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36篇
  免费   2476篇
  国内免费   1220篇
电工技术   1420篇
技术理论   5篇
综合类   1843篇
化学工业   4323篇
金属工艺   1451篇
机械仪表   1474篇
建筑科学   1940篇
矿业工程   724篇
能源动力   619篇
轻工业   2672篇
水利工程   407篇
石油天然气   1319篇
武器工业   172篇
无线电   30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39篇
冶金工业   1085篇
原子能技术   228篇
自动化技术   3195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498篇
  2022年   908篇
  2021年   1231篇
  2020年   887篇
  2019年   813篇
  2018年   889篇
  2017年   865篇
  2016年   790篇
  2015年   1084篇
  2014年   1341篇
  2013年   1513篇
  2012年   1699篇
  2011年   1607篇
  2010年   1462篇
  2009年   1396篇
  2008年   1327篇
  2007年   1229篇
  2006年   1203篇
  2005年   967篇
  2004年   737篇
  2003年   923篇
  2002年   1164篇
  2001年   949篇
  2000年   663篇
  1999年   580篇
  1998年   340篇
  1997年   304篇
  1996年   281篇
  1995年   225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efficient fluid power in mobile robots system and proposes a new fluid power converter system which is analogous to a boost converter in power electronics. The fluid power converter system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ulse-width modulation. The fluid power converter has an effect akin to an electrical switched inductance transformer, wherein the output pressure or flow rate can be stepped up or down. Using an inductive reactance device (an inertia mass-block), the output flow and pressure can be varied to meet the load by a means that does not rely on dissipation of power (the resistance control). The simul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mathematics models of the components is built to analys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luid power converter. It is clearly shown that the fluid power converter has higher energy efficiency than conventional resistance control manners.

  相似文献   
992.
采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一种低合金系热轧低密度钢进行了高温(760~1200℃)热塑性研究,并结合光学显微镜、体视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对拉断后的断口附近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拉伸温度升高,断口面积逐渐缩小,韧窝也逐渐变大变深,断面收缩率总体表现良好,均达到80%以上,表现出了良好的高温热塑性。但是试验钢在900~1000℃进行拉伸时,出现了多处颈缩现象,900~1000℃时存在理论塑性低谷区,应避免在900~1000℃进行铸坯矫直或轧制。  相似文献   
993.
锆合金是目前唯一大规模商用的压水堆燃料包壳材料,其耐水侧腐蚀性能是影响核反应堆安全性与经济性的重要因素。微量合金元素(Fe、Nb等)主要以第二相的形式弥散分布在锆合金基体中,但可对锆合金的腐蚀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本文比较了不同锆合金中第二相的差异,综述了锆合金中典型第二相的腐蚀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别比较了二元及三元第二相中主要合金元素Fe和Nb的腐蚀过程,总结了不同水化学条件下第二相腐蚀产物的差异及其对锆合金基体腐蚀行为的影响,并指出当前针对第二相腐蚀行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对锆合金第二相腐蚀行为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先进微观表征手段可进一步完善含Fe、Nb元素第二相的腐蚀机理研究,将为提高我国新型锆合金包壳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4.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制备了WC-WB-CoCr涂层,研究了温度对WC-WB-CoCr涂层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通过SEM、XRD和显微硬度仪对涂层的微观组织、相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通过摩擦磨损试验机和拉曼光谱仪研究了WC-WB-CoCr涂层的高温摩擦学性能和氧化产物,采用台阶仪扫描磨痕形貌并计算WC-WB-CoCr涂层的磨损率。结果表明:WC-WB-Co-Cr涂层主要由WC和CoW2B2组成,涂层结构致密,与基体结合紧密;随着磨损试验温度升高,涂层的摩擦系数从0.66降低到0.57,涂层的磨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是其磨损率增长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高温磨损过程中,磨痕表面的氧化膜主要由WO3和CoWO4组成,且CoWO4比WO3表现出更好的耐高温磨损性能。涂层的主要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疲劳磨损和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995.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低成本、易热变形的Ti-43Al-3.5Mn-0.5W(at%)合金锻锭,并对其组织、室/高温拉伸力学性能、抗高温氧化性、热变形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与Ti-42Al-5Mn相比,研制的合金强度、抗高温氧化性、热变形能力更佳,且该合金α2和βo相中具有更低的Mn含量,降低了合金近服役温度下富锰Laves相的析出倾向。合金的固态相变路线为:β→β+α→β+α+γ→β+βo+α+α2+γ→βo2+γ,其中γ相完全溶解的温度(Tγ-solv)约为1250℃,β单相区温度(Tβ或Tα)约为1360℃。锻态合金显微组织为α2/γ片层和片层界面处大量βo和γ混合相,高温强度降低明显。通过两步热处理,锻态合金的高温强度和稳定性均有一定提升,这主要归结为片层组织含量的提高和片层晶团尺寸的细化。1260℃/0.5 h/AC+800℃/...  相似文献   
996.
