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122篇 |
免费 | 6313篇 |
国内免费 | 439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268篇 |
综合类 | 5108篇 |
化学工业 | 5705篇 |
金属工艺 | 3437篇 |
机械仪表 | 3503篇 |
建筑科学 | 3761篇 |
矿业工程 | 2131篇 |
能源动力 | 1297篇 |
轻工业 | 5944篇 |
水利工程 | 1765篇 |
石油天然气 | 1559篇 |
武器工业 | 659篇 |
无线电 | 535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262篇 |
冶金工业 | 2081篇 |
原子能技术 | 997篇 |
自动化技术 | 80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7篇 |
2023年 | 905篇 |
2022年 | 2026篇 |
2021年 | 2762篇 |
2020年 | 1926篇 |
2019年 | 1259篇 |
2018年 | 1394篇 |
2017年 | 1611篇 |
2016年 | 1413篇 |
2015年 | 2298篇 |
2014年 | 2730篇 |
2013年 | 3304篇 |
2012年 | 4104篇 |
2011年 | 4249篇 |
2010年 | 4162篇 |
2009年 | 4099篇 |
2008年 | 4149篇 |
2007年 | 4153篇 |
2006年 | 3379篇 |
2005年 | 2817篇 |
2004年 | 2086篇 |
2003年 | 1421篇 |
2002年 | 1252篇 |
2001年 | 1186篇 |
2000年 | 1002篇 |
1999年 | 339篇 |
1998年 | 96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0篇 |
1959年 | 11篇 |
1951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提高铅铋快堆的经济性与固有安全性为目标,开展100 MWt超长寿命小型自然循环铅铋快堆SPALLER-100概念设计,在选用PuN-ThN燃料和208Pb-Bi冷却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添加固体慢化剂BeO的燃料组件设计方案,开展了堆芯布置研究和控制棒系统设计,分析了堆芯物理特性与稳态自然循环特性。结果表明:在低燃料装载量和小堆芯体积条件下,SPALLER-100堆芯换料周期达32 a,平均卸料燃耗高达210.38 MW·d/kg(HM),整个寿期内的反应性系数均为负值。稳态运行工况下燃料包壳、芯块最大温度均小于安全限值,反应堆具备一回路自然循环能力和一定流量自动分配能力。 相似文献
82.
83.
基于电力系统中长期负荷预测的特点,针对常规灰色预测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平滑处理,以及线性回归残差修正的改进灰色预测方法。对某地区算例比较和分析表明,本方法可明显提高中长期负荷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4.
LCL型进网滤波器的有源阻尼技术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厘清现有LCL滤波器的有源阻尼方法之间的关系和寻找新的有源阻尼结构,研究了抑制LCL谐振的有源阻尼方法的综合方法,构造基于反馈的有源阻尼统一分析模型,对采用单状态变量单补偿器反馈的有源阻尼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传递函数和根轨迹图甄别出有效有源阻尼方法,详细分析了滤波电容电压反馈、滤波电容电流反馈和提出的网侧滤波电感电压反馈3种有源阻尼方法的特性。建立了3 kW实验样机对3种有源阻尼方法进行了性能对比研究,结果验证了有源阻尼综合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5.
86.
87.
针对抗振条-传热管大间隙的4跨传热管直管束开展了流致振动试验研究。传热管束转角正三角形排列,3处抗振条将直管束分为4跨,中间其中1跨的局部区域受到横向流体的冲刷。试验测试获得了管间流速在3.3~14.7 m/s区间内传热管振动位移和振动频率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管间流速逐渐增大,传热管在来流方向和升力方向的振动频率依次增大,传热管的振动模态从抗振条1处有效支撑、2处未有效支撑的状态,转换为3处抗振条均有效支撑的状态。试验观测到传热管流弹失稳,其临界流速为14.5 m/s,与5种经验关系式预测结果的对比表明,Chen关系式能较好地预测流弹失稳的发生,预测结果较保守,与试验值间的相对偏差为21.4%。 相似文献
88.
柴北缘侏罗系大煤沟组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大,准确评价储层孔喉结构是油气科学开发的基础。选取大煤沟组典型砂岩样品进行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实验,结合高压压汞孔喉分布特征,采用岩石横向表面驰豫率经验值将岩心100%饱和水核磁共振T2谱转化为核磁孔喉分布曲线,并计算可动流体百分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大煤沟组砂岩储层孔隙度为1.4%~13.5%,渗透率为(0.019~14.632)×10-3μm2;核磁孔喉半径为0.000 4~78.190 0μm,主体分布在0.063~6.300μm;T2截止值为2.56~24.39ms,平均为16.73ms;可动流体饱和度为2.80%~30.26%,平均为21.28%。柴北缘大煤沟组砂岩储层主要为低孔超低渗储层,其次为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中小孔喉为主,但分布均匀且连通性较好,有利于油气渗流。研究丰富了对该地区大煤沟组砂岩储层孔喉分布特征的认知,对后期油气开发有利。 相似文献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