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9篇
  免费   834篇
  国内免费   450篇
电工技术   52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789篇
化学工业   1825篇
金属工艺   651篇
机械仪表   656篇
建筑科学   838篇
矿业工程   316篇
能源动力   245篇
轻工业   662篇
水利工程   189篇
石油天然气   762篇
武器工业   161篇
无线电   110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59篇
冶金工业   467篇
原子能技术   106篇
自动化技术   131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405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283篇
  2017年   336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485篇
  2013年   586篇
  2012年   624篇
  2011年   718篇
  2010年   561篇
  2009年   532篇
  2008年   499篇
  2007年   520篇
  2006年   581篇
  2005年   511篇
  2004年   323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304篇
  2001年   331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313篇
  1998年   302篇
  1997年   220篇
  1996年   191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焊接热源有效利用率的测试计算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出实际热输入值是正确求解焊接热弹塑性问题和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问题的前提;因而,准确地确定热源有效利用率η,在焊接力学的发展中是一个急待解决的命题。本文推荐采用的“测试计算法”提供了一个能够准确、简捷地求得η值的新途径。引入被焊材料的熔化潜热系数后,给出了线热源加热焊缝金属至熔化温度(处于液态)时的实际热有效利用率ηt 的表达式。在四种不同类型的薄板材料上进行了钨极氩弧焊试验,测试计算结果与理论值相符合。理论推导与试验结果均证明,形成焊缝所需要的线能量的无量纲数值等于焊缝金属熔化热有效利用率ηt 的倒数。文中给出的焊接规范参数选择原则也适用于符合线热源条件的其它熔焊热源。η值不但与焊接工艺方法、规范参数有关,而且也随被焊材料的热物理特性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82.
以栅格法和粒子群算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机器人实时全局最优路径规划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栅格法对环境进行建模和直接运用粒子群算法在环境模型中搜索全局最优路径.在计算机上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3.
Journal of Inorganic and Organometallic Polymers and Materials - The original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unfortunately contained mistakes. In line 9 of the abstract, 5% should read as 2%. The...  相似文献   
84.
Li  Guangyu  Jiang  Wenming  Guan  Feng  Zhu  Junwen  Yu  Yang  Fan  Zitian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2022,53(10):3520-3527

The metallurgical bonding of Mg/Al bimetal by liquid–liquid compound casting was realized via co-deposition Cu–Ni alloy coating. The metallurgical layer of the Mg/Al bimetal consisted of Cu solid solution, Cu2Mg and (Al0.7Cu1.3) Mg, Mg solid solution, Al3Ni2, and Mg2Cu. Vickers hardness of the interface was between 149.9 and 209 HV,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Al–Mg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face was attributed to interdiffusion among AZ91D, A356, and Cu–Ni alloy coating.

  相似文献   
85.
硬脆材料专用ELID磨削液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已有新型通用ELID磨削液(HDMY-20型)的基础上,根据硬脆材料的磨削特点和ELID磨削过程中磨削液的电解修锐生膜缓蚀作用、结合通用ELID磨削液的研制经验.通过增添表面活性剂、稳定剂、防锈剂、油性极压剂和调整无机盐等成分的比例关系.优化出适合硬脆材料ELID磨削最佳状态的专用ELID磨削液。应用此磨削液磨削硬质合金表面粗糙度可达Ra0.007μm比通用型磨削液磨削的硬质合金Ra值降低了0.005μm。  相似文献   
86.
研究了Mg-Sr牺牲阳极的显微组织和电化学性能的特征.结果表明,Mg-Sr牺牲阳极的晶粒尺寸随Sr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Sr质量分数为0.19%时,电流效率达到58.56%,开路电位达到-1.735 VSCE;Sr的质量分数再增加,Mg-Sr阳极的电流效率降低,开路电位正移.研究认为,Sr的质量分数为0.19%时,晶界析出的Mg17Sr2相(弱阴极相)和α-Mg基体(阳极相)组成电偶对,阻碍了阳极晶间腐蚀,减少了晶粒大块脱落, 且Sr能够和Mg、Fe形成弱阴极性化合物降低Fe的危害,电流效率升高,同时晶粒细化,晶界面积变大,杂质相分布更均匀,开路电位负移;Sr含量大于0.19%时,过量的Mg17Sr2相作为阴极相加大了阳极的自腐蚀,电流效率下降,开路电位正移.  相似文献   
87.
实验将PHB通过气流-高压静电纺丝制成无纺膜,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其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在体外研究中,分别将无纺膜样本浸入37℃1.5倍仿生体液(SBF)中3、7、14、28d后对其表面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气电纺PHB无纺膜由超细纤维交织而成,纤维之间有多孔形成;通过气流一静电纺丝之后,PHB的结晶度及晶体的有序度降低;PHB膜在SBF中浸泡3天之后就有矿化结晶在纤维的表面形成,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矿化结晶的数目增加,结晶度也随之增高,XRD及FTIR表明形成的结晶为含有碳酸根的磷灰石晶体。  相似文献   
88.
5Cr21Mn9Ni4WNb2N奥氏体耐热钢晶界碳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Cr21Mn_9Ni_4WNb_2N耐热钢锻造后在1200℃以上加热时,NbC聚集成大块,在1200℃以下加热时,NbC薄膜(片)的析出倾向随加热温度降低而增大,1130℃及其以下加热时,粒状和细片状M_(23)C_6随加热温度降低而增多,而且NbC块可作为碳源退化成M_(23)C_6颗粒,过高或过低温度的锻造加热,因晶界NbC块过大或晶界NbC薄膜(片)过多而不利于锻造加工。  相似文献   
89.
一种Cr—Mn—Mo—B低碳低合金钢的热变形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THERMCMASTOR-Z热处理机对一种Cr-Mn-Mo-B钢的热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绘制了真应力-应变曲线,得到了各变形工艺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出试验用钢的Q值为373.7kj/mol。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试验用钢的动态再结晶图,试验发现,试验用钢900℃以上变形后,在奥氏体区冷过程中发生静态再结晶与晶粒长大,相变前晶粒尺寸与变形条件Z的关系:drec=2.88×10^4×Z^-0.205。  相似文献   
90.
Li  M.H.  Sun  X.F.  Jin  T.  Guan  H.R.  Hu  Z.Q. 《Oxidation of Metals》2003,60(1-2):195-210
The oxidation behavior of a single-crystal (SC) Ni-base superalloy was studied over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1000–1150°C and analysed by TGA, XRD, EDAX, and SEM.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C Ni-base superalloy exhibited parabolic oxidation kinetics, which were controlled by the growth of the inner -Al2O3 layer. A mixed scale formed on the SC Ni-base superalloy after prolonged oxidation. The scale consisted of an outer layer of spinel, a sublayer of mainly -Al2O3 with small amount of spinel adjoined by a very thin and even discontinuous layer of CrTaO4-rich oxide, and an inner -Al2O3 layer. The inner -Al2O3 layer provided good protection. No internal oxides or nitrides were observed below the inner -Al2O3 layer after 1000 hr at 1000°C, and after 200 hr at 1100 and 1150°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