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198篇 |
免费 | 1749篇 |
国内免费 | 69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388篇 |
技术理论 | 5篇 |
综合类 | 1498篇 |
化学工业 | 4371篇 |
金属工艺 | 1475篇 |
机械仪表 | 1708篇 |
建筑科学 | 1770篇 |
矿业工程 | 960篇 |
能源动力 | 848篇 |
轻工业 | 1791篇 |
水利工程 | 490篇 |
石油天然气 | 1544篇 |
武器工业 | 157篇 |
无线电 | 277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342篇 |
冶金工业 | 1405篇 |
原子能技术 | 261篇 |
自动化技术 | 285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7篇 |
2024年 | 638篇 |
2023年 | 580篇 |
2022年 | 733篇 |
2021年 | 1087篇 |
2020年 | 914篇 |
2019年 | 823篇 |
2018年 | 818篇 |
2017年 | 857篇 |
2016年 | 828篇 |
2015年 | 959篇 |
2014年 | 1231篇 |
2013年 | 1496篇 |
2012年 | 1531篇 |
2011年 | 1628篇 |
2010年 | 1458篇 |
2009年 | 1329篇 |
2008年 | 1348篇 |
2007年 | 1252篇 |
2006年 | 1211篇 |
2005年 | 1087篇 |
2004年 | 755篇 |
2003年 | 694篇 |
2002年 | 708篇 |
2001年 | 594篇 |
2000年 | 539篇 |
1999年 | 601篇 |
1998年 | 494篇 |
1997年 | 422篇 |
1996年 | 379篇 |
1995年 | 323篇 |
1994年 | 301篇 |
1993年 | 226篇 |
1992年 | 176篇 |
1991年 | 119篇 |
1990年 | 68篇 |
1989年 | 70篇 |
1988年 | 74篇 |
1987年 | 47篇 |
1986年 | 35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11篇 |
1977年 | 5篇 |
1975年 | 5篇 |
194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任尚卿 《Prestress Technology》2010,14(4):16-18
本文是受国际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协会主席马铁龙Bayard MaTeron先生之托而撰写。文中主要论述预应力技术应用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CFRD),以预应力筋替代混凝土面板的部分钢筋,使其成为双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面板,从而增强其抗裂性能,并减少面板的钢材用量。它将系统地介绍使用预应力筋的品种、替代钢筋的比例,预应力筋的布置,施加预应力方式及张拉防护措施等。 相似文献
993.
Gao Zhigang;Cui Lugui;Chu Yushi;Niu Luyue;Wang Lehan;Zhao Rui;Yang Yulong;Liu Xiaofeng;Ren Jing;Dong Guoping 《光:科学与应用(英文版)》2025,14(3):656-664
Visible light microlasers are essential building blocks for integrated photonics. However, achieving low-threshold (μW), continuous-wave (CW) visible light lasing at room temperature (RT) has been a challenge because of the formidable requirement of population inversion at short wavelengths. Rare-earth (RE)-activated microcavities, featuring high-quality factor (Q ) and small mode volume of whispering gallery modes, offer a great opportunity for achieving infrared-to-visible upconversion (UC) lasing. Here, we report that batch-produced nano-glass composite (GC) microspheres incorporating RE-doped fluoride nanocrystals show efficient UC emissions. These multi-phase composite microspheres exhibit a high Q value (≥105), comparable to that of conventional multi-component glass microspheres. The UC lasing with pure red, green, and blue (RGB) emissions are demonstrated based on a highly efficient tapered fiber-microsphere system. More importantly, the GC microspheres manifest reduced (by 45%) lasing threshold and enhanced (more than four times) slope efficiency. These characteristics, together with excellent long-term stability, suggest a promising solution to achieving highly robust, stand-alone, low-threshold, and versatile UC microlasers. 相似文献
994.
