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5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受地层压力高、储层厚度薄、边底水活跃等油藏条件影响,部分稠油油藏热采时的热损失大、成本高、采收率低,难以得到有效开发。通过室内驱油实验,研究稠油降粘剂驱、聚合物驱以及化学降粘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对比分析不同驱油体系对于稠油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水溶性降粘剂和聚合物组成稠油化学降粘复合驱驱油体系,可以提高采收率16.04%,优于仅使用降粘剂或聚合物作为驱油剂。对于稠油化学降粘复合驱效果,从换油效率角度考虑,优化复合驱段塞中聚合物和水溶性降粘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和1.0%;从提高采收率角度对比,优化采用前置聚合物段塞后置水溶性降粘剂段塞的注入方式,相比于前置水溶性降粘剂段塞后置聚合物段塞的注入方式,可提高采收率7.2%~10.7%;在此基础上,优化得到水溶性降粘剂与聚合物段塞的最佳体积比为3∶2。在非均质模型和微观可视化模型中,化学降粘复合驱不仅兼具聚合物和降粘剂的驱油机理,而且还产生了协同增效作用,对于稠油较单一化学剂驱可大幅度提高波及范围和洗油效率。  相似文献   
52.
稠油油藏表面活性剂辅助蒸汽驱适应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芳 《油田化学》2012,29(1):60-64
针对胜利稠油油藏条件,利用室内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系统研究了表面活性剂辅助蒸汽驱开发效果。考察了高温表面活性剂WT的界面张力、耐温性和降黏性。结果表明,WT溶液与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最小值达10-2mN/m。耐温可达150℃,半衰期大于15 d。油水质量比8∶2、7∶3时的降黏率分别大于86%和95%。表面活性剂辅助蒸汽驱最终采收率为74.32%,比蒸汽驱提高12.11%,增油效果明显。在驱油实验的基础上,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孤岛中二北Ng5典型井组表面活性剂辅助蒸汽驱注入参数进行优化。最佳注入方案为:段塞交替注入,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0.5%,注入体积0.3 PV,预测该方案提高采收率3.58%。通过动态经济评价方法,推导得到了"经济极限增油量"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表面活性剂辅助蒸汽驱经济技术界限研究方法,并确定了典型井组表面活性剂辅助蒸汽驱有效厚度、原油黏度界限。  相似文献   
53.
孙建芳  朱钒  谢小鹏 《计算机工程》2009,35(18):249-251
分析典型多品种离散制造企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OA,MRP,PDM和SCM等信息系统积累的大量原始数据为基础,依照总经理-部门经理-车间主任-班组长4级管理层按角色建立单目标决策模型。采用多属性效用函数和层次分析法,建立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的多目标决策模型,应用实例计算出决策目标的效用值及客户的决策评价值,从而选择决策评价值最优的客户。  相似文献   
54.
目前国内外针对压裂直井产能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已有的渗流模型上,并且求解产能模型的方法采用了近似的处理方法,产能模型的精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修正压裂直井产能方程,提高产能预测精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最基本的三维渗流方程出发,考虑裂缝、非均质性和储层射开程度等因素,推导出适合致密砂岩油藏部分射开压裂直井产能方程,并进行了模型论证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油井生产早期,主要受裂缝长度、储层射开程度的影响,并且存在最优裂缝长度和合理储层射开程度;油井生产中后期,主要受裂缝方位、储层各向异性和边界条件的影响;油井生产后期,主要受油藏宽度的影响。该方法可以优化水力压裂参数,指导压裂工艺设计,有助于产能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55.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型技术。远程水位的实时观测既保证了水位观测任务的顺利实施,又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密度和精度。基于远程水位实时观测的三维仿真系统,在三维场景真实立体感的环境里,不仅展示了漫游效果的逼真,而且通过与远程服务器的连接,能够实时的在界面上观看测量到的数据。  相似文献   
56.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受古地貌、构造及岩溶作用控制,储集体类型多样,主要以不同类型的大尺度溶洞、小尺度孔洞及多尺度裂缝为主,储集体成因机制不同,高度离散,传统连续性储层表征思路难以直接套用。以储集体识别和描述为基础,基于分类表征的思想对不同类型储集体分别进行刻画。以岩溶成因及野外露头为指导,综合地震定性预测与定量反演成果,对于风化壳成因、断控成因的大尺度溶洞分别采用序贯指示方法和基于目标的方法进行模拟。对于小尺度孔洞采用协同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模,对于多尺度裂缝则以地震信息为基础,采用人工解释、蚂蚁追踪与随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表征。在分类表征基础上,根据岩溶成因规律构建分类储集体的融合原则,实现了分类模型的整合。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表征S80单元缝洞型油藏的强非均质性特征,基于模型细化评价单元储量级别,设计新钻井位置,筛选有利目标区均取得较好效果,模型应用于油藏数值模拟,为指导剩余油挖潜与开发方案调整奠定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57.
钢丝绳中金属线间接触摩擦会影响捻制成形加工应力和结构强度.在经典的Coulom摩擦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采用Augmented Lagrange方法计算钢丝绳捻制过程中的法向接触力和摩擦接触力,并应用radial-return径向回映法修正摩擦接触力试算值.以钢丝绳一次捻制成形过程为例,分析并讨论了摩擦系数和自扭转系数对接触应力和加工应力应变的影响,为钢丝绳成形工艺和结构强度的合理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稠油开采机理和油藏类型的分析,提出了注采关系曲线法和水驱曲线法为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预测可来储量的主要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稠油油藏在油藏条件下经济流动极限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产能与流度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59.
针对铝合金薄板的侧壁起皱问题,本文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值模拟与智能算法相结合的优化方法。首先,利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抽样进行实验设计,并依据数值模拟获取实验值;其次,基于BP神经网络拟合工艺参数与成形质量之间的关系,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69%,建立了准确的预测模型;最后,用遗传算法极值寻优获取了一组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起皱幅值的预测值和仿真值相对误差仅为4.03%,实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相近,验证了该优化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以料厚、摩擦系数和压边力作为优化变量,以最大起皱幅值最小化为优化目标,建立几何模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utoform进行仿真分析;依据起皱轮廓线径向位移的实验和数值模拟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表明利用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极值寻优可以有效解决铝合金侧壁起皱缺陷。  相似文献   
60.
岩溶储层极为复杂、研究难度大,采用注重控制因素和形成过程的岩溶相分析可以提供更可靠的地质依据。通过塔河油田主体区奥陶系岩溶储层精细描述,发现该区在岩溶期的塔北隆起挤压走滑背景下,呈一系列河流—落水洞—岩溶湖形成的峰丘—高地、残丘—谷地、岩溶湖泊—洼地等岩溶相带:形成了S74(NE向)和S48(近SN向)2个带状峰丘—高地,这两个峰丘—高地将研究区与其他岩溶相带系统隔离开来,河流穿过峰丘—高地以瀑布形式进入喇叭口状残丘—谷地,部分河流通过落水洞进入渗流岩溶带和径流岩溶带形成驻水洞和地下河,部分流入下游的岩溶湖泊—洼地。通过分析峰丘—高地和残丘—谷地岩溶相带的断层—裂缝特征、缝洞溶蚀作用、缝洞充填等岩溶相标志,并引入湖南现代岩溶相带形成过程分析,提出了岩溶相带模式,阐明了地表河与地下河及其缝洞储集空间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评价和地质建模提供了岩溶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