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590篇 |
免费 | 7411篇 |
国内免费 | 297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067篇 |
技术理论 | 5篇 |
综合类 | 5395篇 |
化学工业 | 9147篇 |
金属工艺 | 4036篇 |
机械仪表 | 4762篇 |
建筑科学 | 5564篇 |
矿业工程 | 2546篇 |
能源动力 | 2071篇 |
轻工业 | 5002篇 |
水利工程 | 1703篇 |
石油天然气 | 3334篇 |
武器工业 | 1008篇 |
无线电 | 848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594篇 |
冶金工业 | 2805篇 |
原子能技术 | 1063篇 |
自动化技术 | 1039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40篇 |
2024年 | 1823篇 |
2023年 | 1639篇 |
2022年 | 2642篇 |
2021年 | 3547篇 |
2020年 | 2742篇 |
2019年 | 2136篇 |
2018年 | 2150篇 |
2017年 | 2397篇 |
2016年 | 2199篇 |
2015年 | 3177篇 |
2014年 | 3776篇 |
2013年 | 4400篇 |
2012年 | 5259篇 |
2011年 | 5434篇 |
2010年 | 4915篇 |
2009年 | 4710篇 |
2008年 | 4569篇 |
2007年 | 4095篇 |
2006年 | 3807篇 |
2005年 | 3238篇 |
2004年 | 2125篇 |
2003年 | 1423篇 |
2002年 | 1336篇 |
2001年 | 1128篇 |
2000年 | 1051篇 |
1999年 | 869篇 |
1998年 | 512篇 |
1997年 | 455篇 |
1996年 | 422篇 |
1995年 | 377篇 |
1994年 | 251篇 |
1993年 | 204篇 |
1992年 | 187篇 |
1991年 | 111篇 |
1990年 | 101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60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39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59年 | 10篇 |
195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针对大庆油田的地质特点,为满足高密度钻井液润滑的需要,将润滑理论与钻井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引入活性元素改善润滑剂在钻具表面的吸附特性,并适当提高分子量以提高润滑剂的润滑效率。用极压润滑仪测定,该润滑剂密度在1.03~1.7g/cm3范围内可使钻井液的润滑系数保持在0.15以下,在钾铵、两性离子等体系中都不影响钻井液的其它性能。同时该润滑剂利用了植物油副产品及其衍生物,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符合环保要求。RF润滑剂具有作用时间长、作用效率高的特点,在大庆油田2口侧钻水平井和62口小 相似文献
992.
羌塘盆地油气资源勘查工作力度不大,存在大量空白区域有待进一步探索。地质调查井是羌塘盆地油气资源调查研究的重要工程手段,主要采用绳索取心钻进工艺获取全孔段高质量岩心与测井通道,在10余年间已逐渐替代提钻取心钻进工艺。羌塘盆地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特殊,地层条件复杂,绳索取心钻进工艺在该区域应用遇到了许多施工难点。笔者结合岩性测试数据和地层应力条件,分析阐明绳索取心钻进工艺与全面钻进工艺在井身结构、钻进参数、钻井液、堵漏堵涌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参数指标与实践经验无法简单照搬。同时,整理羌塘盆地多年地质调查井典型问题,围绕绳索取心钻进工艺井壁稳定、钻井液、涌水漏失、工程实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分析,可为今后该区域地质调查井设计与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93.
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环保且可永续利用的能源,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地热能日渐成为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重要力量。随着地热资源开发不断深入,高温高压深井日益增多,国内地热井已达到5000 m深度。高温高压环境易引起固井材料强度衰退、外加剂失效和失水量过大等问题,对于高温固井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此需要一种浆体稳定性优异、稠化时间可控、结石体强度高、绿色环保的新型耐高温固井材料。通过分析固井材料组分作用机理,进行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研制了一种适用于中深层地热井的抗高温(120 ℃)固井材料。试验结果表明,固井材料的密度、析水率、结石率、稠化时间、失水量、防窜性、结石体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等性能均满足中深层地热井的固井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本文以脱盐咸鸭蛋清肽为原料,Fe Cl2·4H2O为铁源,以亚铁的螯合率和螯合物的得率为跟踪指标,对鸭蛋清肽-亚铁螯合物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红外光谱、动态光散射仪、荧光光谱、圆二色谱手段,对肽-亚铁螯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鸭蛋清肽-亚铁螯合物的最佳螯合反应条件:抗坏血酸(VC)与亚铁盐的质量比为0.2∶1,鸭蛋清肽溶液的浓度为4%,肽与亚铁盐的质量比为3∶1,p H 5.5,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0 min,乙醇的添加量为反应液体积的7倍,在此条件下亚铁的螯合率为65.15%,螯合物得率为44.46%。红外光谱显示Fe2+与肽的氨基端与羧基端相结合;荧光光谱表明随着Fe2+的增加,荧光吸收带从3822 nm显著下降为3124.44 nm(p<0.05);激光粒度仪显示肽与肽-亚铁螯合物的半径分别为(144.23±5.86)nm和(453.66±8.74)nm;圆二色谱显示肽中α螺旋、β折叠的含量为28.66%±1.54%、10.02%±1.04%,而肽-亚铁螯合物中α螺旋、β折叠的含量为16.10%±1.96%、27.33%±1.08%,两者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从结构层面证实了肽-亚铁螯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7.
