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5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3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大量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从断裂特征和地层厚度分析入手,探讨塔河地区奥陶系岩溶斜坡上峰丘高地的成因,并对其缝洞类型与油气分布进行深入剖析.结果 表明,海西早期,岩溶斜坡上发育由高耸丘峰与狭长丘谷组成的带状峰丘高地,其与北北东向正花状构造空间展布一致,具继承性演化特征.峰丘高地奥陶系鹰山组残余厚度大于其间残丘谷地,断层...  相似文献   
42.
孙建芳 《山西建筑》2010,36(34):328-329
通过分析指出太旧高速公路T型梁桥出现的裂缝、露筋、混凝土松散及渗水、腐蚀等病害,从管理工作、设计各个角度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各种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使桥梁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稠油开采机理和油藏类型的分析,提出了注采关系曲线法和水驱曲线法为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预测可来储量的主要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稠油油藏在油藏条件下经济流动极限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产能与流度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44.
改善非均质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的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2西块开发历史长和低速、低效、高含水的现状,在重新进行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对储层的非均质性、油水关系及构造特征取得了新的认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立足蒸汽吞吐,综合运用局部井网加密、油层底部避射、逐周期增加注汽强度等技术,对老井实施老井新投、边部老井提液和调层上返等措施。方案实施后,单井吞吐效果较好,经济效益显著。对同类油藏的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中的极差分析方法对影响水平井开发效果的井网参数进行研究。结合实际油田区块,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井网参数进行优化组合,并利用数值模拟计算不同井网参数的累积产油量。通过对各方案累积产油量进行极差分析,获得不同井网参数对累积产油量影响大小的主次关系。通过分析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极差分析方法对于我们分析井网参数影响开发效果的主次关系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6.
孙建芳 《山西水利》2006,22(4):62-62,64
太原市通过修建引黄工程、开采地下水等方法扩大水资源供应量已不足以解决城市缺水问题,而推进中水利用、有着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推进中水利用应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格体系,理顺城市水业管理关系,培育中水市场体系等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47.
沾18块Ng下1砂组稠油热采鱼骨状分支水平井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沾18块的地质条件建立了三维网格模型,采用CMG热采软件的STARS模块对沾18-支平1井的主支长度、分支数、分支角度、分支长度、纵向位置、注采参数等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的最佳优化结果是:主支长度450m,分支数4个,分支夹角20°~30°,分支长度100~130m,纵向上位于油层中部,注汽强度7.5~10t/m,最大排液量100~120t/d。预测沾18-支平1井比常规水平井提高采收率2.6%。  相似文献   
48.
对Compertz预测模型进行了推导,建立了累积产油量、年产油量、最高年产油量及发生时间的预测模型。实 际应用表明,油田最高年产油量及发生时间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数值符合程度较高。该模型既可以应用于预测油田 可采储量,也可应用于油田中长期规划。  相似文献   
49.
胜利油区稠油非达西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胜利油区稠油油藏不同原油粘度、不同渗透率、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岩心进行渗流实验,研究了稠油在多孔介质下的渗流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稠油在多孔介质下表现为具有一定启动压力梯度的非达西渗流;其中,普通稠油表现为拟塑性渗流特征,特、超稠油表现为膨胀性流体渗流特征。对稠油非达西渗流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计算稠油启动压力梯度的公式。稠油渗流的启动压力梯度受储层渗透率、加热温度、地层原油粘度及沥青质含量影响,储层渗透率越大、油层加热温度越高、原油粘度越低、沥青质含量越低,其启动压力梯度越小。  相似文献   
50.
受地层压力高、储层厚度薄、边底水活跃等油藏条件影响,部分稠油油藏热采时的热损失大、成本高、采收率低,难以得到有效开发。通过室内驱油实验,研究稠油降粘剂驱、聚合物驱以及化学降粘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对比分析不同驱油体系对于稠油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水溶性降粘剂和聚合物组成稠油化学降粘复合驱驱油体系,可以提高采收率16.04%,优于仅使用降粘剂或聚合物作为驱油剂。对于稠油化学降粘复合驱效果,从换油效率角度考虑,优化复合驱段塞中聚合物和水溶性降粘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和1.0%;从提高采收率角度对比,优化采用前置聚合物段塞后置水溶性降粘剂段塞的注入方式,相比于前置水溶性降粘剂段塞后置聚合物段塞的注入方式,可提高采收率7.2%~10.7%;在此基础上,优化得到水溶性降粘剂与聚合物段塞的最佳体积比为3∶2。在非均质模型和微观可视化模型中,化学降粘复合驱不仅兼具聚合物和降粘剂的驱油机理,而且还产生了协同增效作用,对于稠油较单一化学剂驱可大幅度提高波及范围和洗油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