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9篇 |
免费 | 80篇 |
国内免费 | 4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7篇 |
综合类 | 53篇 |
化学工业 | 77篇 |
金属工艺 | 27篇 |
机械仪表 | 83篇 |
建筑科学 | 88篇 |
矿业工程 | 43篇 |
能源动力 | 19篇 |
轻工业 | 23篇 |
水利工程 | 85篇 |
石油天然气 | 38篇 |
武器工业 | 10篇 |
无线电 | 11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4篇 |
冶金工业 | 47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18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29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58篇 |
2011年 | 65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71.
介绍了一种基于统计方法得出的低压电力线载波信道模型,并分析了OFDM技术和扩频通信各自对于低压电力线通信的优缺点.最后给出了这两种调制方式基于本文信道模型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872.
采用由改性新癸酸钕[(m-Nd(vers)3)]为主催化剂、三异丁基铝为助催化剂和氯源组成的催化体系研究了丁二烯的聚合反应行为,考察了三异丁基铝用量、氯源结构、聚合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丁二烯聚合活性、顺式-1,4-结构选择性和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m-Nd(vers)3 /三异丁基铝/倍半乙基氯化铝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可得到具有较高催化活性、超高顺式-1,4-结构(最高摩尔分数可达99.2%)、高分子量(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9×105~4.12×105)和窄分子量分布(多分散性指数小于2.5)的聚丁二烯。 相似文献
873.
874.
信号的频率落在两个量化频点之间时会产生估计误差,所以需要校正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后估计的频率.结合Rife算法和抛物线插值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频率校正算法.该算法依据不同的频率自适应地选择不同的频率校正算法,克服了Rife算法在信号的频率落在FFT量化频点周围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插值方向错误的缺点,同时避免了抛物线插值法在信号频率落在相邻两个量化频点的中心附近时估计均方误差会急剧增加的缺点.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此外,相比于单一的Rife算法和抛物线插值法,所提算法在频率估计精度以及抗噪声能力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75.
精确的短期光伏功率区间概率预测可以有效量化光伏功率预测的不确定性,对于新型电力系统运行调度避险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模型预测性能,基于气象变量的数据特征提出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 FCM)聚类方法,将历史数据集聚类为晴天、晴转多云和阴雨天,采用与测试集具有相似天气类型的历史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训练模型;集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模型出色的特征提取优势,双向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 BiLSTM)神经网络模型擅长双向捕捉长时间序列中长期依赖关系的优势,以及可生成区间预测结果的分位数回归(quantile regression, QR)模型,提出QR-CNN-BiLSTM深度学习融合模型,计及筛选得到的多种气象因素,对光伏功率进行以5 min为间隔的精细时间粒度分类区间预测,最后采用交叉验证和网格搜索方法的核密度估计给出概率密度预测结果。选取多种评价指标对提出的模型进行评价,并与QR-LSTM、QR-BiLSTM模型预测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FCM算法能有效实现光伏历史数据集的聚类;2)QR-CNN-BiLSTM融合模型能够生成以5 min为间隔的高质量区间预测结果,95%置信预测区间综合评价指标平均值由QR-LSTM、QR-BiLSTM的0.137 1、0.128 8减小到0.097 1;3)基于交叉验证和网格搜索方法的核密度估计能够实现可靠的光伏功率概率密度预测结果生成。
相似文献876.
针对微机械传感器设计存在的流片成本高、耗时长等问题,在ConventorMEMS+和Matlab/Simulink环境下设计了一种静电驱动的微机械振动陀螺,对模型进行系统级的仿真测试。通过模态分析、直流分析、交流分析等方法优化模型结构,同时结合虚拟体硅刻蚀工艺抽取建立了微机械振动陀螺的传递函数模型,在Simulink中进行系统级仿真分析,获得了系统的暂态响应,确定其在开环条件下的谐振频率、安全工作电压、最佳驱动电压频率等关键参数,并得到谐振频率随梁的长度、宽度参数变化的关系。经测试,在工作电压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微机械振动陀螺在需要检测的两个模态上谐振频率与仿真分析结果相差仅约3.8%和0.4%,说明系统级仿真结果可以为后续微机械陀螺闭环测控电路设计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77.
设计了一种模糊控制的四轮全位移平衡机器人,通过SolidWorks改进设计了基于麦克纳姆轮的全位移平衡底盘、双轴云台等机械结构。以Altium Designer为开发平台设计了STM32F405核心板主控,外设电路设计主要包括:ICM20948传感器电路、CAN通信差分电路等。使用Simulink对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云台控制算法使用了串级PID控制,底盘通过HI220陀螺仪传感器结合模糊控制算法实现平衡及运动。最终制作出了实体机器人并对模糊控制算法进行了验证,与传统PID算法相比,基于模糊控制的平衡机器人在响应速度、鲁棒性、稳定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提升。相比于传统四轮机器人,制作的平衡机器人能够更好地通过狭小的空间,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878.
879.
880.
高怀振;夏求林;李明霞;李盼盼;蒋文广;王世美;刘恒 《水利水电技术》2024,(S1):476-481
依托引江济淮工程,研究了5~31.5 mm和5~40 mm两种粗骨料粒径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变形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5~31.5 mm粗骨料粒径的混凝土用水量比采用5~40 mm粗骨料粒径制备的混凝土高3~4 kg/m3,但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整体上无明显差异;与5~40 mm骨料制备混凝土相比,采用5~31.5 mm骨料制备C25和C30混凝土90 d龄期的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1.8 MPa和1.1 MPa,劈拉强度分别提高了0.17 MPa和0.28 MPa,极限拉伸值分别提高了6×10-6和5×10-6,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差异较小;与5~40 mm骨料制备混凝土相比,采用5~31.5 mm骨料制备C25和C30混凝土90 d龄期的干缩分别增大22×10-6和15×10-6,360 d龄期的自生体积变形增大3×10-6和4×10-6。结果表明:采用5~31.5 mm粗骨料粒径的混凝土用水量和胶材用量略有增大,致使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变形性能增大,能够满足粗骨料粒径为5~40 mm的水工混凝土力学性能要求,有效解决了水利工程建设中粗骨料获取来源不足的现实问题,但应关注变形性能增大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