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0篇
金属工艺   39篇
机械仪表   4篇
武器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通过简单溶剂热法合成表面粗糙的立方体结构MnFe2O4颗粒, 样品粒径约为150 nm, 立方体表面球状突起的直径约为10 nm, 该特征增加了样品的比表面积。反应过程中, 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CTAB的加入量, 有效影响晶体各个晶面方向的生长速度, 最终合成不同形貌的样品(立方体、多面体、正八面体结构)。合成样品在室温下都表现出典型的铁磁性质。通过对刚果红和重金属离子CrVI和PbII溶液的吸附实验证明, 表面粗糙的立方体结构MnFe2O4颗粒在污水处理过程中, 可以更高效地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通过磁分离技术回收样品以便再利用, 提高废水净化率。  相似文献   
62.
为提高铁基粉末冶金制品的密度,试验采用高能球磨机在铁基粉末中添加少量不同含量的纳米铜粉体均匀混合,在相同压力750 MPa下压制块状试样,在920℃,保护性气氛下进行烧结,烧结时间6 h.对不同纳米铜含量烧结后的试样进行了密度、显微组织、硬度、TEM、XRD测试.结果表明:随纳米铜含量的提高,材料的密度明显提高.没有添加纳米铜试样烧结后的密度为6.6 g/cm3;添加3%纳米铜的试样烧结后的密度为7.3 g/cm3,显微组织中空隙率显著减少,同时提高了制品硬度.原因是纳米铜粉体在铁基颗粒界面上的作用,提高了材料的致密性.  相似文献   
63.
吴化  韩双  吴一 《表面技术》2009,38(2):65-69
为了进一步优化镀液成分和工艺参数,为制备W含量可在较大范围内变化的块状纳米晶Ni-W合金提供依据,采用不含任何氨根离子(NH-+4)的镀液通过电沉积方法制备纳米晶Ni-W合金镀层.采用XRD、SEM和EDS对镀层的结构、形貌和成分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电沉积过程中电流密度、电源类型、pH值及搅拌方式对镀层的W含量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试验中所得到的Ni-W合金镀层的W含量为2.15%~30.31%(质量分数),其结构均为W溶于Ni晶格所形成的置换式固溶体,平均晶粒尺寸为14~19nm;随着镀层中W含量的增加,镀层的显微硬度也随之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64.
在模拟含二氧化碳气体的天然气气氛中,对X60管线钢、16MnR钢和20#钢静态挂片腐蚀试验,得出三种材料腐蚀速率从小到大的顺序为X60<16MnR<20#。随着温度升高挂片腐蚀速率加快且以点蚀为主,在60℃附近时腐蚀速率最大。当温度升至90℃时,均匀腐蚀开始产生,腐蚀产物膜形成。腐蚀产物主要由铁的氧化物(Fe2O3、FeO)、碳酸亚铁(FeCO3)及氢氧化铁(Fe(OH)2)等组成,对钢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5.
在STA-409PC型同步热分析仪上,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自行设计的低碳空冷贝氏体钢(22Mn2SiVBS钢)进行相变点的测定和显微组织观察,并结合相变点的计算公式对比分析,绘制钢的CCT曲线,验证理论计算公式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该钢的奥氏体转变开始温度A1点为732℃,转变终了温度A3点为836℃;珠光体临界冷却速度是(vp)0.667℃/s,铁索体临界冷却速度(vF)1.16℃/s,与理论计算结果符合较好;控制该钢的轧(锻)后空冷速度为:vF≤v实际〈vB,可以得到以粒状贝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钢具有强韧性配合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6.
脉冲电镀Ni-SiC纳米复合镀层工艺与微观形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电镀法制备了Ni-SiC(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脉冲参数对镀层中纳米颗粒含量和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镀层的显微形貌及纳米复合镀层的相组成.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镀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脉冲电镀能获得晶粒度细小、致密、光亮、均匀且高硬度的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67.
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测试Mg-2Zn-0.5Ca-Y系镁合金的金相结构及表面微观形貌,利用电化学测试系统测试铸态Mg-2Zn-0.5Ca-Y系镁合金在3.5%NaCl溶液和模拟体液中的电化学腐蚀性能,通过在3.5%NaCl溶液和模拟体液中的浸泡实验测试其腐蚀速率。Mg-2Zn-0.5Ca-Y系镁合金的微观腐蚀形貌表明,腐蚀行为并不一致,在浸泡实验后其腐蚀表面有大量的裂痕。稀土Y的加入能够提高其耐蚀能力,并且Mg-2Zn-0.5Ca-1.0Y 合金的耐蚀性较其他同系合金强。由于腐蚀保护层的存在,所有在模拟体液和氯化钠溶液中得到的极化曲线均显示出高容电流。在实验条件下的电化学阻抗曲线均有一个循环电容。出现高频率的循环电容的是由于稳定的双电层电容的存在。出现低频率的循环电容是由于自由区域的扩散控制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