难熔金属由于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核工业及生物医疗等领域。但是由于高熔点及高韧脆转变温度的特点,尚存在加工制造困难、生产周期长、对设备要求高等问题,从而限制了其应用与发展。激光增材制造是近年来新兴的数字化制造技术之一,为制造和加工难熔金属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激光增材制造难熔金属的热点领域,包括钨及钨基重合金、纯钼及钼硅硼合金、铌硅及铌钛合金和多孔钽,对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激光增材制造难熔金属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7.
本工作采用2 MeV He+在300℃下对Zr-0.75Sn-0.35Fe-0.15Cr-x Nb(x=0,1.0,mass fraction,%)合金进行辐照,然后在360℃/18.6 MPa/0.01 mol/L LiOH水溶液中进行高压釜腐蚀实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辐照对合金显微组织及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b改变了Zr-0.75Sn-0.35Fe-0.15Cr合金中第二相的数量、尺寸和晶体结构。He+辐照1 dpa后,合金的辐照损伤峰区域分布有大量的He泡和型位错环,添加Nb对He泡和位错环的数量及第二相的元素扩散等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腐蚀结果表明,He+辐照或添加1.0%的Nb均可促进Zr-0.75Sn-0.35Fe-0.15Cr合金的腐蚀,但当二者同时存在时,辐照能减弱Nb促进腐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ffects of Nb addition on Charpy impact properties of TiVTa refractory high-entropy alloy with high strength-ductility trade-off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y using the instrumented Charpy impact testing machin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pact toughness was remarkably improved by Nb addition in TiVTa to form TiVTaNb alloy. The crack initiation energy and propagation energy of TiVTaNb were 67.3% and 24.9% higher than that of TiVTa, indicating that Nb addition simultaneously reinforced the resistance to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The impact fracture of TiVTaNb exhibited larger bending degree of shear lips, deeper dimples and more secondary cracks which effectively dissipated more impact energy.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TiVTa alloy was dominated by dislocation activities. While in TiVTaNb,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was synergized by dislocation activities and deformation twinning, which were the main contributors for the improved impact properties and the stronger crack resistance of TiVTaNb alloy under impact loading.  相似文献   
999.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 In high terrestrial stress regions, rock burst is a major geological disaster influencing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000.
对一缩尺比为1/2的传统风格建筑钢筋混凝土(RC)-钢管混凝土(CFST)组合框架模型进行El Centro波、Taft波、兰州波及汶川波等地震波作用下的拟动力试验,得到该模型的自振频率以及加速度、位移和应变等动力响应。分析模型结构的破坏过程、恢复力特征曲线及变形能力等抗震性能。研究表明:乳栿为模型结构的第一道抗震防线;随着输入地震波加速度峰值的增加,框架模型的自振频率下降,加速度放大系数逐渐减小,模型结构的恢复力特征曲线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捏缩”效应。由应变分析可知,金柱纵筋先于檐柱纵筋屈服;乳栿和混凝土柱为模型结构的主要耗能构件。基于试验研究结果,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试验模型框架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框架的出铰顺序依次为乳栿两侧、金柱柱底、檐柱柱底、金柱CFST柱底部及檐柱CFST柱底部。在峰值加速度为0.70g的El Centro波作用下,模型柱架的极限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与规范规定的限值较为接近,表明框架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