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555篇 |
免费 | 1228篇 |
国内免费 | 56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08篇 |
综合类 | 920篇 |
化学工业 | 2462篇 |
金属工艺 | 896篇 |
机械仪表 | 931篇 |
建筑科学 | 1204篇 |
矿业工程 | 410篇 |
能源动力 | 379篇 |
轻工业 | 675篇 |
水利工程 | 231篇 |
石油天然气 | 967篇 |
武器工业 | 88篇 |
无线电 | 164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935篇 |
冶金工业 | 798篇 |
原子能技术 | 159篇 |
自动化技术 | 18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1篇 |
2023年 | 317篇 |
2022年 | 454篇 |
2021年 | 675篇 |
2020年 | 515篇 |
2019年 | 396篇 |
2018年 | 506篇 |
2017年 | 545篇 |
2016年 | 471篇 |
2015年 | 555篇 |
2014年 | 678篇 |
2013年 | 799篇 |
2012年 | 907篇 |
2011年 | 969篇 |
2010年 | 785篇 |
2009年 | 783篇 |
2008年 | 798篇 |
2007年 | 717篇 |
2006年 | 771篇 |
2005年 | 696篇 |
2004年 | 476篇 |
2003年 | 389篇 |
2002年 | 353篇 |
2001年 | 283篇 |
2000年 | 315篇 |
1999年 | 369篇 |
1998年 | 296篇 |
1997年 | 292篇 |
1996年 | 240篇 |
1995年 | 189篇 |
1994年 | 174篇 |
1993年 | 130篇 |
1992年 | 107篇 |
1991年 | 73篇 |
1990年 | 78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地面无线广播电视作为广播电视最为重要的传输手段,在广播电视发展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主导地位。随着计算机、微电子、移动通信、材料科学等技术飞速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物质、文化需求,无线广播电视技术开始探索向移动终端和个性化领域发展,广播电视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全球性话题和探索研究方向。以国际通信组织3GPP为代表的通信与广播电视技术人员,从本世纪初开始了对现代广播电视传播体系的全面系统研究和探讨。本文全面介绍了3GPP广播模式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技术特点,并基于我国广电兼具广播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的双重身份,指出了广电5G广播电视网建设演进路线,建议了未来中国3GPP广播电视分三阶段发展,提出了中国广播电视的核心模式:卫星组网+地面广播+基站覆盖。 相似文献
73.
74.
在BICM-ID(Bit-Interleaved Coded Modulation with Iterative Decoding,BICM-ID)系统或其他级联码系统中实现迭代检测接收机需要对信道的信噪比(SNR)进行估计。该文研究信噪比估计误差对BICM-ID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各种译码算法对信噪比估计误差的敏感程度。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max-log-APP算法对信噪比估计具有最好的鲁棒性,log-APP及其他简化算法对SNR估计误差的鲁棒性在SNR过估计时比SNR欠估计时好,原因在于各个算法所采用的修正函数不同。满足算法性能没有大的损失的SNR估计误差精度范围随着信道条件的改善而增大,通常在-2dB到+6dB之间。因此在非理想的信道状态信息条件下,max-log-APP算法是BICM-ID系统的最佳译码算法。 相似文献
75.
研究了非晶态As2S8半导体薄膜在热作用下的结构变化效应.采用棱镜耦合技术、喇曼光谱测试技术,确认了As2S8薄膜经热处理后,薄膜密度增高和折射率增大的现象.实验表明,淀积态非晶As2S8半导体薄膜经紫外光饱和照射后,再经退火处理,当光折变在退火温度不低于160℃时,出现不完全可逆现象,可逆程度跟退火温度有关.实验显示,退火态非晶As2S8半导体薄膜在玻璃转化温度130℃时退火处理,光折变存在完全可逆现象.光传输实验显示,热处理后的非晶态As2S8半导体薄膜波导,其传输损耗减小了约4dB/cm. 相似文献
76.
激光冲击处理1Cr11Ni2W2MoV不锈钢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对1Cr11Ni2W2MoV马氏体不锈钢进行了激光冲击处理(LSP)的基础性研究。激光器最大输出能量为50J,激光功率密度3.7~7.5GW/cm2。吸收层和约束层分别选取Al箔和均匀流水层,激光束采用倾斜入射方式,实验对单光斑试样、搭接光斑试样、疲劳试样分别进行冲击。通过表面形貌、显微硬度和残余应力等检测,验证了激光功率密度对冲击区性能的影响。三组疲劳试件进行对比表明,先冲击后打孔试件的疲劳性能最好,其表面高幅值的残余压应力层能很好地抑制疲劳裂纹的萌生和延长裂纹扩展的速率。实验证明激光冲击处理可以有效提高马氏体不锈钢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77.
Shuiying Xiang Yanan Han Ziwei Song Xingxing Guo Yahui Zhang Zhenxing Ren Suhong Wang Yuanting Ma Weiwen Zou Bowen Ma Shaofu Xu Jianji Dong Hailong Zhou Quansheng Ren Tao Deng Yan Liu Genquan Han Yue Hao 《半导体学报》2021,42(2):66-82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has motivated various emerging non-von Neumann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in the More-than-Moore era.Photonics neuromorphic computing has attracted lots of attention due to the fascinating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speed,wide bandwidth,and massive parallelism.Here,we offer a review on the optical neural computing in our research groups at the device and system levels.The photonics neuron and photonics synapse plasticity are presented.In addition,we introduce several optical neural computing architectures and algorithms including photonic spiking neural network,photonic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photonic matrix computation,photonic reservoir computing,and photonic reinforcement learning.Finally,we summarize the major challenges faced by photonic neuromorphic computing,and propose promising solutions and perspectives.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评价氩激光联合活血散瘀中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氩激光联合活血散瘀中药治疗组40眼和单纯氩激光治疗组30眼,随访6~12月,观察视力、视网膜出血和黄斑水肿变化并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中药治疗组患者和单纯氩激光光凝组治疗前后视力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最后视力比较差异显著(P<0.05),前者较后者视力进步明显。而且联合中药治疗出血吸收情况明显优于前组(P<0.05),并且两组黄斑水肿发生率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虽然治疗6月后两组黄斑水肿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后者较前者发生率低。结论氩激光光凝联合活血散瘀中药治疗更能促使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出血吸收、黄斑水肿减轻及视功能的改善,在总体上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0.
We have constructed a series of new code families for the spectral-amplitude-coding optical code-division multiple-access (CDMA) system, and proposed new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structures based on tunable chirped fiber Bragg gratings (FBGs). The proposed system has been analyz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s of phase-induced intensity noise, shot noise, and thermal noise. We have also compared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system with that of a former system where a Hadamard code is use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new code families can suppress the intensity noise effectively and improv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When the effective power is large (i.e., >-10 dBm), the intensity noise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limits the system performance. When the effective power is not sufficiently large, thermal and shot noise sources become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s and the effect of thermal noise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shot nois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