针对反应堆堆内构件压紧弹簧疲劳失效模式,在考虑应力松弛和辐照影响的条件下基于仿真方法开展可靠性评估。首先结合疲劳模型和平均应力松弛Landgraf模型,考虑辐照对疲劳参数的影响,构建了压紧弹簧疲劳寿命模型。在压紧弹簧疲劳寿命模型基础上,根据广义应力-强度干涉模型定义压紧弹簧可靠度并开展灵敏度分析。以非能动压水堆AP1000压紧弹簧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在95%置信度水平下,分别计算了可靠度为95%和50%时对应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若不考虑应力松弛,压紧弹簧总疲劳寿命下降88.3%;从经济性角度考虑寿命预测结果较为保守。通过灵敏度分析发现对可靠度影响较大的设计变量是弹性模量和疲劳强度系数,在一定可靠度下可以通过调整设计变量对压紧弹簧的疲劳可靠性评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95.
聚乙烯吡咯烷酮(以下简称PVP)作为一种抑制能力较强、应用较成熟的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以下简称KHIs),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但对于不同分子量PVP对水合物形成的影响情况还存在着争议。为此,在常压、变温条件下进行了四氢呋喃(以下简称THF)水合物形成模拟实验,研究了相同加量条件下、不同分子量的PVP对THF水合物形成及生长的影响,并从宏观现象、介观结构和微观机制3个层面对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1)对于THF水合物的形成,PVP的抑制能力随分子量的增大逐渐增强;(2)对于THF水合物的生长,PVP分子量介于8 000~58 000时,抑制效果较接近且相对较弱,但抑制作用稳定,PVP分子量介于270 000~1 500 000时,在THF水合物生长初始阶段PVP的抑制效果较好,但整个实验过程THF水合物形成的平均速率相对较快,且PVP分子量越大这一现象越明显;(3)PVP的存在增强了THF水合物聚集体的聚集强度。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对于KHIs的研发和实际应用均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了人工加速老化对茶叶籽含水率、含油率、可溶性蛋白、脂肪酶、脂肪氧化酶活性、酸价、过氧化值的影响及脂肪酸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加速老化促进茶叶籽老化进程,老化程度与老化强度成正比。随着人工加速老化时间的延长,茶叶籽含水率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茶叶籽脂肪酶活力下降,脂肪氧化酶活力上升;茶叶籽油酸价和过氧化值增高;茶叶籽含油率逐渐升高,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下降,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上升。通过对茶叶籽老化不同阶段储藏特性的测定可以预测茶叶籽劣变程度。 相似文献
997.
依-舒地堑经历了早期断陷和晚期消亡两大发育历程,与大的构造演化阶段相匹配,形成了4个超层序、20个层序。母岩分布、古水流特征等综合分析表明,方正断陷存在3个物源区,从新安村组至达连河组深湖相的沉积边界逐渐向沉积中心迁移,致使烃源岩层位不断变化,但总体赋存于强烈断陷期和初始断陷期。依-舒地堑的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低位体系域,高位体系域中仅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998.
999.
对1050 ℃固溶处理后的2205双相不锈钢在650~1000 ℃下时效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观测不同工艺条件下σ相析出规律,绘制了σ相析出TTP曲线图,描述了σ相析出特征。结果表明:时效初期,σ相优先在铁素体与奥氏体相界处形核,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和时效时间的增加,σ相不断长大、粗化并向铁素体基体内延伸;时效时间越长,析出相越多,时效时间相同时,当温度达到850 ℃,析出量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σ相析出温度范围为650~950 ℃,析出鼻尖温度为850 ℃,轧制变形量增加,σ相析出速度加快,但并不影响其析出的鼻尖温度。 相似文献
1000.
该文针对基于译码转发协议的分布式Alamouti空时码(DF-DASTC)系统的信道容量以及最优资源分配策略问题。利用退化中继信道模型,推导得到了DF-DASTC系统在衰落信道下的信道容量闭式解。以DF-DASTC信道容量最大化为目标,对该系统在固定带宽分配时,中继及信源节点的最优功率分配方案进行了研究,推导得到了DF-DASTC系统的最优功率分配方案的闭式解。利用凸优化理论,将以DF-DASTC信道容量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优化问题转换为非线性不等式约束的单目标凸优化问题,进一步得到了可变带宽分配时的DF-DASTC系统的最优带宽和功率分配策略。理论分析和系统仿真表明,该文所提出的资源分配策略,比平均分配的资源方案具有更大的信道容量。另外,该文的最优资源分配策略适用于具有多个中继节点的无线中继网络,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