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22篇 |
免费 | 194篇 |
国内免费 | 11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63篇 |
综合类 | 256篇 |
化学工业 | 509篇 |
金属工艺 | 178篇 |
机械仪表 | 280篇 |
建筑科学 | 434篇 |
矿业工程 | 299篇 |
能源动力 | 85篇 |
轻工业 | 638篇 |
水利工程 | 194篇 |
石油天然气 | 154篇 |
武器工业 | 33篇 |
无线电 | 37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09篇 |
冶金工业 | 180篇 |
原子能技术 | 39篇 |
自动化技术 | 4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3篇 |
2023年 | 92篇 |
2022年 | 111篇 |
2021年 | 110篇 |
2020年 | 103篇 |
2019年 | 114篇 |
2018年 | 106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70篇 |
2015年 | 107篇 |
2014年 | 174篇 |
2013年 | 166篇 |
2012年 | 184篇 |
2011年 | 185篇 |
2010年 | 133篇 |
2009年 | 167篇 |
2008年 | 100篇 |
2007年 | 123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126篇 |
2004年 | 141篇 |
2003年 | 129篇 |
2002年 | 94篇 |
2001年 | 275篇 |
2000年 | 198篇 |
1999年 | 112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88篇 |
1996年 | 91篇 |
1995年 | 88篇 |
1994年 | 97篇 |
1993年 | 91篇 |
1992年 | 91篇 |
1991年 | 81篇 |
1990年 | 89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40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20篇 |
1979年 | 24篇 |
1958年 | 19篇 |
1957年 | 17篇 |
1956年 | 28篇 |
1955年 | 1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研究发酵剂和猕猴桃蛋白酶对马肉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以新鲜马肉为原料,添加发酵剂和猕猴桃蛋白酶进行发酵,检测其对马肉发酵香肠pH值、水分活度(water activity,aw)、水分含量、色差以及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等的影响,并通过对成品进行感官评价确定发酵剂和猕猴桃蛋白酶对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发酵剂处理组(A组)显著降低了马肉发酵香肠的pH值、aw和TBA值,加快了水分含量的下降,提高了亮度值(L*)和红度值(a*),后期黄度值(b*)略有下降;与A组相比,发酵剂和猕猴桃蛋白酶处理组(B组)提高了其pH值,降低了aw,加快了水分含量的下降,而对a*、L*、b*影响不大,对TBA值无显著影响;对成品的感官评价结果表明,B组马肉发酵香肠的口感较A组和对照组好。 相似文献
102.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顷康片中葛根素、槲皮素、山柰酚、白藜芦醇含量,为评价顷康片提供依据。采用Kromasi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0,305和360 nm。葛根素、槲皮素、山柰酚和白藜芦醇分别在24.39~780.48,10.79~345.24,10.47~334.88和18.89~604.32μg·m 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9.8%,99.9%和99.7%。试验可快速、简便、准确地对顷康片中葛根素、槲皮素、山柰酚和白藜芦醇4个成分进行分析,4个成分的定量限分别为0.15,0.24,0.11和0.23μg,4个成分的峰面积RSD值分别为0.81%,0.75%,1.05%和0.97%,可作为全面评价该制剂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3.
104.
为了探究不同精炼工艺及其条件对油脂中3-MCPD含量的影响规律,本文较系统地探讨了溶剂和水相萃取、吸附剂吸附以及高温加热等条件对油脂中3-MCP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乙醇和异丙醇萃取对降低油脂中3-MCPD的含量效果显著,且萃取次数越多油脂中3-MCPD含量越低,可将其降至11μg/kg;3-MCPD的含量随着水洗次数与加水量的增加会逐渐降低;NaCl溶液水洗也能降低3-MCPD含量,但与NaCl浓度有关;活性炭和活性白土等吸附剂对3-MCPD均有一定吸附效果,但活性炭效果较佳,并且吸附效果与加入量和温度有关;温度高于100℃时,随着温度的增加油脂中3-MCPD含量会逐渐增加,但温度达到240℃以上时能将油脂中3-MCPD降至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05.
