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66篇 |
免费 | 121篇 |
国内免费 | 7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45篇 |
综合类 | 168篇 |
化学工业 | 183篇 |
金属工艺 | 78篇 |
机械仪表 | 142篇 |
建筑科学 | 186篇 |
矿业工程 | 87篇 |
能源动力 | 38篇 |
轻工业 | 148篇 |
水利工程 | 76篇 |
石油天然气 | 89篇 |
武器工业 | 4篇 |
无线电 | 18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5篇 |
冶金工业 | 110篇 |
原子能技术 | 29篇 |
自动化技术 | 1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99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75篇 |
2011年 | 93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84篇 |
2007年 | 79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60篇 |
2002年 | 64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60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针对管壳式相变蓄热器中换热基本单元——换热管开展了强化换热研究,通过在相变材料侧添加金属泡沫以强化蓄热。为了探索金属泡沫对相变蓄热过程强化的效果,设计搭建了相界面可视化的相变蓄热实验台,采用高清摄像机记录换热管内外侧相界面变化过程;通过在径向和轴向布置热电偶以获取相变过程的实时温度响应。测量了流速0.15 m·s~(-1)下光管和金属泡沫管的蓄热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初温、入口流量/温度)下,添加金属泡沫能明显提高蓄热效率,达到相同蓄热效果下纯石蜡管所需时间是金属泡沫管的2.9倍;添加金属泡沫后各测点的温度响应速率均高于对照组,各测试点的温差更小且变化更均匀。 相似文献
63.
64.
65.
全民节电是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湖南省益阳电业局喻长期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是我国能源工业的根本方针,尤其在近期要把节约放在突出位置,这是十分必要、十分迫切的,而开展全民节电是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6.
喻亚中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4):64-67,100
以长沙市"金融娘子军"(金融系统女性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职业幸福感3个主要指标开展调查,并运用LSD法、Pearson系数等工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娘子军"职业倦怠对职业幸福感有负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幸福感有正向影响.因此,应当进一步注重分类管理,加强专项引导,提升心理资本,降低职业倦怠,从而使"娘子军"成为支撑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67.
68.
为了实现无线接入网的高效节能,提出了一种业务量驱动的自主节能机制,包括基于业务量的节能时间域划分方法、阶段式的节能触发算法和节能恢复算法. 为了评估机制的有效性,提出了无线接入网能耗模型和评估方法. 基于现网的拓扑场景,对提出的自主节能机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在保证区域业务质量和实现有效覆盖补偿的基础上,至少达到17.5%的节能效果,相比其他节能机制,能在均衡各方面性能的基础上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69.
70.
弯管弯曲成形后,在弯折处易产生微裂纹、褶皱等表面质量缺陷问题。本文通过采用六自由度机械手拖动电磁场发生装置沿加工轨迹往复运动,电磁场发生装置驱动球形辅助磁极绕管件内壁转动,实现了对弯管内表面的光整加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弯管轮廓采集及曲线拟合,重新构建了弯管中心线并转换为新的研磨加工轨迹。采用超景深3D电子显微镜和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对研磨试验前后弯管内表面的形貌和粗糙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重新构建研磨加工轨迹,试验装置有效解决了研磨弯折处的干涉与研磨不均匀等问题。研磨55 min后,表面粗糙度由原始的0.713μm降低到0.194μm,铜合金弯管内表面原始质量缺陷基本去除,表面纹理较为致密均匀。该方法有效避免了未规划研磨轨迹时出现的犁耕等纹理缺陷,提高了弯管的服役可靠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