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265篇
  免费   23567篇
  国内免费   14697篇
电工技术   17367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20952篇
化学工业   27076篇
金属工艺   14080篇
机械仪表   14874篇
建筑科学   15823篇
矿业工程   8710篇
能源动力   5529篇
轻工业   22761篇
水利工程   6175篇
石油天然气   8360篇
武器工业   3037篇
无线电   2164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559篇
冶金工业   8848篇
原子能技术   3364篇
自动化技术   28368篇
  2024年   1293篇
  2023年   3538篇
  2022年   7945篇
  2021年   10285篇
  2020年   7639篇
  2019年   5376篇
  2018年   5918篇
  2017年   7012篇
  2016年   6048篇
  2015年   9450篇
  2014年   11821篇
  2013年   13608篇
  2012年   16586篇
  2011年   17322篇
  2010年   16270篇
  2009年   15784篇
  2008年   15896篇
  2007年   15010篇
  2006年   13139篇
  2005年   10561篇
  2004年   7845篇
  2003年   5601篇
  2002年   5439篇
  2001年   4830篇
  2000年   3853篇
  1999年   1988篇
  1998年   993篇
  1997年   776篇
  1996年   704篇
  1995年   614篇
  1994年   445篇
  1993年   397篇
  1992年   305篇
  1991年   225篇
  1990年   208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136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40篇
  1977年   7篇
  1970年   6篇
  1959年   27篇
  1951年   3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Hyperbolic phonon polaritons (HPhPs) in orthorhombic-phase molybdenum trioxide (α-MoO3) show in-plane hyperbolicity, great wavelength compression, and ultralong lifetime, therefore holding great potential in nanophotonic applications. However, its polaritonic response in the far-infrared (FIR) range remains unexplored due to challenges in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Here, monochromated electron energy loss spectroscopy (EELS) in a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STEM) is used to probe HPhPs in α-MoO3 in both mid-infrared (MIR) and FIR frequencies and correlate their behaviors with microstructures and orientations. It is found that low structural symmetry leads to various phonon modes and multiple Reststrahlen bands (RBs) over a broad spectral range (over 70 meV) an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55–63 meV and 119–125 meV along the b-axis, 68–106 meV along the c-axis, and 101–121 meV along the a-axis). These HPhPs can be selectively excited by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swift electrons. These findings provide new opportunities in nanophotonic and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such as directed light propagation, hyperlenses, and heat transfer.  相似文献   
42.
43.
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靶面激光光斑尺寸原位测量的方法。从高斯光束的横向光强分布特性出发,建立了激光烧蚀斑半径与辐照激光能量、光斑尺寸、烧蚀阈值间的关系式,模拟分析发现辐照激光光斑尺寸对烧蚀斑半径随辐照能量变化曲线有较大影响。对于脉宽为2 ms,波长为1064 nm的激光,实验测量了不同能量激光辐照下相纸烧蚀斑半径,并用推导出的关系式拟合测量数据,获得了靶面处光斑尺寸和样品烧蚀阈值。同时,也测量了不同位置处的光斑尺寸和样品烧蚀阈值,对高斯光束束腰位置和样品烧蚀阈值的光斑尺寸效应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结果可靠,简单高效。该技术可以为高能激光与固体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和激光加工等应用领域中实现简单方便地测量靶面光斑尺寸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4.
介绍了尿素装置中3起液位仪表失真案例,分析了故障现象和设备工况,确定失真原因,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解决了仪表故障。  相似文献   
45.
赵明军 《当代化工》2015,(1):184-186
对甲乙酮装置剩余丁烯的循环利用进行了研究,采用聚结器脱水-净化的方法,脱除了剩余丁烯中的仲丁醇、仲丁醚、甲乙酮和水分等杂质,使得剩余丁烯得到了循环使用,满足了水合工段的进料要求,同时提高了甲乙酮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6.
【摘要】   目的 研究和探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9月收治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行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18例,为对照组;采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患者22例,为观察组。两组均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并胆道支架植入。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胆道开通时间分别为(8.7 ± 0.7)和(6.2 ± 0.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1.4 ± 0.8)和(8.7 ± 0.5)个月,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两组之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但是远期疗效有显著差异(P < 0.05)。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生存时间及胆道开通时间明显延长,对于125I粒子条联合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7.
现有的时态网络可视化方法大多采用等量时间片来可视化网络的演变,不利于时态模式的快速挖掘和发现。为此,根据时态网络固有的特征提出自适应时间片划分方法(Adaptive Time Slice Partition method,ATSP)。在时态网络的两种表示方式(基于事件的表示方式和基于快照的表示方式)的基础上,构建了ATSP的基础模型,同时提出了一种改进模型用来描述事件间隔时间服从长尾分布的时态网络。为了实现时间片的不等量划分,针对探索任务的不同提出了基于时态模式的ATSP规则和基于中心节点的ATSP规则,并提出了实现算法--层次划分算法(Hierarchical Partition algorithm,HP)和增量划分算法(Incremental Partition algorithm,IP)。实验结果表明,ATSP方法比传统的时间片划分方法更能准确地表示网络的时态特征,且该方法应用于可视化时,能有效归纳并展示网络的特征,明显提高了视觉分析的效率。  相似文献   
48.
In this study, 30 subjects were exposed to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air temperature (Ta: 24, 27, and 30°C) and CO2 level (8000, 10 000, and 12 000 ppm) in a high-humidity (RH: 85%) underground climate chamber. Subjective assessments,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s compared with exposure to Ta = 24°C, exposure to 30°C at all CO2 levels caused subjects to feel uncomfortably warm and experience stronger odor intensity, while increased mental effort and greater intensity of acute health symptoms were reported. However,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f Ta on task performance or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were found. This indicated that subjects had to exert more effort to maintain their performance in an uncomfortably warm environment. Increasing CO2 from 8000 to 12 000 ppm at all Ta caused subjects to report higher rates of headache, fatigue, agitation, and feeling depressed, although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only at 24 and 27°C. The text typing performanc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this exposure, whereas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and thermal discomfor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se effects suggest higher arousal/stress. No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effect of Ta and CO2 concentration on human responses was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49.
本实验采用4D-非标记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秦川牛肉贮藏过程中(0~8 d)肌红蛋白含量及其衍生物的转化情况,阐释冷却秦川牛肉中肌红蛋白含量及其衍生物转化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肌红蛋白表达量在宰后0~4 d上升、4~8 d下降,利用非标记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出与肌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相关的差异蛋白14 种,具体包括代谢酶、氧化还原酶、过氧化物酶、伴侣蛋白4 类,这4 类蛋白的表达共同调控贮藏过程中肌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3 种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具体表现为贮藏过程中肌红蛋白表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氧合肌红蛋白相对含量持续下降,脱氧肌红蛋白、高铁肌红蛋白相对含量逐渐增加,导致肉色发生褐变。本研究结果有利于理解秦川牛肉贮藏过程肉类变色的复杂生化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