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2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3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气候变化与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近50年海河流域气候、水资源、多模式预估数据等资料,分析了海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地表水资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海河流域年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21mm,年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3℃。海河流域气候暖干化趋势造成地袁水资源大量减少,平均每10年减少18%。地表水资源量变化与降水量、气温有很好的复相关关系。如果降水量保持不变,气温每升高1℃,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将减少7%;如果气温值保持不变,降水每增多10%,地表水资源量将增加约22%。多模式预估,未来50年海河流域降水量将比1961-1990年增加3%~10%,年气温将升高0.4~2.3℃。参考多模式预估结果,在未来降水量比1961-1990年增加5%的情况下,如果气温比1960-1990年平均值升高0℃(1.0℃,2.0℃),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变化为+20%(+13%,+6%)。未来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会随着降水量的增多而增加,随气温的升高而减少,总体结果未来地表水资源量是增加的。由于对未来降水预估结果不确定性较大,对气温预估结果可信度较高,所以未来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号增加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灰霾与能见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灰霾是一种气溶胶和气体污染造成的城市和区域性污染现象.对视觉空气质量以及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本研究针对灰霾引起的能见度下降的原因、机理等进行阐述,并对能见度的测量方法、灰霾国内外研究方向及灰霾治理措施进行了介绍,最后根据已有资料对北京市2001年能见度进行初步化学核算,得出北京市春季能见度最好(核算结果大于11 km),夏季最差(核算结果不足9 km)的结论,在理论上与实际监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研究了氮化处理(Ti,W)/Co硬质合金形成功能梯度硬质合金的进展。工业(Ti,W)(C,N)/Co硬质合金在N2压力高达25bar被加热到高(1500℃)或低(1200-1300℃)于共晶温度。在高于共晶温度退火,Ti(C,N)试样表层或多或少形成了梯度显微组织而与试样成分无关。在低于共晶温度退火,观察到显微组织形态主要受试样的成分所控制。Ti(C,N)表面扩散层形成由表及里N/C比由高到低呈梯度变化。相反,没有经改善的所有成分合金都类似地形成反应区域而没有形成梯度层。对于高含量Ti(C,N)梯度扩散层的经改善的刀具切削寿命提高10倍。  相似文献   
16.
国外粉末注射成型工艺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国外粉末注射成型技术的主要工艺过程——混合料制备、注射成型、脱除成形剂的研究现状作了较为详细的概述,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简要地介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TiCN和Mo2C与Co或Ni粘结相粉末烧结获得金属陶瓷,为了改变晶粒度采用不同的TiCN/Mo2C比率。通过在未溶解的TiCN核的周围析出TiMoCN立方碳化物形成金属陶瓷的特征环形结构。材料的形貌参数例如晶粒度核—环形结构各自的体积由衍射图像分析所确定。用分析扫描和透射显微镜检测陶瓷相和粘结相成分。烧结获得的相化学成分用Mo析出物所控制的二次界面反应进行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8.
粉末注射成型(PIM)是一种大批量生产复杂零件的现代技术。BASF公司的PIM系统已工业化生产金属和陶瓷制品,该系统在聚缩醛基成型剂和酸催化脱脂技术方面独具特色。一种非氧化性酸-草酸的应用使BASF系统可加工材料范围扩展到了对HNO3(通常被用作催化剂)氧化性敏感的含有细Co粉的硬质合金。用草酸催化脱脂的注射成型硬质合金试样的显微结构和机械性能与压制试样的相当。  相似文献   
19.
跨学科的地质灾害预警工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预报警报工程体系的建立需要多部门、多学科的合作。2003年6月1日中国气象局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了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业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了我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与降雨等多因素、多学科的关系。介绍了国家级地质灾害预报警报业务系统的有关技术,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了从地球系统5大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地质灾害,建立多学科多部门合作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警报和防治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