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109篇 |
免费 | 4856篇 |
国内免费 | 243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413篇 |
技术理论 | 3篇 |
综合类 | 2760篇 |
化学工业 | 5149篇 |
金属工艺 | 2035篇 |
机械仪表 | 2618篇 |
建筑科学 | 2657篇 |
矿业工程 | 1441篇 |
能源动力 | 1052篇 |
轻工业 | 3208篇 |
水利工程 | 1057篇 |
石油天然气 | 1533篇 |
武器工业 | 484篇 |
无线电 | 452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904篇 |
冶金工业 | 1632篇 |
原子能技术 | 477篇 |
自动化技术 | 54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4篇 |
2023年 | 849篇 |
2022年 | 1848篇 |
2021年 | 2407篇 |
2020年 | 1795篇 |
2019年 | 1330篇 |
2018年 | 1493篇 |
2017年 | 1825篇 |
2016年 | 1504篇 |
2015年 | 2175篇 |
2014年 | 2603篇 |
2013年 | 2879篇 |
2012年 | 3234篇 |
2011年 | 3210篇 |
2010年 | 2639篇 |
2009年 | 2244篇 |
2008年 | 2189篇 |
2007年 | 1855篇 |
2006年 | 1440篇 |
2005年 | 1148篇 |
2004年 | 786篇 |
2003年 | 626篇 |
2002年 | 618篇 |
2001年 | 517篇 |
2000年 | 367篇 |
1999年 | 253篇 |
1998年 | 212篇 |
1997年 | 191篇 |
1996年 | 158篇 |
1995年 | 136篇 |
1994年 | 119篇 |
1993年 | 86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6篇 |
1973年 | 5篇 |
1951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从炼油厂全厂含氢干气中回收氢气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股份公司炼油厂的氢气平衡和含氢干气情况,探讨了从全厂含氢干气中回收氢气的技术方案.根据该厂氢气管网和设备情况,确定膜分离的操作压力为2.5 MPa,膜分离产品氢压力为0.8 MPa或0.3 MPa两个压力等级,选择"VPSA(抽真空变压吸附分离技术)+膜分离"、膜分离处理全部含氢干气两种技术方案,进行运行成本、氧气回收率和投资比较.从比较结果看出,膜分离处理伞部干气方案具有投资回收期短、运行费用低和氢气回收率高的特点,是该厂含氢干气利用的最佳方案.若采用该方案,制氧装置可以停止运行,全厂加工损失降低0.183%,全厂单位能耗降低46.90 MJ/t,同时全年减排二氧化碳82 kt,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993.
994.
近年来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其产量与压力系数呈正相关关系,但准确的地震预测难度较大。页岩气储层富含有机质及有机质孔隙,其矿物组分及微观结构相比常规储层更复杂。为此,构建了一种适用于海相页岩的岩石物理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该模型的页岩地层压力系数预测技术。首先结合页岩储层微观结构特征,针对骨架矿物的差异性,分别采用自洽(SCA)模型和微分等效介质(DEM)模型模拟得到背景介质,结合孔隙及流体等特征,建立等效岩石物理模型;进而通过计算背景介质体积模量及饱和流体等效岩石体积模量,发现两者的差异与实钻井压力系数正相关,并建立地震预测模型;最后推导建立了基于Gray近似弹性阻抗的体积模量直接反演方法,实现了页岩地层体积模量及压力系数的定量预测。实际数据试验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钻井及后验井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995.
