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27篇
综合类   21篇
化学工业   65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35篇
建筑科学   51篇
矿业工程   21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35篇
水利工程   11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4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10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91.
任军  边秀芝  郭金瑞 《磷肥与复肥》2007,22(6):12-13,27
近年来,我国肥料研究领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缓(控)释肥料的研制、植物营养遗传特性研究、新型施肥理论建立、施肥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但我国目前施肥水平还很落后,仍需深入研究,解决施肥体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392.
针对复杂航空薄壁结构件数控铣削时的振动问题,对薄壁件铣削时变化模态参数对加工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对薄壁件铣削工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推导,建立了薄壁件铣削振幅响应与工艺系统结构参数的函数关系,利用模态实验分析不同工序状态下模态参数的演变过程,揭示了铣削过程中模态刚度和模态质量的变化对模态频率的影响规律,并依据模态频率变化规律进行了最佳主轴转速范围的初选,在此基础上通过薄壁件的状态振幅响应曲线进一步优化了主轴转速取值范围,提出了薄壁件恒转速切削和变转速的可行性切削方案,利用薄壁叶片进行了工程化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态参数结合薄壁件振幅响应曲线进行最佳主轴参数选择策略是可行的,能够为薄壁件铣削时参数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3.
任军  许伟春  涂春云  叶晓兰  张诚诚  王壹  罗军  刘渊 《塑料》2023,(4):70-75+142
在自修复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之间较难取得平衡是自修复聚氨酯材料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首先以对苯二甲酰氯和对氨基酚为原料制备了含有酰胺键的扩链剂N1,N4-双(4-羟基苯基)对苯二甲酰胺(NHT),利用核磁氢谱(1H-NMR)、核磁碳谱(13C-NMR)和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基于此,进一步制备了2种R值不同的自修复聚氨酯材料(PUNHT3.0、PUNHT3.5),并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TGA)、动态力学性能分析(DMA)、万能力学试验机对2种聚氨酯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增大R值能有效地提高聚氨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但是,分子量分布变宽;另外,引入酰胺键后,明显地提升了聚氨酯的拉伸强度和耐热性,其中,PUNHT3.5的拉伸强度最高可达28.7 MPa, 700℃时的残碳率为15%,自修复效率为78.7%。  相似文献   
394.
为了满足舰船狭小空间内更高温度等级燃烧环境下实时通信的需求,展开了舰船通信系统用小弯曲耐燃烧光缆的研制。通过耐燃烧光纤及其保护、防火层、耐弯曲、光缆强度等结构设计,以及光缆燃烧和水火喷淋热力学仿真分析、严格而精密制作工艺控制,成功研制了该光缆。经检测,该光缆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弯曲半径≥5倍光缆外径,拉伸性能≥3 kN)、耐燃烧性能(950℃燃烧90 min,自然冷却15 min)和耐水火喷淋性能(950℃燃烧15 min,水冷15 min),能够满足舰船通信系统传输要求,可确保发生火灾时指挥、疏散、作战、撤离等行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95.
王征  武朦朦  宋有为  赵金仙  任军 《现代化工》2023,(3):157-162+170
以层状硅酸铜为前驱体制备了不同焙烧温度下的层状Cu/SiO2催化剂。利用N2吸脱附、XRD、FT-IR、SEM、TEM、XPS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500℃下焙烧得到的催化剂比表面积大、Cu物种分散度最高、Cu颗粒尺寸均一,前驱体中层状硅酸铜的质量分数最高,还原后Cu+相对含量最高。将该催化剂应用于草酸二甲酯(DMO)选择性加氢制乙醇酸甲酯(MG),在2 MPa、200℃、H2/DMO物质的量的比为100的反应条件下DMO的转化率为98.5%,MG的选择性为52.1%,并且层状Cu/SiO2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96.
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煤化工下游化学品,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主要使用铜基催化剂,金属铜易发生团聚、烧结是限制催化剂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有序多级孔氧化硅载体(HPS-x),采用蒸氨法和浸渍法分别制得Cu/HPS-x(x=100、130和160)和Cu/HPS-130-W催化剂,考察不同水热温度对催化剂在甲醇脱氢制甲酸甲酯的催化性能的影响,催化剂活性顺序为:Cu/HPS-130> Cu/HPS-160> Cu/HPS-100> Cu/HPS-130-W。表征结果显示,水热温度对HPS载体的织构性质有显著影响,HPS-100以微孔为主,介孔较少,HPS-160比表面积较低,HPS-130载体有适宜孔径分布的有序微介孔结构,能有效促进Cu粒子分散,防止活性组分团聚,进而提高催化剂活性。采用蒸氨法制备的Cu/HPS-130催化剂在0.2 MPa、300℃反应条件下,甲醇转化率和MF选择性分别达38.7%和79.8%,明显优于浸渍法制备的Cu/HPS-130-W催化剂。结果表明蒸氨法比浸渍法更有利于活性组分的分散,载体和金属间相互作用更强,避免活性组分的团聚和剥离。  相似文献   
397.
油莎豆是一种新型油料作物,为提高其利用效率和附加值,该研究以油莎豆粕为固体培养基,以纳豆枯草芽孢杆菌N500为发酵剂,探讨用油莎豆粕生产纳豆激酶的可行性。以油莎豆粕含水量、纳豆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尿激酶酶活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发现豆粕含水量为75%、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为37℃、发酵周期为84 h时,纳豆激酶平均酶活力最高,达10 382.90 U/g。与传统黄豆固态发酵相比,所产纳豆激酶单位酶活提高了56.32%。  相似文献   
398.
任军  陈晨  赵佳 《焊接技术》2023,(3):79-83+114
在大批量生产E309LT1-1钛型不锈钢药芯焊丝的过程中出现了脱渣不稳定的现象。通过对熔敷金属化学成分分析,采用荧光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熔渣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锈钢药芯焊丝药粉微量组分不均匀造成熔渣内表面组织结构出现较大差异,导致大批量生产过程中不锈钢药芯焊丝脱渣性能不稳定。药芯中微量组分的波动导致熔渣内表面无法形成结合力较强的棒束状组织,使得熔渣内部结合力减小,焊后渣壳自身先破碎甚至出现粘渣,造成药粉微量组分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各组分的流动性差异大。经过严选,原料生产工艺改进后,不锈钢药芯焊丝脱渣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且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399.
选用三种不同的基于木质素的生物基扩链剂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分别制备了三种自修复聚氨酯(PUR)。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对三者化学结构确认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对三种自修复聚氨酯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热重(TG)、动态力学性能分析(DMA)、万能力学试验机、光学显微镜对三种PUR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使用间苯二酚和对苯二酚作为扩链剂的自修复PUR则表现出最佳的物理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其拉伸强度分别可达3.79,4.85 MPa,其在60℃处理12 h后,自修复效率达到88.9%和98.9%。  相似文献   
400.
以同一产地不同品种甘蔗为原料,比较其所制得的5种手工红糖样品在营养指标、香气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桂糖55号和中糖3号所制红糖营养成分最丰富,其中桂糖55号制成的红糖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中糖3号制成的红糖的蔗糖、总多酚和铁元素含量最高,香气成分更丰富且抗氧化活性最强;桂糖44号所制的红糖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最高;柳城05136和新台糖22号制成的红糖营养指标、香气物质及抗氧化性适中。该研究可为甘蔗品种的选择及功能性红糖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