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40篇
建筑科学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该文通过对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电液力伺服系统线性模型、滑阀的负载流量方程及液压缸活塞上的受力分析,确定了控制金刚石串珠绳张力的非对称液压缸传递函数和伺服系统传递函数。并对系统进行了校正处理,校正后的系统稳定,闭环阶跃响应速度和响应稳态误差均满足要求。因此从理论上分析,利用校正后的液压伺服系统能够对串珠绳的张肾力进行调整,使其始终能在最佳的状态下工作。水下金刚石绳锯机张肾力的液压伺服控制方案的确定,为该绳锯机的自动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2.
该文介绍了最新研制的国内首台计算机控制的以航空液压油为测量介质的伺服阀叠合量液动配磨测量台。测量台使用航空液压油采用流量法进行测量,利用计算机测控技术实现了叠合量测量过程的自动化。该测量台具有操作方便、效率高、精度高的特点,可满足伺服阀实际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33.
文章介绍了沥青混凝土再生利用的目的,再生利用技术的机理,再生剂的技术要求,再生混和料配合比设计,再生施工方法,再生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4.
建立易于分析各切削用量对粗糙度影响关系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和最优的切削用量组合,是超精密切削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的需要。针对最小二乘法和传统优化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将遗传算法用于超精密切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的参数辨识,并用于求解最优切削用量,给出了金刚石刀具超精密切削铝合金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数学模型和切削用量优化结果,进行了遗传算法和常规优化算法的比较,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较最小二乘法和传统的优化方法更适合于粗糙度预测模型的参数辨识及保证切削用量的最优。  相似文献   
35.
金属基结合剂超硬砂轮的电火花修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自行研制的ELID磨削专用脉冲电源对金属基结合剂超硬砂轮进行电火花整形 ,分析了不同电火花整形方式的电路原理及整形效果 ,并对砂轮的电火花整形机理及整形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方波脉冲式电火花修整金属基结合剂超硬砂轮可获得良好的砂轮表面质量和高的整形效率。  相似文献   
36.
爬行物理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爬行的物理模型(2自由度质量—弹簧—阻尼系统),根据模型所描述的动力学系统建立了状态参量的数学表达式,仿真分析了系统的刚度(水平、垂直方向)、阻尼比、质量和静动摩擦因数的差值对爬行评价指标的影响,从而得出:增大水平方向的刚度,减小阻尼比、系统的质量和静动摩擦因数的差值,增大驱动速度,适当地提高垂直方向的刚度,控制系统垂直方向的振幅可明显地减小爬行,并给出了表明仿真结果正确性的试验例证。  相似文献   
37.
建立了研究机床爬行机理的物理模型,根据模型所描述的动力学系统建立了系统的状态方程,并进行了系统的刚度(水平方向、垂直方向)、阻尼比对爬行评价指标影响的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增大水平方向的刚度、减小阻尼比以及适当地提高垂直方向的刚度三者均可以明显地减小机床爬行。  相似文献   
38.
宏/微结合双驱动进给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强  卢泽生 《机械传动》2006,30(4):16-19
采用宏/微结合双驱动进给系统能使系统在大行程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本文设计的宏/微结合双驱动进给系统,由交流伺服电机驱动滚珠丝杠作为宏动机构,压电陶瓷驱动柔性铰链工作台作为微动机构。分别对宏动机构和微动机构进行了数学建模。采用双伺服环控制策略,由宏动机构跟踪输入信号,由精密光栅尺检测宏动机构的实际位移进行反馈构成内伺服环;微动机构将宏动机构的跟踪误差作为输入信号,实时进行补偿,构成外伺服环,实现了宏/微结合双驱动进给系统的连续跟踪控制。最后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跟踪幅值为1mm频率为0.4Hz的正弦曲线,采用宏/微结合双驱动进给系统比只采用宏动机构跟踪误差由±1.6μm减小到了±6nm。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压电陶瓷微动机构的性能特点及在超精密车削加工中的多种用途。  相似文献   
40.
精加工表面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成贵  董申  卢泽生 《中国机械工程》1999,10(8):911-913,945
利用触针式轮廓仪和数据采集系统对精车和平磨加工表面的轮廓曲线进行了测量,并基于分形几何理论,分析和讨论了不同工艺参地表面分形维数D和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与Ra反映了表面质量的不同同,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并不是线性的;对于同种材料,磨削加工的D值比车削时要大:对于同种加工方法,碳钢材料的D值比铸铁要大;分形维数有可能揭示材料的可加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