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23篇
机械仪表   4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3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急冷凝固的Al—5at?合金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TiNi非晶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研究了TiNi合金薄膜的组织形貌、电子衍射花样,并对其相变过程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态薄膜为非晶态,对其在515℃进行1 h的晶化处理后,薄膜中析出了TiNi3相;晶化处理后的TiNi合金薄膜加热到100℃时,薄膜中R相和马氏体相以切变方式完全转变为奥氏体;当冷却至室温时,是以R相、马氏体相以及少量的奥氏体相存在.其加热过程中的相变顺序为:马氏体相→R相→奥氏体相.冷却过程中的相变顺序为:奥氏体相→R相→马氏体相.  相似文献   
13.
40Cr钢表面纳米化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超音速微粒轰击技术(SFPB)对40Cr调质钢进行表面纳米晶结构层的制备,利用TEM、XRD、GX-71型金相显微镜和TUKON2100显微/维氏硬度计等对表面纳米层的组织结构、硬度以及耐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SFPB表面处理后,40Cr调质钢表面晶粒细化,形成了随机取向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纳米晶粒构成,晶粒尺寸达到10nm,纳米层厚度为40μm.纳米晶粒尺寸随着距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纳米化主要是位错运动的结果.经SFPB处理后,表层的显微硬度提高到526HV,且随着深度的增加,硬度迅速降低,表面的耐磨性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钢预应变马氏体相变的软模形核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马氏体转变软模形核理论在Fe C系合金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并在软模形核位错反应机制方面作了进一步发展。实验结果表明 ,马氏体软模形核理论较经典马氏体形核理论更能恰当地说明 35SiMnCrMoV钢预应变淬火马氏体细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急冷Al-5Fe合金先共晶相晶体结构的TEM测定卢正欣,井晓天,楼秉哲,赵高扬(西安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西安710048)快速凝固Al-Fe系耐热合金的工作温度可达350~400℃,有望部分取代钛合金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1]。Al-Fe合金急冷组织...  相似文献   
16.
以2Cr13微观组织中第二相和夹杂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Cr13组织中第二相组成和分布,以及夹杂物的成分和分布形式对2Cr13力学性能的影响,明确了2Cr13的控制要因,为其在工业应用中质量的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节稀土和镍含量研究Al88Gd6Er2Ni4和Al88Gd3Er1Ni8金属玻璃的初晶化行为.结果表明,降低稀土含量、升高Ni含量有利于获得淬火晶核,降低了Al-Gd-Er-Ni金属玻璃的初晶化温度;有利于得到高密度小尺寸的α-Al纳米晶;加大了初晶、第二晶化反应之间的温度差,有助于避免稀土金属间化合物的析出,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获得高纯α-Al纳米晶镶嵌在非晶基体的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18.
组织结构对应变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类型材料应变硬化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存在应变诱发马氏体转变的亚稳奥氏体不锈钢、TRIP钢平均硬化率最高,硬化指数随应变的增加呈抛物线型变化;变形后无相变但组织转变为孪晶结构的奥氏体锰钢硬化率次之,硬化指数n随应变量呈线性变化;组织无变化的稳定态材料硬化率最低,n是常数。  相似文献   
19.
高镍铜奥氏体铸铁空心型材,在垂直连续铸造工艺条件下,全断面呈现D+E型石墨形态,用其制作铝合金活塞中镶铸的耐磨镶圈,与同样材料的离心铸管所制作的镶圈相比,因晶界密度增加而提高了铝原子扩散通量,促使形成高铝低硅的强韧相α-Al8SiFe2,抑制了高硅低铝的脆性相Fe3(Si0.9Al0.1)的出现,化合物层厚度增加4-5倍,降低了界面应力梯度;同时因石墨裸露面积减少而改善了铝液浸润状况,扩大了有效粘结面积.其综合效果是将镶圈与铝活塞基体的粘结强度提高了30-57%.  相似文献   
20.
高镍铜奥氏体铸铁空心型材,在垂直连续铸造工艺条件下,全断面呈现D+E型石墨形态,用其制作铝合金活塞中镶铸的耐磨镶圈,与同样材料的离心铸管所制作的镶圈相比,因晶界密度增加而提高了铝原子扩散通量,促使形成高铝低硅的强韧相α-Al8SiFe2,抑制了高硅低铝的脆性相Fe3(Si0.9Al0.1)的出现,化合物层厚度增加4-5倍,降低了界面应力梯度;同时因石墨裸露面积减少而改善了铝液浸润状况,扩大了有效粘结面积.其综合效果是将镶圈与铝活塞基体的粘结强度提高了30-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