Liuting Zhang Haijie Yu Zhiyu Lu Changhao Zhao Jiaguang Zheng Tao Wei Fuying Wu Beibei Xiao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2022,43(3):343-352
High hydrogen desorption temperature and sluggish reaction kinetics are the major limitations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gH2. In this study, Co particles with a face centered cubic (FCC) structure and a hexagonal close packed (HCP) structure were prepared facilely and proved to be good catalysts for magnesium hydride. Co particles with FCC structure presented better catalytic effect on MgH2 than that with HCP structure. Both 7% (mass) Co FCC and HCP particle modified MgH2 decreased the initial dehydrogenation temperature from 301.3 ℃ to approximately 195.0 ℃, but 7% (mass) Co with FCC structure modified MgH2 has a faster desorption rate, and around 6.5% (mass) H2 was desorbed in 10 min at 325 ℃. Hydrogen uptake was detected at 70 ℃ under 3.25 MPa hydrogen pressure and 6.0% (mass) H2 was recharged in 40 min at 150 ℃. The hydrogen desorption and absorption activation energy for 7% (mass) FCC Co modified MgH2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o (76.6±8.3) kJ·mol-1 and (68.3±6.0) kJ·mol-1, respectively. Thermodynamic property was also studied, the plateau pressures of MgH2 + 7% (mass) FCC Co were determined to be 0.14, 0.28, 0.53 and 0.98 MPa for 300 ℃, 325 ℃, 350 ℃ and 375℃. The decomposition enthalpy of hydrogen (ΔH) for MgH2 + 7% (mass) FCC Co was (80.6±0.1) kJ·mol-1, 5.8 kJ·mol-1 lower than that of as-prepared MgH2. Moreover, cycling performance for the first 20 cycles revealed that the reaction kinetics and capacity of MgH2-FCC Co composite remained almost unchanged. The result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 demonstrated that cobalt could extract the Mg—H bond and reduced the decompose energy of magnesium hydride. Our paper can be presented as a reference for searching highly effective catalysts for hydrogen storage and other energy-related research fields. 相似文献
998.
该文首先应用散射矩阵的Wishart 联合分布推导了高斯分布散射矩阵的Stokes参数分布,利用极化不变量思想得到了全部4个Stokes参数分布相当理想的理论结果,并与前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体现了此分析算法的简洁性与统一性,他们可以具体描述Stokes参数的起伏性。在此基础上,求出了SAR多视情况下标准化Stokes参数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从另一方面描述了SAR多视图像的随机状态特性,这些结果对于降低斑点噪声、地表分类与背景中的目标识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1000.
鲜食玉米贮藏期间品质会下降。以脉冲强光(PL)与紫外辐照(UVR)对鲜食玉米进行保鲜,分析含水量、质量损失率、TPA指标、色差与感官品质,研究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结果表明,PL、UVR的水分含量显著(p=0.012)、极显著(p=0.003)高于对照,说明可有效抑制水分散失,而PL与UVR无显著差异。在质量损失率上,PL显著低于对照(p=0.018),UVR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0),PL显著低于UVR(p=0.035),说明PL、UVR有助于降低玉米质量损失。PL处理的鲜食玉米内聚性极显著高于UVR(p=0.0002)和对照(p=0.0019),UVR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在硬度、胶粘性和咀嚼性上,PL与UVR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硬度:p=0.0011,p=0.0024;胶粘性:p=0.0004,p=0.0063;咀嚼性:p=0.0003,p=0.0019),PL极显著高于UVR(硬度:p=0.0003;胶粘性:p=0.0005;咀嚼性:p=0.0002),说明PL与UVR会导致籽粒硬度增大,胶粘性和咀嚼性增加。PL、UVR、对照三者间在色差上无显著差异;鲜食玉米贮藏10 d时,PL感官评分为84.4,UVR为80.6,对照为73.2。PL感官品质极显著优于UVR和对照(p=0.005,p=0.002),UVR也极显著优于对照(p=0.002),说明PL对鲜食玉米保鲜效果较好,能更好保持色、香、味等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