为提高致密砂岩油藏水驱基质动用程度,以鄂尔多斯盆地A83区块长8储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核磁共振在线扫描的岩心水驱渗吸实验,研究了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水驱开发中基质的动用特征,从孔隙尺度定量评价了3类孔隙的采出程度,并对影响渗吸效率的4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驱动态渗吸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驱替作用下大孔隙采出程度快速增加、渗吸作用下微小孔隙采出程度缓慢增加、动态渗吸达到平衡。渗吸过程中微小孔隙动用程度最大,对总采出程度的贡献率最高,中孔隙作为连接微小孔隙和大孔隙的流动通道,动用程度最小。整个动态渗吸过程就如同一个有机体,想要最大程度提高总采出程度,就必须控制好驱替速度(0.1 mL/min)、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0.05%)和焖井时间(占总时间75%),最大程度地发挥渗吸和驱替2种采油方式的作用,确保在提高微小孔隙采出程度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增大大孔隙的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996.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简称“柴西地区”)发育下—中侏罗统烃源岩,油气勘探潜力较好。但目前对该地区下—中侏罗统的物质来源、古气候环境及沉积体系研究较为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勘探进程。通过露头、钻井、地震资料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古水流、重矿物、砾石统计及碎屑组分分析,重建了柴西地区下—中侏罗统的物源、沉积体系及古气候环境。研究表明,柴西地区北段侏罗系沉积中心在盆地内部,古阿尔金山为其主要物源区;南段沉积中心位于现今阿尔金山前,接受来自古阿尔金山、昆仑山及盆地内部古隆起等多个源区的物源供给;下—中侏罗统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柴西地区早—中侏罗世整体以温暖、潮湿的古气候为主。柴西地区早—中侏罗世沉积具有近源堆积、相变快、多沉积中心的特点。早侏罗世发育多个相互分隔的小型断陷湖盆;中侏罗世盆地沉积范围扩张,形成规模较大的多沉积中心坳陷湖盆。 相似文献
997.
立式气旋浮装置凭借其紧凑、高效的特点在海上油田采出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国内围绕该技术的自主研发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仍未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系列化产品。基于自主设计研发的BIPTCFU-Ⅲ-120型立式气旋浮装置工业样机,在南海流花11-1油田的“南海胜利号”FPSO开展了现场实验研究。单因素变化运行结果表明,除油率受分流比、微气泡发生器与气旋浮罐间压差及进水流量变化的影响显著,受注气比、回流比变化的影响较小。稳定运行结果表明,当入口水含油质量浓度在240~400 mg/L之间时,优选组合操作参数下的除油率平均可达85%以上(最高可达91.8%),水出口含油质量浓度可降低到50 mg/L以下。结合工业样机现场实验结果,从工艺流程简化、微细气泡发生、立式罐体结构优化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促进相关技术的国产化进程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新疆H储气库作为中国最大的气藏型砂岩储气库,调整方案采用水平井整装部署,单井具有强注强采和大排量吞吐的特点,若生产压差过大,会破坏岩石骨架,携带出的砂粒冲蚀生产管柱甚至堵塞井筒导致气井停产,影响储气库的整体调峰能力。开展基于压力监测的水平井临界出砂预警模型研究,利用适用于H储气库的物质平衡方程、状态方程和流动方程,建立水平井动态生产压差监测模型;同时开展水平井临界出砂压差现场测试,确定岩石坚固程度判断指标“C”公式模型以预测临界出砂压差,二者结合形成水平井动态出砂压差预警模型,模型压力与实测压力吻合率超93%。不仅可以实现对水平井动态生产压差的实时监测,还为水平井最大调峰能力评价和后续调峰配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提升X80钢表面的疏水能力,有效减轻钢的腐蚀倾向,通过混酸刻蚀+低能修饰处理方法在X80钢基体表面制备超疏水涂层,研究了不同刻蚀时间对疏水角的影响,并利用电化学试验与盐水浸泡试验分析了超疏水X80钢的耐蚀性。结果显示:X80钢表面经过混酸刻蚀法处理后,表面涂层致密;随着刻蚀时间的增长,疏水角先增大后减小,刻蚀时间60 min时可实现最大130°疏水角具有超疏水涂层的X80钢耐蚀性明显提高。研究表明,混酸刻蚀法可以在X80钢表面构造超疏水涂层,可有效提升基体耐蚀性。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酰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三元共聚物稠化剂。研究了三元共聚物稠化剂形成的交联冻胶的耐温耐盐性、携砂性和破胶性能。结果表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丙基三甲基氯化铵=2:7:1、引发剂加量为0.25%、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5h,pH值为6~8条件下制备的三元共聚物稠化剂的具有良好的性能。以质量分数0.4%三元共聚物稠化剂为主剂的压裂液在70 000 mg/L矿化度下黏度仍大于100 mPa·s,在温度100℃、返排液条件下黏度仍为146.3 mPa·s。与羟丙基胍胶相比,三元共聚物稠化剂聚合物冻胶中支撑剂的沉降速度更小,破胶液残渣含量更少,对储层的伤害率更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