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05篇
  免费   3812篇
  国内免费   2088篇
电工技术   2521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3003篇
化学工业   5373篇
金属工艺   1752篇
机械仪表   1915篇
建筑科学   2924篇
矿业工程   1014篇
能源动力   947篇
轻工业   3487篇
水利工程   808篇
石油天然气   1646篇
武器工业   334篇
无线电   400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45篇
冶金工业   1635篇
原子能技术   356篇
自动化技术   4936篇
  2024年   240篇
  2023年   869篇
  2022年   1548篇
  2021年   2110篇
  2020年   1441篇
  2019年   1179篇
  2018年   1295篇
  2017年   1374篇
  2016年   1156篇
  2015年   1566篇
  2014年   1998篇
  2013年   2305篇
  2012年   2408篇
  2011年   2461篇
  2010年   2038篇
  2009年   1968篇
  2008年   1939篇
  2007年   1826篇
  2006年   1726篇
  2005年   1401篇
  2004年   1042篇
  2003年   1005篇
  2002年   1033篇
  2001年   957篇
  2000年   674篇
  1999年   610篇
  1998年   556篇
  1997年   401篇
  1996年   314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219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14篇
  1975年   5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41.
SF_6因优异的电气特性广泛应用于电器绝缘设备中,但其产生的温室效应对大气环境具有极大损害。近年来,C_5F_(10)O作为一种环保型SF_6潜在替代气体受到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为进一步探究C_5F_(10)O/干燥空气与C_5F_(10)O/N_2的绝缘特性,文中利用气体绝缘性能测试平台,对不同气压、不同C_5F_(10)O分压下的2种混合气体在准均匀电场下进行工频击穿试验。实验结果表明,C_5F_(10)O混合气体绝缘强度随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提高C_5F_(10)O分压亦可提高两类缓冲气体的绝缘强度,且对N_2绝缘强度提升相对值大于干燥空气。从绝缘强度考虑,适当增大C_5F_(10)O混合气体气压和C_5F_(10)O分压,C_5F_(10)O/干燥空气比C_5F_(10)O/N_2混合气体更具潜力替代室内中低压设备中的SF_6。  相似文献   
242.
High performance fibers with high strength and toughness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composites, but contradiction between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makes the preparation to become a current challenge. Herein, an asymmetric structure of more flexible diamine, 3,4′-diaminodiphenyl ether (3,4′-ODA), is introduced into heterocyclic aramid (PBIA) fibers to replace rigid symmetric p-phenylenediamine (PDA). By studying the properties of copolymer (mPEBA) fibers with different ratios of diamine, it is found that the mPEBA fiber reached the optimal mechanical properties with the 30% content of 3,4′-ODA. Compared with homopolymerized heterocyclic aramid fibers,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of mPEBA fiber are improved by 26.2% and 38.7%, respectively. 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 show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3,4′-ODA structure can increase stretchability of mPEBA fibers, improving the orientation degree during hot-drawing.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confirm that 3,4′-ODA structure undergoes a conformation transformation to form a straightened chain during hot-drawing, while symmetrical 4,4′-diaminodiphenyl ether (4,4′-ODA) cannot form the same conformation. The misplaced-nunchaku structure is formed based on the special meta-para position of 3,4′-ODA, achieving the synergy of high strength and high toughness.  相似文献   
243.
Hydrogels with excellent stiffness, toughness, anti-fatigue, and self-recovery properties are regarded as promising water-containing materials. In this work, a dual physically cross-linked (DPC) sodium alginate (SA)/poly[acrylamide (AAm)-acrylic acid (AAc)-octadecyl methacrylate (OMA)]-Fe3+ hydrogel is reported, which is constructed by hydrophobic association (HA) and ionic coordination (IC). The optimal DPC hydrogel demonstrates excellent mechanical performance: tensile modulus of 0.65 MPa, tensile strength of 3.31 MPa, elongation at break of 1547%, and toughness of 27.8 MJ m–3. SA/P(AAm-AAc-OMA)-Fe3+ DPC hydrogels also exhibit prominent anti-fatigue and self-recovery performance (99.1–109.7% modulus recovery and 90.4–108.9% dissipated energy recovery after resting for 5 min without additional stimuli at ambient temperature) through the reconstruction of reversible physical cross-linking. Some of the SA/P(AAm-AAc-OMA)-Fe3+ DPC hydrogels even exhibit a stretching-induced strengthening effect,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performance of muscle—“the more training, the more strength.” Hence, the combination of HA and IC will provide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design DPC hydrogels with desirable mechanical performances and a longer service life for wider applications of soft materials.  相似文献   
244.
