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篇 |
综合类 | 5篇 |
化学工业 | 6篇 |
金属工艺 | 12篇 |
机械仪表 | 1篇 |
矿业工程 | 10篇 |
能源动力 | 4篇 |
轻工业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篇 |
冶金工业 | 53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华北型煤系地层基底奥灰岩溶含水层水是煤矿带压开采水害防治的重点水源之一.以寺河煤矿下组15#煤层开采为例,介绍了该矿的水文地质条件,重点介绍了煤层底板奥灰顶部峰峰组岩层压水试验的测试内容、方法和步骤,计算获得了渗透系数、导升高度和阻水系数等阻水能力相关数据,并结合岩性组合特征、岩溶发育规律等论证了峰峰组相对隔水层的存在... 相似文献
62.
63.
对NM500耐磨钢进行940℃淬火+两相区淬火+回火(QLT)热处理,研究了两相区淬火温度(820~880℃)和回火温度(200~600℃)对试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相区淬火温度从820℃升至880℃的过程中,试验钢为马氏体和铁素体双相组织,且铁素体含量逐渐降低,马氏体含量增多,试验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40℃冲击吸收能量从67 J降低至33 J。在870℃两相区淬火,200~600℃范围内回火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逐渐分解,碳化物形态和分布发生变化;试验钢抗拉强度和硬度逐渐降低,低温冲击性能先降低后升高,试验钢达到良好强韧性匹配的回火温度区间为200~250℃。 相似文献
64.
65.
以一种屈服强度为1100 MPa的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为对象,研究了再加热淬火温度(880~980 ℃)和回火温度(200~650 ℃)对Q1100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从880 ℃升高至980 ℃,试验钢的平均奥氏体晶粒尺寸从8 μm增加到24 μm,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920 ℃时达到最大,而-40 ℃冲击性能则随之持续降低。试验钢经920 ℃淬火+200~650 ℃回火后,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试验钢的马氏体板条合并,板条形貌逐渐模糊,碳化物数量和形貌也随之发生改变,强度大幅下降,塑性和韧性则先降低后升高。试验钢最佳的热处理工艺为920 ℃淬火+200~250 ℃回火。 相似文献
66.
刘新彬吴光亮周超洋孟征兵 《材料热处理学报》2016,(5):204-209
在Gleeble-3500热模拟机上采用双道次热压缩试验,研究50Cr5MoV轧辊钢高温变形道次间隔时间内的静态软化行为,通过应力补偿法计算静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分析热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变形程度以及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对静态再结晶体积分数的影响,并建立50Cr5MoV轧辊钢的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获得静态再结晶激活能191.85 k J/mol。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变形程度和道次间隔时间对静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影响较大,而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对静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影响很小;将静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二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了920 ℃水淬+不同温度回火后1100 MPa级高强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回火温度为250 ℃时,所得到的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断后伸长率和冲击吸收能量分别为1423 MPa、1220 MPa、446 HV5、14.2%和56 J。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值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冲击吸收能量先减小后增加。回火温度为150 ℃时,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ε碳化物,析出的ε碳化物呈细长杆状。回火温度上升到250 ℃之后,马氏体板条稍有粗化,ε碳化物长大。随回火温度继续升高,板条马氏体逐渐转变为等轴铁素体,ε碳化物也会转变为渗碳体并逐渐球化粗化。 相似文献
68.
通过定量金相分析的方法,对涟钢210转炉厂SPHE-B钢水中夹杂物在BOF-RH-CC过程中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0μm以下的较小颗粒夹杂物数量在氩站进站至RH脱氧前过程中大幅下降,在RH脱氧过程中大幅上升,RH脱氧后至中间包过程又大幅下降,而10μm以上的较大颗粒夹杂物数量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吹氩、RH及中间包操作制度对降低钢水中夹杂物和提高钢质作用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9.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钼丝挂渣法对氮微合金化HRB400钢筋氩站顶渣的发泡指数进行了测定。研究表明:当碱度在0.6~1.2之间,ω(MgO)为7%~20%时,碱度升高或ω(MgO)增加,能够有效抑制炉渣的起泡;高含量的CaF2(﹥6%)有利于抑制炉渣的起泡;Al2O3对炉渣的发泡指数影响并不明显。具有较弱的起泡性能的顶渣成分范围是:ω(CaO)/ω(SiO2)为0.8~1.2,ω(MgO)=10%~20%,ω(Al2O3)=9.45%,ω(CaF2)=2%,ω(FeO)2.02%。向顶渣中加入适量的CaO和MgO,可有效抑制顶渣的起泡。 相似文献
70.
简述了洁净钢生产的基本概念,重点论述了高炉转炉流程生产洁净钢的工艺优化问题,提出了该流程大规模,低成本生产洁净钢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