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23篇
机械仪表   25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平面磨床上采用双道磨削方式对40Cr钢进行了磨削淬硬试验,研究了横向上淬硬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双道磨削时,横向上越靠近工件中部地区,淬硬层厚度越薄,磨削区可以分成完全淬硬区、过渡区、回火区和重磨区(无重磨时存在未淬区)。横向上淬硬层中间部分存在显微硬度较低的“软化带”,且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加或工件进给速度的减小,软化带长度增加;当表面硬化层没有未淬区域时,随着砂轮重叠量的增加,软化带长度也增加。  相似文献   
12.
横向进给磨削表面硬化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菊东  王贵成  陈康敏  贾志宏 《中国机械工程》2005,16(23):2145-2148,2161
在平面磨床上采用横向进给磨削方式对40Cr钢进行表面硬化处理,研究了磨削表面硬化层组织与磨损性能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磨削温度场作用下,横向进给磨削表面硬化层在深度和宽度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组织变化趋势和显微硬度分布特征;表面硬化层始终存在由过渡区与未淬硬区或高温回火区组成的软化带,但合理的软化带宽度有利于提高油润滑条件下表面硬化层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加工精度或进给伺服系统的稳定性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机构的轴、毂联接应采用改进的键、销联接结构或过盈、胀紧联接结构。  相似文献   
14.
刘菊东 《模具技术》2001,1(2):36-37
介绍了非金属粘合材料冲孔模具的结构与特点,提出了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要求。  相似文献   
15.
蝶式光伏发电聚光器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跟踪聚光的方法,增加太阳光伏电池板的光照强度,使得同样数量的光伏电池板产生更多电能,并大幅度降低光伏发电系统的成本。介绍了一种自动跟踪太阳的蝶式光伏发电聚光器及其聚光参数优化过程,在保证聚光器的机械强度时得到了最佳聚光比。  相似文献   
16.
以平面磨削淬硬实验为基础,对磨削淬硬加工中两侧方向毛刺的形式进行了分类,同时研究了试件磨削方向(长度方向)上两侧毛刺尺寸的变化以及磨削用量对磨削淬硬加工中两侧方向最大毛刺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试件切入端到切出端,两侧方向毛刺尺寸逐渐增大;在实验条件下,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大或工件进给速度的减小,两侧方向毛刺最大尺寸逐渐增大;同时,给出了抑制或减小两侧方向毛刺尺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单程切入式平面磨削淬硬加工试验为基础,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对40Cr钢磨削淬硬层组织的形成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进而阐明了磨削淬硬层组织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40Cr钢磨削淬硬层由板条马氏体和少量微细孪晶组成;在磨削温度场和应力.应变场的耦合作用下,磨削淬硬层中的马氏体含量以及板条马氏体特征尺寸沿层深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马氏体内部的位错密度及孪晶数则随层深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大型-维自动跟踪蝶式光伏发电聚光器的传动特点,研制了一种可以调节同轴度的支撑机构和一种传动精度高、驱动能力强、传动角度大的二级丝杆驱动机构,导出了该机构结构参数的关系式,方便于光伏发电聚光器工程设计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原始组织对40Cr钢磨削硬化层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在平面磨床上,采用刚玉砂轮和干磨削方式对40Cr钢进行了表面磨削硬化处理,研究了原始组织对磨削硬化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磨削温度和应力的综合作用下,完全硬化区马氏体均呈现“细—粗—细”的变化规律,且相对粗大马氏体相出现的次表层,而过渡区组织的形成因原始组织而异。此外,原始组织对完全硬化区显微硬度无显著影响,硬度值均在630-700HV之间,原始组织越均匀,磨削硬化层及完全硬化深度越大。  相似文献   
20.
非淬硬钢磨削表面硬化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平面磨床上对非淬硬钢进行了磨削硬化处理,研究了磨削方式和冷却条件对表面硬化层的影响。结果表明:硬化层完全硬化区均由细小的孪晶马氏体和板条马氏体组成,且硬化层的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无显著变化,但硬化层略粗马氏体相的出现位置有所差异;在磨削用量恒定时,顺磨硬化层的深度以及最大残余压应力均大于逆磨硬化层;在磨削功率恒定时,采用逆磨方式可以获得更深的硬化层;与干磨相比,湿磨硬化层表面残余压应力有所提高,但其硬化层深度减少了约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