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8篇
金属工艺   16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25篇
水利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9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152.
原油降凝剂作用机理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原油降凝剂的结构性能应用为基础,综述了几种主要的降凝机理,包括共晶理论、晶核作用理论、吸附理论等,认为对不同的降凝剂来说,降凝机理取决于其化学结构;阐述最影响降凝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原油组成和性质,相对分子质量,胶质-沥青质等9种。  相似文献   
153.
采用复合镀渗工艺,对316L不锈钢表面刷镀的两种纳米陶瓷颗粒(非晶纳米SiO2(n-SiO2)和纳米SiC(n-SiC)颗粒)增强的复合镀层进行双辉Ni-Cr-Mo-Cu多元共渗处理,成功地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纳米颗粒增强Ni基合金层。利用XRD、SEM和TEM对两种复合镀渗层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采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冲刷腐蚀试验对两种复合镀渗层的耐蚀性和耐冲蚀性能进行研究。对两种颗粒增强的复合镀渗层的微观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在双辉多元共渗工艺(1000℃)条件下,电刷镀含n-SiO2颗粒的复合镀渗层中的SiO2颗粒仍保持非晶态;而电刷镀含n-SiC颗粒的复合镀渗层中的SiC颗粒已完全分解并与基体合金元素发生反应,导致在晶内析出三元硅化物Cr6.5Ni2.5Si和沿晶界析出碳化物Cr23C6。在3.5%NaCl(质量分数,下同)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实验结果表明:SiO2颗粒增强的复合镀渗层存在明显的钝化区,点蚀电位和维钝电流密度与Ni基合金渗层的十分接近,而电刷镀含SiC颗粒增强的复合镀渗层处于活化状态,但其耐蚀性能仍略强于不锈钢;两种复合镀渗层的EIS图谱均呈现单容抗弧特征,与Ni基合金渗...  相似文献   
154.
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Fe-17Mn-5Si-10Cr-5Ni合金恒应变约束时,拉伸停载过程中应力诱发ε马氏体相变的特点及其应力松弛特性。研究表明,恒应变约束状态下停载10 min可以有效提高合金的应力诱发ε马氏体数量;恒应变停载0~5 min时,Fe-Mn-Si记忆合金应力松弛率随时间急剧上升,5 min之后,松弛率增加变缓,表明应力诱发γ→ε马氏体相变主要在前5 min内完成;热-机械训练既提高Fe-Mn-Si记忆合金形状记忆效应,又降低合金的应力松弛率,在实际工程应用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55.
引入"污染系数"和"标准数"概念来评价城市竖井型公路隧道的自然通风潜力,分别给出正常行车工况下隧道的污染系数和阻滞工况下标准数计算方法。对南京某下穿隧道进行实例计算分析,采用三种CO浓度标准限值(10ppm、30ppm和50ppm),得出正常行车工况下四种典型车速(20km/h、40km/h、60km/h和80km/h)各段隧道污染系数以及阻滞工况下(车速≤10km/h)隧道标准数。研究表明:正常行车工况下,车速越快,污染系数越小,自然通风潜力越大;而阻滞工况下,车辆积压,散出热量大,促使CO气体从竖井排出,标准数基本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56.
梨低温气流膨化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和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梨低温气流膨化干燥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浸泡所用麦芽糊精浓度、停滞时间、压力差、膨化温度、抽空温度和抽空时间因素对梨脆片产品的含水率、脆度和色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由试验数据确定出最适麦芽糊精浓度为15%,停滞时间为5 min,压力差为0.2 MPa;推导出描述3个指标的二次回归模型,并对膨化温度、抽空温度和抽空时间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出梨膨化干燥工艺条件为:膨化温度为89.68℃、抽空温度为58℃、抽空时间为78.65 min。  相似文献   
157.
基于消费后再生塑料在碳排放上的优势,详细阐述了消费后塑料物理回收技术、化学回收技术以及处理后的塑料在食品接触材料中国内外应用现状、存在风险以及政策动向。同时通过逆向思维,总结并提出了通过合成设计,使塑料更易于回收的方法。对消费后塑料回收利用特别是在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8.
滇—黔—桂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成矿区之一,分布有众多高温岩浆热液型金(铜)矿床和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但这些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形成过程仍存在争议。通过对高温岩浆—热液型金(铜)矿床(姚安金矿床和普朗金铜矿床)和低温卡林型金矿床(八渡和泥堡)中的热液磷灰石进行微量元素统计分析发现:高温富碱斑岩型金(铜)矿床中的磷灰石自形程度较好,具有较高的F和Cl含量,稀土元素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相对而言,低温卡林型金矿床中产出的磷灰石自形程度较差,具有相对较低的F和Cl含量,稀土呈中稀土富集模式。另外,磷灰石δEu-δCe图解和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揭示卡林型金矿床相对于岩浆热液型铜、金矿床具有更高的氧逸度。结合右江盆地辉锑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认为磷灰石(包括萤石和方解石)中稀土(MREE)富集特征指示低温成矿流体可能与特殊的盆地基底岩石存在一定联系。综合分析认为:磷灰石在高温—中低温金矿床中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能够有效揭示矿床类型及成矿流体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9.
应用FIB技术以及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快速凝固的Al70Ni20Ru10合金小球中非平衡凝固组织结构及物相形成/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球内形成的非平衡凝固组织高度复杂,但根据其组织凝固形态和相构成特征,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并确定了其中的物相分布。其中在特定的枝晶凝固组织区域中发现了周期为0.4 nm的二维十面体准晶,其具有与已报道的同周期Al-Ni-Ru十面体准晶不同的原子团结构及排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