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24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52篇
机械仪表   17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冶金工业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Ce和Sb对Mg-3%Al合金铸态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合金元素Ce和Sb对Mg-3%Al基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Sb元素加入后使β-Mg17Al12相以细小弥散形态分布。只加入Ce元素时,Ce与合金中的Al元素形成针状的Al4Ce相,合金的铸态室温力学性能较Mg-3%Al合金更差;而Ce,Sb元素同时加入时,在基体中形成了弥散分布的CeSb颗粒相,同时抑制了针状的Al4Ce相的生成,合金表现出较好的强度和塑性。与Mg-3%Al合金相比,Mg-3%Al-1%Ce-1%Sb合金的铸态拉伸强度Rm提高了7.5%,伸长率A提高了91%。  相似文献   
92.
采用晶体取向分布函数方法(ODF)研究和分析了微量元素Sr对Al-Mg-Si-Cu合金板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含Sr的试样中主要含有旋转立方织构和面织构,其含量分别为21.245%和38.773%;Sr含量为0.033%试样的织构特征与不含Sr试样的织构特征相比无明显差别,最大取向密度f(g)出现在{011}211,只是各织构组分含量略有下降,其旋转立方织构和面织构分别为18.665%和35.553%;Sr含量为0.093%试样的织构特征与前述两种试样的织构特征明显不同,最大取向密度f(g)出现在{112}111;旋转立方织构及面织构的含量急剧减小至0.019%和1.133%。  相似文献   
93.
采用功能性复合镀层是解决镁合金耐蚀性差的重要方法,可有效扩展镁合金的用途,初始沉积机理的研究对复合镀工艺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金相观察(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等方法研究了铸态AZ70镁合金化学复合镀Ni-P-纳米TiO2合金的初始沉积特点.结果表明:因为镁合金不具有催化活性,镍的初始沉积过程分为3个阶段:最先是电化学机制占主导地位,是由于镁合金中β相和α相存在电位差,在镀液中形成了微型原电池所引起;其次是电化学机制和次磷酸盐的还原作用机制并存,并由电化学机制占主导地位逐步过渡到以次磷酸盐的还原作用机制占主导地位;最后,当施镀50 s左右时,则完全转为次磷酸盐的还原作用机制.纳米TiO2粒子的沉积过程相对简单,分为2个阶段:最先Ti0:粒子由于电化学吸引择优在α相上沉积,施镀50 s左右,当基体被复合镀层覆盖后,TiO2粒子的沉积没有位置取向.  相似文献   
94.
用电阻热压烧结法制备了碳化硅颗粒/铜(SiC_p/Cu)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对复合材料的致密化机制进行了分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分析样品的成分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制备SiC_p/Cu复合材料较适宜的烧成条件为700℃,30~40 MPa,5~10 min。所制备的35SiC/65Cu(体积分数)复合材料的最大密度为7.0 g/cm~3,弯曲强度为220 MPa,显微硬度为1.30 GPa。SiC_p/Cu复合材料的电阻烧结致密化是通过软化的铜在烧结压力下的塑性变形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5.
新型(Fe,Co)-Zr-RE-B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和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山  乔祎  张涛  关绍康  沈宁福 《稀土》2005,26(3):35-38
利用旋铸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含稀土元素的铁基非晶合金。研究了Nd含量对Fe70Co8Zr7-xNdxB15(x=0~6%原子数分数)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和磁性能的影响。当该合金系的Nd含量在0~6%(原子数分数)变化时,其饱和磁感应强度(Js)在1.10T~1.37T范围内变化,矫顽力(Hc)在2.28A/m~8.15A/m范围内变化。Js随Nd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Nd含量为2%和3%时,其Hc值均在3A/m以下,且在Nd含量为2%时,具有最高的非晶形成能力(glassformationability简称GFA)即大的ΔTx(达61K);同时又有良好的软磁性能,其Js和Hc值分别为1.25T和2.28A/m。经对比得出,Fe70Co8Zr5RE2B15(RE=Ce、Pr、Gd和Tb)合金与Fe70Co8Zr5Nd2B15具有相近的非晶形成能力和磁性能。  相似文献   
96.
以颗粒增强SiCp/6061Al复合材料为试验材料,采用混合气体交流TIG(钨极氩弧焊)方法,填加4047铝硅焊丝,成功地实现了对焊焊接.利用光学显微镜分析复合材料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接头的热影响区组织变化;利用拉伸试验,研究了复合材料接头的力学性能;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断口形貌,微观组织及成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焊接工艺要求比较苛刻,接头性能低于基材性能,焊缝处是复合材料焊接接头的最薄弱环节,增强相SiC颗粒的分布不均是导致接头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断口形貌呈脆性解理断裂.  相似文献   
97.
预时效及预应变对Al—Mg—Si基汽车板材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关绍康  姚波 《机械工程材料》2001,25(12):17-19,28
用显微硬度、DSC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时效工艺及预拉伸工艺对新型铝合金车身板材的强化相析出过程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时效能够提高峰值硬度并缩短达到峰值硬度的时间,并且预时效对含钛量较高的合金性能的改善尤其明显,因为Ti有利于预时效时G.P区和β″相的形成。预拉伸能显著提高合金的屈服强度,并同时保持较高的延伸率。  相似文献   
98.
采用DSC、XRD、SEM及T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铜和锶对铝-镁-硅基铝合金汽车车身板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的加入,可以使合金形成强化的四元相-Q相,随着铜含量的增加,合金板材的力学性能明显增加,当铜含量为0.86%(质量分数)时,合金的巩达到333MPa,σ0.2达到182MPa;加入锶,可明显细化晶粒,促进时效相的析出,并将β(Al5FeSi)相转变为α(AlsFe2Si)相,提高合金板材的力学性能;在不同铜含量的合金中加入0.033%锶后,可使其抗拉强度提高10~20MPa。  相似文献   
99.
碳纳米管的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碳的同素异形体。本文简迷了近年来碳纳米管在场发射、复合材料、储氩材料及医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并对碳纳米管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
采用DSC ,EDS ,SEM及TEM等分析手段 ,研究了微量Ti和Ce对新型AlMgSi基铝合金汽车车身板材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含 0 .2 5 %~ 0 .2 7%Ti(质量分数 )的铝合金中 ,Ti除了作为异质核心起细化晶粒作用外 ,还分布于晶界 ,通过抑制α(Al)晶粒生长有效地细化组织 ,提高成形性能 ;Ce的加入提高了 β″相的激活能 ,降低了 β′相的激活能 ,从而促使形成 β′相 ,降低板材的抗拉强度 ,使屈强比增大 ,从而不利于成形性能。同时还研究了过剩Si和Mg2 Si对板材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