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9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47篇
建筑科学   12篇
轻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非晶态FeMoSiB合金的机械驱动晶化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非晶合Fe77.2Mo0.8Si9B13球磨过程中晶化行为,结果表明,机械驱动的晶化产物为纳米尺寸单相α-Fe固溶体,与热晶化产物(α-Fe和3种硼化物)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非晶Fe(80)B(20)合金的表观晶化动力学过程,分析表明,非晶态的Fe-B共晶合金在晶化过程中,晶体的生长行为与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完全由界面控制的机制不同,还同时存在扩散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63.
表面机械研磨诱导AISl 304不锈钢表层纳米化I.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采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SMAT)在AISl 304不锈钢上制备出纳米结构表层,研究纳米化行为及其对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SMAT后,样品表面形成了厚度约为30μm的纳米晶层,显微组织由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0nm的单一马氏体相演变为尺寸稍大的双相组织,在距表面30—300μm的范围内,显微组织由以亚微米级的奥氏体多系孪晶为主逐渐演变为单系孪晶.表面纳米化是晶粒碎化与纳米尺度新相形成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心部相比,表面硬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4.
纳米晶体Se的微观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皓月  卢柯 《金属学报》1995,31(3):B123-B128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纳米晶体Se的微观结构特征,通过测定不同晶粒尺寸的纳米晶体Se的点阵参数a和c,发现纳米晶体Se中存在晶格畸变,畸变量与晶粒尺寸有关,得到了纳米晶体Se中晶胞体积变化与晶粒尺寸的关系,并由点阵参数计算出纳米晶体Se的键长,用非晶态Se中的无规链折叠的晶化机制解释了纳米晶体Se中晶格畸变现象。  相似文献   
65.
纳米晶体Ni-P合金晶粒微观结构的研究SCIE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曼龄  卢柯 《金属学报》1994,30(9):B413-B419
采用非晶晶化法制备出晶粒尺寸不同的Ni-P合金复相纳米晶体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别对样品中Ni固溶体和Ni_3P的晶格参数随晶粒尺寸的变化进行了测试,发现在Ni固溶体纳米相中P的固溶浓度增大,约为平衡固溶度的10-15倍,形成超过饱和固溶晶格结构;在Ni_3P化合物纳米相中空位浓度增加导致晶格畸变发生,而且随晶粒尺寸减小晶格畸变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66.
卢柯  王景唐 《金属学报》1990,26(5):92-96
本文研究了预退火热处理对非晶态Ni-P合金晶化过程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570K随着预退火热处理时间的增长,晶化温度T_x和T_p值、晶化过程表观激活能E_c值及等温晶化过程平均Avrami指数值都显著减小,而ΔT_(px)=T_p—T_x值增大。  相似文献   
67.
佟伟平  陶乃镕  王镇波  吕坚  卢柯 《热处理》2007,22(2):11-14,19
通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技术,在纯铁表面引入大量的塑性变形,导致其表层晶粒细化至纳米量级。随后的气体渗氮试验表明,纳米纯铁的渗氮温度远低于传统粗晶铁的渗氮温度(〉500℃),可降至约300℃,形成ε-Fe2—3N相的临界氮势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8.
纳米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纳米尺寸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并将其组织及性能与相同工艺制备的纯铝和微米尺寸SiC颗粒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增强相的体积分数相同)进行了对比.与微米颗粒相比,纳米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组织均匀而细小,硬度及电阻均有较大幅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69.
不同萃取纤维对荔枝冰酒香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柯  薛楚然  乔慧  刘树文  徐向文 《食品科学》2014,35(20):224-22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相结合对荔枝冰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初步分析,通过对不同固相微萃取纤维萃取香气成分的数量、种类以及各类化合物累积峰面积标准化值的比较,评价3 种固相微萃取纤维萃取荔枝冰酒香气成分的效果。结果发现,不同萃取纤维对荔枝冰酒香气成分的萃取效果差别较大,85 μm PA纤维萃取出化合物62 种,75 μm CAR/PDMS萃取出56 种,50/30 μm DVB/CAR/PDMS萃取出52 种。荔枝冰酒中主要香气成分是酯类、醇类、酸类、羰基类和少量的萜烯类,相对含量较高的物质是辛酸乙酯(38.96%)、癸酸乙酯(25.14%)、己酸乙酯(9.31%)、异戊醇(7.89%)、异丁烯酸甲酯(1.52%)、月桂酸乙酯(1.49%)、3-呋喃甲醛(1.26%)、癸酸(1.25%)、苯甲醇(1.21%)、β-大马士酮(1.21%)和苯乙醇(0.30%)。累积峰面积标准化值表明,85 μm PA萃取酸类物质的灵敏度高,但对其他化合物灵敏度都较低;75 μm CAR/PDMS萃取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灵敏度高;50/30 μm DVB/CAR/PDMS萃取醛、酮等羰基类物质的灵敏度高。综合考虑得出结论,75 μm CAR/PDMS纤维最适合对荔枝冰酒香气成分的萃取富集。  相似文献   
70.
45#钢高速冲击穿孔的显微组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烧结的W合金圆柱体垂直冲击60mm厚的45^#热轧钢板实验,利用扫描电镜和光学金相显微镜研究了45^#钢高速冲击穿孔的显微组织。冲击波使穿孔周围的晶粒破碎,冲击引起的材料变形功转变为热能,以及侵彻过程中的摩擦作用,使穿孔表面熔化,靠近熔化区的晶粒发生再结晶。从穿孔表面到钢板内部可分为:熔化快凝层、再结晶细晶层、变形细晶层、形变层和正常基体组织。在细晶层和形变层中,铁素体晶粒的变形量要远远大于珠光体,部分珠光体开裂,其周围形成微裂纹和微孔洞。钢中的硫化锰夹杂在变形中被剧烈拉长。由于铁素体的塑性,钢板的破坏方式为延性扩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