马国民  易柳  苏玥 《当代化工》2021,50(7):1698-1704
随着交通量的增长,对路面材料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而石油沥青是公路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石油沥青的性能,必须深入理解和掌握有关石油沥青的组成、结构方面的知识.介绍了石油沥青的平均分子结构模型,以分散系统理论为前提总结了石油沥青的胶体结构模型,提出了现有结构模型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45.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表面形成的碱性物质容易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加快、寿命缩短,因而调控三元材料表面碱性物质对于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功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综述了高镍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表面碱性物质的形成机理及处理手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环境中的水、二氧化碳对表面碱性物质形成的影响。探讨了表面碱性物质形成过程中,由于锂离子和过渡金属的迁移与固化引发的表面结构的相变现象,造成了三元正极材料的加工储存性能的恶化。还对降碱工艺中的洗涤、干燥、低温烧结等过程进行了重点说明,阐述了洗涤工艺对三元材料表面碱性物质降低及对材料性质的影响,指出需选择合适的洗涤、干燥条件,减小材料表面发生的变异。最后结合目前降碱工艺对后续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46.
中国新疆准东煤具有储量巨大、开采成本低、挥发分高、硫含量低等特点,是优质的动力用煤。但准东煤钠含量高,燃烧利用时易在受热面上形成烧结性积灰,产生严重的结渣,极大限制了高钠煤的开发利用。因此,要实现高钠煤的清洁高效利用,需充分认识高钠煤灰的烧结特性。总结了高钠煤积灰结渣机理,概述了高钠煤灰烧结机制,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高钠煤在燃烧过程中,煤中碱金属(主要为钠)释放并以Na_2SO_4、NaCl及Na的形式存在于烟气中,与受热面接触并于其上冷凝形成黏性内白层,内白层捕获飞灰颗粒后反应生成低熔点化合物,其烧结温度降低,使锅炉受热面上发生沾污增强型的"沾污烧结"过程。高钠煤灰的烧结过程包含固相烧结、液相烧结和气相烧结3种方式,对煤灰烧结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反应温度、化学组成、煤灰粒径、反应气氛、添加剂种类、锅炉设计和锅炉运行工况等。其中添加剂按氧化物种类可分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一般情况下碱性氧化物可以降低煤灰烧结温度,酸性氧化物可提高煤灰烧结温度。未来对于提高高钠煤灰烧结温度的研究方向可从新型添加剂出发,找到既能固定烟气中的钠,又能与灰渣中的低熔点含钠矿物质反应生成高熔点化合物的单一或混合成分的添加剂。同时,关于钠蒸气对积灰结渣在微观层面上的动态特性的影响机制也需进一步研究。概述了煤灰烧结温度的测量方法,热导率分析法、压力测量法、热机械分析法、筛分法和压降法,其中压降法是目前为止测量烧结温度较为准确的方法。介绍了上海理工大学碳基燃料洁净转化实验室在高钠煤灰烧结特性方面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解决燃用高钠煤锅炉积灰结渣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7.
1 INTRODUCTIONThankstoitslowresistivityandhighelectromi grationresistance ,copperappearstobeaverypromisingsubstituteforaluminumininterconnec tions[1] .However ,copperisverydifficulttopattern ,andonlychemical mechanicalpolishing (CMP)tech nologycanresolvethisproblem[2 ] .CMPwasinitiallyinvestigatedandopenedoutfrom 1980soverseas[3] ,anditisthebestandonlyglobalplanarizationtech nologyatpresent ,butkeepsholdofbusinesssecretsallthetime .Fayolleetal[2 ] researchedCMPprocessofcopperwhereFe(…  相似文献   
248.
闫磊  孙建华  孙悦  于洋  李硕  王林 《中国冶金》2022,32(7):103-106
针对 IF 钢经过连退或镀锌热处理,在切边过程中由于切边质量不佳,带钢边部容易产生毛刺等缺陷,进而影响带钢边部质量的问题,通过研究切边后带钢切断面各区域比例以及切边工艺参数对切边后切断面各区域比例的影响,对圆盘剪切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同时通过研究去毛刺辊工作原理以及亮边缺陷产生原因,对去毛刺辊的涂层和底辊辊型进行了优化设计。采取优化措施后,IF 钢的切边质量得到了改善,并彻底消除了亮边缺陷。  相似文献   
249.
1 INTRODUCTIONTiAlalloyhaslongbeenconsideredasapromis ingmaterialforhightemperatureapplication ,duetoitsexcellenthightemperature p  相似文献   
250.
摘要:蓄热式加热工艺是大型钢铁企业轧钢工序普遍采用的加热技术,但该工艺高频率换向蓄热燃烧导致公共管道内的燃气交替排入大气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使其成为钢铁生产流程中少有未进行污染物治理的生产工序。基于消除蓄热式加热炉热工制度缺陷,系统介绍了蓄热式加热炉烟气反吹扫技术及与之匹配的加热炉烟气反吹安全联锁与防爆技术、烟气反吹工艺设计与时序调控技术。该成果应用于某钢铁企业蓄热式加热炉(160t/h)建设国内首套换向残留燃气反吹技术示范线,该加热炉燃气放散体积分数由9.0%降低至0.208%,CO放散减排率达92%以上,轧钢燃气耗量节约4.38%。其后承建多家钢铁企业19条蓄热式轧钢加热炉烟气反吹改造工程,均取得较好效果,节能、环保及社会效益显著,同时减少碳氧化物的排放量,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