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3篇
电工技术   17篇
综合类   18篇
化学工业   29篇
金属工艺   52篇
机械仪表   17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4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16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通过引入K的方法调节Beta分子筛的酸性,考察了K负载量对Beta分子筛酸性的影响。制备了Pt/Beta、Pt/SO42-/ZrO2 与Pt/WO3/ZrO2 3种不同类型的催化剂,考察了它们的正己烷异构化催化活性及酸性与孔道结构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异构化催化活性与其酸强度和酸量有关,其中酸强度对异构化活的影响更明显。而异构体产物的分布可能与催化剂的孔道结构及正己烷转化率有关,而与催化剂酸性无直接关联。具有合适孔径的催化剂对多支链烷烃的生成更有利,异构化反应可能是受动力学限制的择形反应。  相似文献   
42.
对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安庆石化)汽油调合组分油进行调合实验,建立了修正的调合辛烷值模型预测汽油的研究法辛烷值,利用基于LM改进的信赖域方法进行了模型参数非线型回归。选取安庆石化实际生产数据验证模型准确性,比较了线性模型、调合辛烷值模型、改进调合辛烷值模型的预测效果。通过对比3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发现3种模型中改进调合辛烷值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平均绝对误差0.49,平均相对误差0.5%,残差均方和是0.74,模型的R2是1.08。  相似文献   
43.
通过万能拉伸试验机、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并结合能谱分析仪和透射电镜对Nb-V不同微合金化的高强钢筋在单轴拉伸过程中的断裂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示,实验钢心部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随着实验钢筋中Nb含量的降低,贝氏体组织体积分数下降(50%~3%)。拉伸断口呈韧性断裂,断口以韧窝为主,随着贝氏体组织体积分数的降低,韧窝尺寸和深度先增大后减小。裂纹和断口处的夹杂主要为MnS和氧化物。微裂纹多形成于相界面或夹杂处,也有形成在铁素体基体内,裂纹尺寸随着贝氏体组织体积分数的降低而增大。当裂纹在扩展过程中遇到较硬相贝氏体时,会向较软的铁素体相扩展。  相似文献   
44.
利用超声波辅助处理,在乙醇-水体系中,以二辛基二硫代磷酸双(β-)羟乙基十八胺盐为表面修饰剂制备了表面修饰氟化镧纳米棒,通过相转移法制得油溶性纳米氟化镧添加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及热重仪(TG)表征了表面修饰氟化镧纳米棒的结构及形貌,利用离心沉降法和升温法结合研究了添加剂中纳米氟化镧在500SN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利用四球机考察了纳米氟化镧的摩擦学性能,并通过SEM和AES分析了钢球磨斑表面.结果表明:氟化镧纳米棒直径在4~7 nm之间,长度为20~30 nm;氟化镧纳米棒在500SN基础油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并可使基础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值增加了109.61%,磨斑直径降低39.13%;AES结果表明,氟化镧沉积在磨斑表面形成一层复合膜,并且渗透入磨斑的亚表面,共同提高基础油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45.
该文主要论述了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建筑设计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建筑设计是否考虑抗震要求,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46.
煮茧触蒸前处理工艺优化与煮茧工艺优化相结合,是提高净度、增加产量、做小缫折、提高出丝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7.
反应合成Ag/SnO2复合材料本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热力模拟压缩试验.研究了Ag/SnO2复合材料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行为,并根据试验数据确定了本构方程中的材料参数.从代数变换的角度得出了双曲正弦方程的2种近似形式,指数型本构方程与幂型本构方程,并确定了其适用范围,指数型方程适用于高应力区,幂型方程适用于低应力区,双曲正弦方程适用于所有应力水平,这与实验结果及文献报道相一致.  相似文献   
48.
采用反应合成法制备Ag-CeO2复合材料,研究了Ag-CeO2复合材料的物相,在大塑性变形加工条件下的组织均匀化过程,以及Ag-CeO2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物理性能的演变.XRD、SEM及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反应合成法可以在Ag基体中合成尺寸细小的Ag-CeO2复合材料,其显微组织为Ag基体中分布着细小CeO2颗粒的团聚物. 经过累积大塑性变形加工能够对Ag-CeO2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起到均匀化和弥散化作用.Ag-CeO2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电阻率等随真应变的增加而降低,延伸率随真应变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49.
采用高温金相技术,研究了10Ni3Mn Cu Al钢加热至950℃以及保温过程中的显微组织演变行为和其后200℃/min冷速下的马氏体相变行为及其切变特点。结果表明:试验钢在加热到950℃奥氏体化过程中,新的奥氏体晶粒会在原始晶界处和晶内同时形核并长大。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奥氏体晶粒逐渐长大,最终形成平均晶粒尺寸为20μm、大小均匀的晶粒。在其后冷却过程中,试验钢发生马氏体转变,原奥氏体晶粒尺寸不变。  相似文献   
50.
高性能Cu-Cr-Zr合金接触导线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Cu-Cr-Zr合金,并对时效试样进行显微硬度、电导率及耐磨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80%冷变形处理后最大电导率比初始电导率提高约一倍,变形量越大,合金的电导率越高,冷加工态的试样在500℃以下时效处理时,对导电率的影响十分明显,而对硬度的影响较小.合金材料的磨损试验表明,不带电磨损的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带电情况下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