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59篇
  免费   7324篇
  国内免费   3563篇
电工技术   5048篇
技术理论   5篇
综合类   5796篇
化学工业   16078篇
金属工艺   5511篇
机械仪表   5560篇
建筑科学   7973篇
矿业工程   2603篇
能源动力   2459篇
轻工业   5567篇
水利工程   1607篇
石油天然气   5340篇
武器工业   693篇
无线电   95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819篇
冶金工业   4572篇
原子能技术   1105篇
自动化技术   11383篇
  2024年   383篇
  2023年   1567篇
  2022年   2593篇
  2021年   3517篇
  2020年   2737篇
  2019年   2277篇
  2018年   2622篇
  2017年   2966篇
  2016年   2538篇
  2015年   3352篇
  2014年   4246篇
  2013年   5171篇
  2012年   5675篇
  2011年   6027篇
  2010年   5113篇
  2009年   5020篇
  2008年   4820篇
  2007年   4632篇
  2006年   4929篇
  2005年   4385篇
  2004年   2927篇
  2003年   2517篇
  2002年   2311篇
  2001年   2036篇
  2000年   2317篇
  1999年   2710篇
  1998年   2201篇
  1997年   1782篇
  1996年   1835篇
  1995年   1493篇
  1994年   1214篇
  1993年   865篇
  1992年   703篇
  1991年   560篇
  1990年   404篇
  1989年   332篇
  1988年   270篇
  1987年   186篇
  1986年   123篇
  1985年   88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Gold(Au)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on Au-fi lm-coated K9 glass and silicon substrates by direct current(DC) 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thermal annealing treatment. The effects of substrate material,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morphologies of Au nano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u nanoparticles was discuss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silicon substrate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Au nanoparticles. On a silicon substrate, Au nanoparticles formed with good spherical shapes at temperature over 700 ℃. It was also found by spectral analysis that the fi eld enhancement factor of the island-shaped Au particles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granular Au particles; the better the spherical shape as well as the smaller the size and spacing of Au particles, the higher the light absorption rate; the absorption peak had a red shift with increasing particle size and spacing.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提高DBSCAN及其改进算法在噪声点分布密集环境下的噪声点识别率,通过结合PageRank算法思想及噪声数据分布密集的特点,构造簇间投票映射函数,提出了簇间投票噪声点识别算法-NoiseRank 。实验结果表明,在噪声点分布密集环境下,NoiseRank算法比DBSCAN算法具有更高的噪声点识别率。  相似文献   
993.
飞翼布局无人机在大气紊流中飞行会受到较大的紊流载荷,而受限于自身构型和舵面配置,无法采用传统控制方案进行紊流载荷减缓。分析了飞翼布局无人机的舵面气动特性,提出一种多组舵面配合产生纵向直接控制力的垂直紊流减缓方案,并采用自抗扰控制技术设计了非线性控制器,在线估计系统误差和紊流扰动,并进行补偿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飞翼布局无人机采用直接力控制方案,并加入该非线性控制器后,能显著减缓在大气紊流中飞行中的法向过载,同时保证姿态和航迹稳定。  相似文献   
994.
主要研究了基于T-S模型的随机双线性系统的稳定性问题。首先,利用并行分布补偿方法设计控制器,确保闭环系统是随机渐近稳定的。其次,基于It^o随机稳定性理论,利用Lyapunov函数方法、不等式变换技巧和Schur补引理,证明了定理所给的稳定条件下的结论是成立的。设计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一个数值例子来验证。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自旋1/2系统的量子态控制问题。首先通过分析量子系统状态的轨迹演变误差,利用模糊开关控制对所研究的量子系统状态进行模糊控制,其次根据量子克隆的思想,对控制后的量子态进行复制,进而对克隆得到的量子态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反馈到控制系统中,最后在一个给定的误差范围内得到系统控制的目标态。  相似文献   
996.
将关于密度算子的Liouville-von Neumann方程表示成坐标微分方程,伴随矩阵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三自旋1/2量子系统需要64个64×64的伴随矩阵来描述其坐标动态。基于已建立的多自旋1/2量子系统的伴随矩阵和反伴随矩阵的计算公式,该文给出了三自旋1/2量子系统的几个伴随矩阵和反伴随矩阵的算例。计算结果表明,这些64维的伴随矩阵和反伴随矩阵均是稀疏矩阵。通过计算将这些矩阵的非零元列举在表格中并讨论了非零元的分布。  相似文献   
997.
本系统通过条码技术建立各个环节的逻辑关系,无线网络和移动计算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耗材信息采集的问题,与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对接,实现高值耗材追溯管理。系统对高值耗材的入库、出库、移动、盘点等操作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达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的目的,实现医院库房管理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998.
本文所研究的高速公路管理系统是基于GSM模块的。本系统中的GSM模块是一款高性能模块,主控制芯片采用STC12C5A32S2系列单片机可以实现上位机控制GSM模块接、打电话及收发信息等功能。而且可以对收到的信息进行解析,并根据信息内容进行相关操作,从而实现远程控制。该系统可以将高速公路上的各个分站与主控制中心连接起来,便于控制中心对下辖的各管理所进行高速、有效、实时的管理。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金沙遗址博物馆文物英译名的分析,探讨了文物名称翻译的标准和方法,以期为规范文物名称翻译和推动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及传播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多物理场耦合粉末成形技术的低温超快速致密化成形机理,采用多物理场耦合粉末成形技术制备了微型铜齿轮。对铜粉末在600℃烧结过程的动力学曲线进行了分析,观察铜粉末分别在300℃、500℃和600℃烧结时试样断口的微观形貌,同时针对铜粉末烧结过程中的电流密度分布和温度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多物理场耦合粉末成形技术快速升温过程中,电场和热场在粉末颗粒中分布极不均匀,粉末颗粒接触处的电流密度和温度均远远高于颗粒其它位置的电流密度和温度,为此首次提出了“电热聚焦效应”。结果表明,电场和热场耦合并在颗粒接触点处高度聚焦产生的电热聚焦效应是多物理场耦合粉末成形过程中粉末材料实现低温超快速致密化成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