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094篇
  免费   82151篇
  国内免费   56160篇
电工技术   39365篇
综合类   36757篇
化学工业   38391篇
金属工艺   34301篇
机械仪表   16557篇
建筑科学   21985篇
矿业工程   18779篇
能源动力   11292篇
轻工业   35995篇
水利工程   11604篇
石油天然气   16895篇
武器工业   5656篇
无线电   4205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041篇
冶金工业   11565篇
原子能技术   3711篇
自动化技术   67453篇
  2024年   2748篇
  2023年   6301篇
  2022年   10388篇
  2021年   12520篇
  2020年   13441篇
  2019年   20232篇
  2018年   21755篇
  2017年   23837篇
  2016年   22925篇
  2015年   24600篇
  2014年   25006篇
  2013年   25525篇
  2012年   27461篇
  2011年   24528篇
  2010年   23065篇
  2009年   19912篇
  2008年   18351篇
  2007年   17272篇
  2006年   14551篇
  2005年   12227篇
  2004年   13017篇
  2003年   9573篇
  2002年   9023篇
  2001年   7998篇
  2000年   7025篇
  1999年   5011篇
  1998年   4001篇
  1997年   3565篇
  1996年   3411篇
  1995年   3475篇
  1994年   2857篇
  1993年   2678篇
  1992年   2593篇
  1991年   1887篇
  1990年   1499篇
  1989年   1398篇
  1988年   1055篇
  1987年   333篇
  1986年   284篇
  1985年   208篇
  1984年   148篇
  1983年   113篇
  1982年   151篇
  1981年   166篇
  1980年   134篇
  1976年   225篇
  1975年   203篇
  1972年   236篇
  1971年   127篇
  1960年   20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CO2吞吐工艺操作参数的整体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ZY油田原油CO2吞吐的工艺过程,建立了CO2吞吐数值模拟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CO2吞吐进行了实例分析,首先对该井的CO2吞吐参数进行了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分析了CO2周期注入量、注入速度、焖井时间、采液速度等因素对CO2吞吐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对CO2吞吐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计算表明用正交试验优选法得到的优化方案比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所得的优化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2.
在分析研究目前国内外油气井完井产能计算经验公式的基础上,针对四川气田东部浅层气藏常用的几种完井方式,建立了该地区完井产能预测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计算,表明了其数学模型的准确可行性,并为出砂井和非出砂井的完井方式提供了选择依据:对于出砂井,砾石裸眼充填完井方式是最理想的完井方式;对于非出砂井,实际裸眼完井的产能最大。得出的结论对该地区直井完井方式的选择,完井参数优化设计以及产能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3.
目前全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天然气水合物由于储量大、能量密度高而将成为一种诱人的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存在于冻土带和海洋,在地下处于低温和高压状态,以现有的技术,钻井和开采都存在很大的困难。简要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性质及储量,阐述了天然气水合物钻井的六个挑战及目前国外天然气水合物的两种钻探方法;同时阐述了以热力法、降压法和化学试剂注入法为主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并针对天然气水合物钻采技术现状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4.
裂解炉炉管基于风险的检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管式裂解炉炉管受炉内高温及管内介质压力的共同作用,易发生蠕变等现象,因此,对裂解炉炉管进行风险评价尤为重要。应用API 581基于风险的检验规范对炉管的失效可能性及失效后果分别进行定量计算,并由此得到裂解炉炉管的定量风险结果和基于风险的检验周期,为裂解炉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5.
迷宫螺旋泵和密封工作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实测迷宫螺旋泵和密封工作特性的实验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测得迷宫螺旋泵的泵送特性曲线、迷宫螺旋端面组合密封的最大密封压力以及端面开启的开始转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6.
多带UWB通信技术是目前超宽带通信技术中较为热的研究领域,本文引入了一种基于干扰抑制OFDM系统的UWB系统[4],在此基础至上和MIMO技术结合起来,引入一种实际可行的自适应调制算法,算法通过建立各子信道的能量增量表,来实现信息比特和功率的最优分配[1].通过仿真试验可以发现,这种MIMO系统的结合可以改善系统的BER.  相似文献   
127.
逆流式气浮过滤一体化净水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东劲  谢春波 《煤炭技术》2006,25(3):112-114
通过鸡西市自来水公司第一水厂的工程实例介绍了逆流式气浮过滤一体化净水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8.
1 Introduction High power laser diode arrays (LDA) have many advan- tages such as small volume, long working life, high slope efficiency and high optical density, so they have many applications in medical treatment, material pro- cessing, and for the pumping source of solid laser and etc. But unfortunately, the LDA can not be easy to use directly in these fields because of their poor beam quality and extremely asymmetric divergent beams (!x≈ 5°~10°and !y≈20°~35°, for example), so it …  相似文献   
129.
给出了一种用于 OFDM 系统中可同时完成帧起始位置估计和载波频偏估计/补偿的同步算法及其 FPGA 实现方法。采用量化的方法对该不需要额外同步序列的估计算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载波频偏的估计精度,并在数字域进行了频偏校正。在硬件实现上,利用 CORDIC 算法能够有效计算三角函数的特点,把频偏估计和频偏校正过程中的反正切运算和角度旋转操作转化成加法和移位操作,实现了计算精度、运算速度和硬件资源利用三方面性能的兼顾。  相似文献   
130.
A self-assembly patterning method for generation of epitaxial CoSi2 nanostructures was used to fabricate 50 nm channel-length MOSFETs. The transistors have either a symmetric structure with Schottky source and drain or an asymmetric structure with n+-source and Schottky drain. The patterning technique is based on anisotropic diffusion of Co/Si atoms in a strain field during rapid thermal oxidation. The strain field is generated along the edges of a mask consisting of 20 nm SiO2 and 300 nm Si3N4. During rapid thermal oxinitridation (RTON) of the masked silicide structure, a well-defined separation of the silicide layer forms along the edge of the mask. These highly uniform gaps define the channel region of the fabricated device. The separated silicide layers act as metal source and drain. A poly-Si spacer was used as the gate contact. The asymmetric transistor was fabricated by ion implantation into the unprotected CoSi2 layer and a subsequent out-diffusion process to form the n+-source. I–V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the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transistor structur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