 | 429篇 |
1992年 | 329篇 |
1991年 | 266篇 |
1990年 | 183篇 |
1989年 | 182篇 |
1988年 | 145篇 |
1987年 | 86篇 |
1986年 | 92篇 |
1985年 | 78篇 |
1984年 | 33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37篇 |
1981年 | 34篇 |
1980年 | 25篇 |
1979年 | 21篇 |
1977年 | 16篇 |
1976年 | 19篇 |
1973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对不同结构的广义切比雪夫型LC滤波器的传输零点特性进行分析验证,得到适用于N阶广义切比雪夫型LC滤波器传输零点特性的结论。基于这些结论提出一种快速设计广义切比雪夫型LC滤波器的方法,大大缩短了设计滤波器的时间。并且该方法可以在实现滤波器带外截止特性的同时,实现滤波器小型化,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针对底盘运动和路面起伏对地面无人战车行进间跟瞄带来的非线性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补偿的地面无人战车行进间跟瞄自适应控制方法。该跟瞄控制方法由主控制器与补偿控制器两部分构成,主控制器利用PID控制算法结合当前跟瞄误差得到主控制量,补偿控制器利用Dueling Q网络强化学习算法对战车当前状态和局部规划路径附近的路面起伏信息进行处理得到补偿控制量。建立地面无人战车一体化运动学模型,对基于强化学习的补偿控制算法进行阐述;基于V-REP动力学软件在三维场景中进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强化学习补偿的跟瞄控制方法对底盘运动和路面起伏具备较好的自适应能力,有效地提升了无人战车行进间跟瞄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3.
为进一步探究枪炮身管内膛烧蚀机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镜等方法对比分析了现用大口径枪钢30SiMn2MoV与新型长寿命枪钢MPS700V内膛烧蚀形貌与微观组织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促进点燃试验对比了两种枪钢烧蚀行为,揭示了枪管内膛烧蚀的组织演化规律与微观机理。寿终内膛组织分析表明,两种枪管烧蚀裂纹尖端同时形成三个区域,分别为硫化物区、氧化物区和基体区,其中氧化物区中发现熔化非晶氧化物,MPS700V的氧化物区和硫化物区厚度均小于30SiMn2MoV。烧蚀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直径为1~10 mm的MPS700V试样的烧蚀临界压力比相同尺寸下的30SiMn2MoV试样高30%以上;直径3.2 mm镀铬MPS700V试样的烧蚀临界压力比相同尺寸的镀铬30SiMn2MoV高39%以上;新型长寿命枪钢MPS700V的抗烧蚀性能优于现用枪钢30SiMn2MoV。烧蚀试样组织分析表明,与寿终内膛烧蚀组织相似,两种枪钢在模拟烧蚀后均形成氧化物与树枝晶。通过对比寿终枪管内膛与促进点燃下烧蚀的热力学、动力学及组织特征,提出枪管内膛烧蚀由高温高压火药燃气下内膛表面微区发生金属燃烧导致,并建立了相应的演化... 相似文献
994.
旋转弹的电视摄像头拍摄画面会产生旋转及抖动模糊,在预先侦查目标数据较少且末制导段视野目标较小的情况下,目标难以精确探测,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3和核相关滤波(KCF)算法的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通过深度学习实现目标的自动检测。制作模拟山地打击场景的数据集,基于少量数据样本的前提,模拟不同天气、光照、运动及旋转模糊等复杂环境,完成在网络学习中数据的增强和扩充;通过在YOLOv3网络基础上添加Inception多尺度分支结构,增加网络对于目标不同尺寸的适应性,减少网络层数,更能适应对小目标的检测;在实现目标定位方法上,将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相融合,提出一种目标丢失判别机制,并利用弹道的速度—时间信息更新目标跟踪框尺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原始算法,改进算法能更有效实现复杂环境下的目标检测和跟踪。 相似文献
995.
This paper presents a scan chain design for dual-rail asynchronous circuits. This is a true asynchronous scan chain because
no clock is needed even in scan mode. This is a full-scan design for testability (DfT) so only combinational automatic test
pattern generation (ATPG) is needed and the fault coverage of generated test patterns is very high. This technique can be
applied to various kinds of asynchronous circuits, including pipelines, state machines, and interconnects. Experiments on
an 8051 datapath circuit show that the coverage is as high as 99.59%. This technique has been proven to work successfully
in 8 μm Thin-film transistor (TFT) technology on the glass. 相似文献
996.
Accurate rate control method in transcod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n accurate rate control method for transcoding is presented.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bits generated from the quantised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DCT) coefficients and the number of nonzero DCT coefficients is used in this method. By estimating variation of average values of run-level codes at different bit rates, errors of model parameters are corrected. Good results compared to TM5 are reported. 相似文献
997.
Jinhu Lu Xinghuo Yu Guanrong Chen Daizhan Cheng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2004,51(4):787-796
Many real-world complex networks display a small-world feature-a high degree of clustering and a small average distance. We show that the maximum synchronizability of a network is completely determined by its associated feedback system, which has a precise meaning in terms of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We introduce a new concept of synchronizability matrix to characterize the maximum synchronizability of a network. Several new concepts, such as sensitive edge and robust edge, are proposed for analyzing the robustness and fragility of synchronization of a network. Using the knowledge of synchronizability, we can purposefully increase the robustness of the network synchronization and prevent it from attacks. Some applications in small-world networks are also discussed briefly.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