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90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纯钛表面Mo-N共渗改性层在稀H2SO4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等离子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Mo-N改性层,对改性层组织进行观察,测试改性层的元素分布、XRD衍射谱,采用极化曲线法和失重法考核改性层在稀硫酸溶液中的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层由渗层和扩散层组成,改性层在稀硫酸中的耐蚀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2.
P110钢表面瞬态电能沉积镍基合金涂层的摩擦磨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镍基G3合金为电极,利用瞬态电能表面强化工艺在P110油套管钢(P110钢)表面沉积镍基合金涂层,以提高其表面性能。借助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瞬态电能沉积涂层的表面形貌、显微组织和相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利用摩擦磨损试验对比研究P110钢和涂层的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涂层连续、致密,其相组成与G3合金电极一致。与P110钢相比,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摩擦系数;较低的磨损失重。瞬态电能沉积涂层显著提高了P110钢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93.
通过等离子合金化技术在不锈钢表面制备TiN薄膜,然后对TiN薄膜进行热氧化得到N掺杂TiO2薄膜。同时制备 TiO2薄膜作为对比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UV-Vis)对得到的薄膜进行表征。XRD测试结果表明:经过450 °C氧化处理的薄膜中存在锐钛矿晶型的TiO2。经热氧化后薄膜表面均匀分布着尺寸接近的微小凸起物。TiO2和N掺杂TiO2的带隙分别为3.25eV和3.08eV。可见光下薄膜催化剂降解亚甲基蓝溶液的实验结果表明:N 掺杂TiO2薄膜比未掺杂TiO2薄膜的光催化效率明显高,可见光照射150min后对亚甲基蓝溶液的最终降解率为20%。  相似文献   
94.
源于自然界非光滑表面的表面织构能够起到捕捉磨屑、储存润滑剂、减小接触面积等积极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改善材料摩擦学性能的有效途径,并在改善钛合金摩擦学性能方面取得了有益成果。本文重点关注了钛合金表面织构的设计与加工、减摩与抗磨机理、与表面技术的复合应用,综述了表面织构在改善钛合金的摩擦学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相关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5.
Cu/Ni多层膜对Ti811合金微动磨损和微动疲劳抗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Ti811钛合金表面利用离子辅助磁控溅射沉积技术制备20~1200nm不同调制周期的Cu/Ni金属多层膜,分析多层膜的结构,测试膜基结合强度、膜层显微硬度和韧性,对比研究不同调制周期的Cu/Ni多层膜对钛合金基材常温下微动磨损性能和微动疲劳(FF)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离子辅助磁控溅射技术可以获得致密度高、晶粒细化、膜基结合强度高的Cu/Ni多层膜,该类多层膜具有良好的减摩润滑作用,因而改善了Ti811钛合金常温下抗微动磨损和微动疲劳性能;Cu/Ni多层膜对钛合金FF抗力的改善程度随膜层调制周期呈现非单调变化趋势,调制周期为200nm的Cu/Ni多层膜对钛合金FF抗力的提高程度最大,原因归于该膜层具有良好的强韧和润滑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96.
采用等离子氮化技术对H13钢进行离子氮化,通过改变渗氮气压和温度得到不同成分和厚度的渗氮层,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渗层的组织及物相组成,借助球-盘磨损试验机对渗层在大气环境下与Al_2O_3球对磨时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渗层主要由ε-Fe_(2-3)N、γ′-Fe_4N和少量α-Fe、Fe_2O_3、Fe_3O_4相构成;渗氮温度为510℃时没有形成明显的渗层,渗氮温度为570℃、气压为200,300 Pa和渗氮温度为540℃、气压为100 Pa时渗层只有扩散层,而在其他条件下渗层由白亮层和扩散层组成;氮化后表面硬度为1100~1200 HV,较基体增加1倍左右;在温度为570℃、气压200 Pa制备渗层的摩擦因数比基体大幅度降低,磨痕宽度变窄,比磨损率明显降低,耐磨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7.
高功率MPCVD金刚石膜红外光学材料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自行研制的椭球谐振腔式MPCVD装置,以H2-CH4为气源,就高功率条件下CH4浓度对金刚石膜的生长速率和品质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面积光学级金刚石膜的沉积。利用扫描电镜、激光拉曼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金刚石膜的表面和断口形貌、金刚石膜的品质、红外透过率等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自行设计建造的椭球谐振腔式MPCVD装置在高功率条件下通过提高CH4浓度会使金刚石膜的生长速率增加,但当CH4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后,金刚石膜的生长速率将不再继续提高。CH4浓度在0.5%~2%时制备的金刚石膜品质较高;自行设计建造的椭球谐振腔式MPCVD装置能够满足在较高功率下光学级金刚石膜的快速沉积要求。  相似文献   
98.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硬度低、摩擦因数大、耐磨性差等问题,对316不锈钢进行电化学处理获得表面织构,再对获得表面织构的试样进行离子氮化处理。在干摩擦和脂润滑条件下研究了316不锈钢基材和复合处理试样与GCr15钢球和Si3N4陶瓷球配副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复合处理后试样表层主要由ε相、γ′相和CrN相组成,表面硬度为1 048HV0.1;在干摩擦条件下,表面织构未被完全破坏,在摩擦过程中起到了捕捉磨屑、降低磨损的作用;在脂润滑条件下,表面织构起到了储存油脂提供二次润滑源的作用。与两种摩擦配副在两种测试条件下,复合处理试样的磨损失重量均远低于316不锈钢基体。  相似文献   
99.
离子渗钨钼锯条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宾  王从曾 《热加工工艺》1993,(5):32-34,37
依照BS1919-1983标准测试了离子渗钨钼手用锯条和高速钢双金属手用锯条的切削能,结果表明,两者的切削总音间基本相同,而耐磨性前者比后者有较大提高,并对两种锯和样的组织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0.
利用离子束增强沉积技术在钛合金表面制备CrN硬质抗磨层和CuNiln固体润滑膜层。通过电化学测试技术对比研究了膜层和钛合金基材在含Cl介质中的抗蚀性能和接触腐蚀敏感性,利用高温静态氧化方法评价了膜层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1)CuNiln膜层耐电化学腐蚀性能和抗氧化性能显著优于Cu,在含Cl介质中与钛合金接触相容。(2)在含Cl水溶液中,CrN膜层耐蚀性好,与钛合金接触相容;在HCl HF混合酸中,CrN膜耐蚀性能远优于钛合金;抗氧化性能优于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