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6篇
电工技术   60篇
综合类   50篇
化学工业   130篇
金属工艺   33篇
机械仪表   60篇
建筑科学   15篇
矿业工程   13篇
能源动力   13篇
轻工业   70篇
水利工程   18篇
石油天然气   39篇
武器工业   9篇
无线电   5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2篇
冶金工业   56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强有机溶剂型清防蜡剂SG-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 G3 是针对辽河曙光油田曙三区开发的性能优良的强有机溶剂型清防蜡剂。本文介绍了 S G3 的配方组分,探讨了清防蜡作用机理及影响清防蜡效果的因素,报道了在辽河曙光油田22 口井现场应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2.
二次非球面光学零件的轨迹成形法加工新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论述轨迹成形法加工非球面光学零件新原理的基本思想、成形原理、机床的基本结构以及与数控加工比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3.
根据高速公路与其相交的道路等级不同,互通式立体交叉可分为两大类:高速公路之间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和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之间的互通式立体交叉,本文分别对这两种立体交叉类型的常用型式及交通特性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04.
本研究以贵阳秋季栽培的2个米苦荞(F.tataricum,贵米苦荞18-1号和贵黑米苦荞12号)、2个多苦荞(F.tatari-cymosum,贵多苦荞003C和贵多苦荞60)、2个甜荞(F.esculentum,贵红花甜荞2号和1412-1)、2个常规苦荞(F.tataricum,定苦荞1号和六苦2017)为材料。对其成熟期种子果壳和籽粒进行了黄曲霉分离鉴定,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所有品种果壳和籽粒中分离出的黄曲霉菌株进行AFB1、AFB2、AFG1和AFG2毒素的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品种果壳中均没有分离出黄曲霉菌落;4类荞麦籽粒中仅米苦荞分离出了黄曲霉菌落,共分离出4株黄曲霉菌株。其中贵米苦荞18-1号黄曲霉带菌率为1.56%,贵黑米苦荞12号黄曲霉带菌率为0.78%。分离菌株形态学和ITS序列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已知黄曲霉菌序列完全一致。毒素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产毒素差异显著,所有品种籽粒中只有米苦荞中检出4种毒素,贵米苦荞18-1号产AFB1最高为(5.861±0.055) μg/kg、AFB2最少为(1.605±0.052) μg/kg,贵黑米苦荞12号产AFB1最高为(14.475±0.533) μg/kg、AFG2最少为(3.393±0.151) μg/kg;籽粒产毒量远大于分离菌株产毒量;各分离出菌株之间产毒素能力差异显著,最大产AFT为(11.102±0.095) μg/kg、最小产AFT为(1.794±0.024) μg/kg。上述结果显示供试米苦荞籽粒带菌来源可能是由于果壳开裂籽粒外露后部分籽粒被直接侵染所致。所得结果可为米苦荞中黄曲霉抗性育种研究及荞麦种子的保存、运输、储藏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5.
利用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大豆油脂的过氧化值和酸值,分析发现大豆油脂的过氧化值和酸值在近红外光谱区域有特征吸收峰,通过对比分析,优选出大豆油脂过氧化值特征波段为4500~9000 cm^-1,大豆油脂酸值的特征波段为4500~5000 cm^-1,采用小波变换对光谱去噪并利用PLS建立了预测模型,大豆油脂过氧化值和酸值模型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513%和3.629%,准确度与化学方法相近,说明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快速检测大豆油脂主要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6.
针对源网荷储的一体化运行目标,提出一种考虑源网荷储的主动配电网协调运行调度方法.基于多时间尺度的思想,以最小化可调节量和最大程度地增加新能源消纳为目标,建立一个具有两个互补时间尺度的主动配电网日前-日内优化调度模型,将差分进化算法和帝国竞争算法相结合求解最优调度模型.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多源协同调度方法的优越性.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07.
Phot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PWS)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as a sustainable method for converting solar to green hydrogen energy.So far PWS research ...  相似文献   
108.
109.
As a new favorite in the field of smart materials,smart windows,with visual stimulus sensing functions,have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for their high transparency,sensitive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stimulus,and reversible changes in light transmittance.In this paper,the PVA-coPE nanofiber film,which was completely opaque like paper,was used as filling phase and reacted with water-soluble N-vinyl-2-pyrrolidone(NVP)by photopolymerization to produce a flexible transparency polyvinyl pyrrolidone/spraying PVA-co-PE nanofiber films(PVP/SPNFs)composite film.Among them,the small size effect of PVA-coPE nanofibers played a pivotal role in improving the film's transparency.Nevertheless,the PVP's reversible adsorption-desorption behavior of water molecules made its refractive index change dynamically and reversibly,which led to the visual transition of composite film from transparent to opaque just like that of electronic smart windows.Additionally,the reversible transition rate of film's transparency can be effectively regulated by the nanofiber stack structure.This new design of transparency visualization transforms composite film in response to humidity,innovates the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smart windows on energy and realizes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such as water and humidity,which has a great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field of flexible optoelectronic devices,intelligent buildings,and smart writing.  相似文献   
110.
采用正交试验等研究了回火温度、回火时间、回火次数及冷却方式对1Cr17Ni2不锈钢锻后回火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中在回火温度630~730 ℃,回火时间120~360 min,回火1~3次以及冷却方式分别为空冷、堆冷、砂冷的条件下,对1Cr17Ni2钢锻后回火硬度影响因素的主次排序为:回火次数>回火温度>回火时间>冷却方式,其中随着回火次数增加,硬度逐步下降,其余参数在试验参数范围内与硬度无明显正相关关系。在保温时间为240 min时,将回火温度升高至720 ℃,或在680 ℃下,将保温时间延长至720 min,进行一次回火,回火后空冷,硬度均高于3.5 HBS。在加热温度为680 ℃、回火时间为180~210 min,回火后空冷,回火3次可将硬度降低至3.6 HBS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