新疆产区的葡萄酒因地理位置的优势而风味独特,但是糖高酸低的问题会影响葡萄酒口感结构的平衡,通过混菌发酵与酒泥陈酿结合的方式提高葡萄酒品质的同时可实现对酿酒“废弃物”的合理利用,因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混菌发酵后不同酵母酒泥陈酿及加入β-葡聚糖酶处理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7种有机酸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混菌发酵可提升葡萄酒中酒石酸、丙酮酸、乳酸、乙酸、柠檬酸的含量,而降低琥珀酸的含量;经酿酒酵母酒泥陈酿后,酒石酸、丙酮酸、乳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含量增加;混菌酒泥陈酿后,酒石酸、乳酸、琥珀酸上升,丙酮酸、乙酸、柠檬酸下降,混菌发酵总酸含量可增加5.37%~13.02%,酒泥陈酿总酸含量可增加6.62%~12.53%,添加β-葡聚糖酶使葡萄酒有机酸含量增加3.84%~12.63%,综上,酒泥陈酿可以为葡萄酒带来更多的有机酸含量,可为改善新疆地区葡萄酒糖高酸低的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究小茴香提取物(FVE)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72只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联苯双酯150mg/kg)、FVE低中高剂量组(50、100、200 mg/kg),每组12只。各给药组按剂量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30min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按11.0 mL/kg剂量灌胃56%白酒,每天1次,连续7d。采用生化法测定血清ALT、AST、TG及肝组织MDA、SOD、GSH、NO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肝组织IL-1β、IL-6及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FVE(100、200 mg/kg)能明显降低小鼠血清ALT、AST、TG含量(P<0.05);显著降低肝组织MDA、NO及促炎因子IL-6、TNF-α水平(P<0.05),并明显提高肝组织SOD及GSH水平(P<0.05)。HE染色显示小茴香提取物可以改善小鼠肝组织的病理状态。结论:小茴香提取物对酒精导致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抑制促炎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7.
以红柳枝为实验材料,在高温下干馏(厌氧热解)得到烟熏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法,研究干馏温度、干馏时间和木材厚度对红柳枝烟熏液产率、酚含量、羰基化合物含量的影响,进而确定红柳枝烟熏液制备工艺参数的最优组合。在最佳制备工艺参数的基础上,探究干馏温度对红柳枝烟熏液色泽的影响和吸附精制处理对红柳枝烟熏液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为干馏温度402.22 ℃、干馏时间75.66 min、木材厚度0.627 cm,该条件下制备烟熏液的酚含量为10.066 mg/mL、羰基化合物含量为14.35 g/100 mL、烟熏液产率为33.082%;烟熏液的亮度值(L*)随干馏温度的增大而降低,黄度值(b*)、色度值和色调随干馏温度的增大变化趋势与L*相似,但红度值(a*)的变化趋势与L*相反(P<0.05),随干馏温度的升高,红柳枝烟熏液总色泽的变化趋势由淡黄色至棕褐色,当干馏温度为380 ℃时,总色差(ΔE)最小,红柳枝烟熏液的色泽鲜艳、与商业烟熏液最接近;大孔树脂与核桃壳吸附精制对烟熏液pH值没有影响,但降低苯并(a)芘含量、酚含量、羰基化合物含量和烟熏液产率(P<0.05),苯并(a)芘含量远低于国标限量(0.5 μg/kg)。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从生产实际入手,对墨粉用聚酯树脂的制备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从原料配比到反应工艺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对聚酯树脂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对墨粉热性能的影响,从而为墨粉用聚酯树脂的规模生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9.
分析了两种主流补偿电流跟踪控制技术(固定环宽的滞环比较电流控制和三角波比较PWM电流控制)的原理,提出了一种三角波过调制的电流跟踪控制新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开关频率,提高了大电流的跟踪能力,减小系统的跟踪误差。采用PSIM软件,搭建器件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并对其开关信号和跟踪误差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的新的补偿电流跟踪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技术,以黄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作为研究指标,比较了生麦曲、熟麦曲和混合曲酿造黄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代谢差异。结果表明,生麦曲、熟麦曲和混合曲酿造的黄酒在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和种类上存在一定差异;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对3组黄酒的滋味区分得知,熟麦曲和混合曲酿造黄酒的风味相似,但它们与生麦曲酿造黄酒的风味具有明显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得知,高级醇和乙酯类物质的代谢差异是影响生麦曲、熟麦曲和混合曲酿造黄酒风味差异的主要因素,包括异戊醇、苯乙醇、异丁醇、乙酸乙酯、正己酸乙酯、月桂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苯甲酸乙酯、十四酸乙酯、软脂酸乙酯、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生麦曲和熟麦曲在酿造黄酒的风味代谢差异,确定了主要的差异风味物质,为控制黄酒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风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